白妲麗 Graciete Batalha
聖保祿學院圖書館
聖若瑟修院圖書館
主教公署圖書館
只有文藝家——致敬澳門文藝家肖像畫及人物故事網上展覽
從澳門記憶看澳門回歸25載圖片展
心繫澳門 拓展未來 —— 澳門基金會四十週年網上展覽
“天路遺緒──澳門西式墳場遊蹤”網上展覽
上載空間配額:
熱門搜索
地圖檢索
更新日期:2020/05/31
六十五載服務 與社會共同成長
現在女巴士車長(前稱巴士司機)、站長見怪不怪。原來,在八十年代以前,巴士司機、站長都是“清一色”男人。女性要擔任站長,除了能力,還需要一份膽識。
女站長站起來
男生刻意去乘搭最晚點的一班巴士,坐在巴士上靜靜地等待着負責售票的“巴士妹”下班,再一起去“拍拖”,這並不是某電影“追女仔”的浪漫橋段,而是潘滿添和他太太鍾愛群真實的愛情故事。
愛情專巴開滿花
七、八十年代的澳門工種不多,職業選擇少,巴士行業被視為“筍工”之列。1974年,當時年僅17歲的周漢祺(祺哥)由父親介紹而進入福利巴士公司,當上輪胎維修學徒。
維修工作與時並進
澳門巴士行業在五十至八十年代期間,原來有一個人稱“巴士婆”或“巴士妹”的職位。她們都是女性,身穿白恤衫、藍斜褲、白布鞋,主要負責在巴士上賣車票。
“巴士妹”的藍斜褲回憶
在“新福利”尚未成立之前,大部分巴士上都有一位售票員。他們穿着工作制服,配上一個側肩布袋,袋邊用橡皮圈繫着一個打孔機,袋內放有一疊疊車票。
小車票,大里程
澳門三面臨海,對外交通幾乎長期是靠水路,坐船出遠門在70年前可謂家常便飯。如果我們穿越回到1950年代的澳門,想要過海去香港或鄰近地方,應該要怎樣做呢?
請問要如何坐船過海?昔日港澳客輪坐船攻略,1952 – 1963
我們目前在澳門街上看到的巴士全都是外表醒目、技術先進、座位舒適的冷氣巴士。倘若時光倒流至近一個世紀前的1919年,首現澳門的巴士只是由舊貨車改裝,以貨車底盤加上木製客廂的車輛。它們最初被稱為“自由車”,後來又被俗稱為“街坊車”。
神級司機是這樣練成的
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過去多任澳門總督曾多次計劃在澳門興建機場。直到1980年代,前澳門總督馬俊賢曾提出澳門與珠海共用機場計劃,兩地共用一條跑道,其國際線屬於澳門,而國內線則屬於珠海。在雙方談判破裂後,時為新任澳督文禮治決定在氹仔雞頸以填海的方式興建國際機場。澳門國際機場於1989年正式動工,由於沙石不足,以及文禮治貪污案件等問題,原計劃在1993年落成的澳門國際機場延遲至1995年才啟用。
讓澳門“起飛”——澳門國際機場25年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發現澳門 〉澳門百業 〉商業及服務業 〉交通運輸
發現澳門 〉風俗民情 〉大眾生活 〉行 〉飛機
典藏精選 〉圖像館 〉照片
關鍵字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請填寫下面表格,完成手機驗證
請填寫下面表格,完成帳號創建
填寫簡單背景資料, 專享VIP會員功能: ✔ 200MB專屬相冊 ✔ 有獎問答遊戲 ✔ 相片徵集及投票
註:請核實上述個人資料真實正確,若資料有誤將影響您參加本站活動或領取獎品的權益。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