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盧廉若花園

城市風貌呂澤強

隱藏在現代城巿中心的盧廉若公園,是港澳地區唯一具有蘇州園林風韻的歷史名園,建成於1925年,1976年被評定為澳門的文化財產,1992年被評為澳門八景之一。現時佔地一萬多平方米的公園,究竟昔日是甚麼模樣?關於該園的設計者劉吉六又是誰?他所設計的園林有何特色?

圖1 澳門土地工務運輸局106號施工許可證附帶之工程圖紙
1967年盧家花園平面圖

現今主入口設於羅利老馬路的盧廉若公園,是昔日娛園的一部份,盧九家族購買該鄰近龍田村的土地建造私家花園之前,地塊內原積有一水池,盧廉若從廣東請來李大全及劉吉六為其建造園林,設計者因地制宜,並利用了地塊原有的天然條件,把花園建成極富蘇州風韻的私家花園。

今天的盧廉若公園,其實是於1973年由政府購買後經過修繕而更改為公園並向公眾開放。

花園的原設計

1967年,花園仍用作嶺南中學小學部校園的時候,居澳葡萄牙學者阿瑪羅(Ana Maria Amaro)以葡文出版了一本介紹中國傳統園林並研究盧廉若花園的書籍。阿瑪羅透過盧榮錫(盧廉若之侄)的憶述及提供的資料,和存於土地工務運輸局的檔案資料(圖1),在其著作中記述了花園昔日的佈局,是了解花園原設計的重要文獻。

盧家大宅成為培正中學校舍

圖2 培正中學行政樓,昔日是盧家的西式大宅

整個娛園佔地廣闊,四周分別以高士德馬路、荷蘭園馬路、羅利老馬路和賈伯樂街為邊界,宅園的正門設於當時的賈伯樂提督街1號,今天,在培正中學側圍牆仍留存上述正門的部份痕跡。

從正門進宅園,首先迎來一個噴水池,以一“萬字符”為平面設計,噴水柱以鐵鑄造,上面有鶴與蜥蜴雕塑作裝飾(該構件現仍保存在培正操場的“龜池”內),噴水池背後便是盧家的西式大宅(今培正學校行政樓,圖2)。

大宅主要採用古典折衷式樣設計,室內亦採用中式圖案與雕刻裝飾,體現主人中西合璧的品味。

“萬字符”噴水池南側建有遊廊連接入口與西式大宅,並設分支通往位於大宅南方的春草堂(今盧廉若花園的春草堂)。該建築物原用作會客,外觀採用古典折衷風格,靠人工湖的立面建有凸出的陽台並設有類似“美人靠”的圍欄,陽台今天建有中式飛簷,然而,二十世紀初的設計帶點摩爾風格。

孫中山先生在盧家娛園春草堂前門廊與澳門友人合影

圖3 孫中山先生在盧家娛園春草堂前門廊與澳門友人合影

民國成立後孫中山來訪澳門時,曾於春草堂與澳門人士合照(圖3)。

上世紀60年代在春草堂東側曾有一茅草搭建的建築,原是招待客人居住的“茅亭”,其位置位於獅子林旁,現為一片空地。

整個花園以一人工湖為中心,其周圍佈置各種建築與山石,湖中立有貌似送子觀音的假山石,據說湖中還築有“池心堂”(圖4)。

圖4  昔日建於湖中的池心堂

春草堂東面圍牆設有小門連接盧煊仲(盧廉若次弟)的宅園,圍牆前建有一水池,飾有浮雕與假山(今亦濠浮雕池),為李大全之作。再向南有一六角亭,原名為“蘭亭”(今挹翠亭),其旁昔日是培植蘭花的花房,亭的一側曾有一口古井“龍泉井”。

再沿假山曲徑南行,設有一月洞門(今“屏山鏡海”),其前是一個圓形小廣場(今立有觀音像),地面採用黑白色石拼砌,小廣場四角立有石燈柱四枝。

而今天公園的正門,昔日只是花園的後門。

再向東走是養心堂(圖5),亦是接見賓客的廳堂,其東邊原有小花園(今百步廊),花園北有小土丘“梅花山”,建有小亭以供奉佛像。再往北原設有網球場及西式小花園,其旁仍有一小蓮花池。

圖5 養心堂昔日是接見賓客的廳堂

再向人工湖走去,築有大型假山,上方建有觀景台,下方則是人造洞穴,假山旁的小亭原名“竹林亭”(今人壽亭),亭兩旁有一片竹林,讓人想起“竹林七賢”的典故。

竹林亭前方有凸出湖中的“釣魚台”,設有登小船的小碼頭。

亭的東面是大型石屏風,形似佛掌。

從該處往北來到獅子林,假山石仿似一群玩樂的小獅子。再往北是一方亭(今碧香亭),連接著由多組弧線組成的九曲橋,具有一定的設計特色。

方亭以北是全園最高大的假山(今玲瓏山),設有洞穴與人工瀑布,昔日名曰“蘭淙”。假山之北原建有供盧氏子弟讀書的私塾。

另外,沿高士德的地段原建有“龍田舞台”。

1945年逃避戰亂而暫居澳門的俄籍建築師史密羅夫曾在園中繪畫了數張水彩畫,記錄了當時已成為培正中學及嶺南中學校園的盧園。

1973年政府由商人何賢購買了花園的部份,經修緝後於1974年9月28日開放於公眾。

園林設計者劉吉六

至於園林原來的設計者劉吉六,原名劉光謙,字吉六,更名光廉,香山人。曾任廣西泗城府知府,後罷歸卜居澳門。劉吉六善畫梅花,晚歲註籍羅浮酥醪觀,法名永廉,年九十卒。 [1]

筆者按一幅劉氏光緒三十四年畫作的印文估計其大約生活於1835-1925年間。

劉吉六設計盧氏娛園之前,1904年於珠海北山為中國近代實業家徐潤建成了“竹石山房”(愚園)。

1925年前後劉吉六的住宅位於澳門風順堂街,該宅向西,在老楞佐堂之側。 [2] 劉氏可能晚年常居於澳門,跟進盧氏娛園的建造。

盧氏娛園的園林以人工湖為中心,周圍分別以蘭、竹、梅三種植物為景區的主題,夏天人工湖栽滿荷花;曲徑間假山石的造景疊石,有以觀音為題,亦有佛家的獅子和佛掌形象。

關於假山石的堆疊,園中雖然亦採用太湖石、臘石和英石這些江南園林常見的石材,但劉氏善於就地取材,大量使用脈石英的石塊,運用金屬支架和水泥作輔助,砌疊成形態各異、通靈剔透的石景。雖以碎石疊山,亦能體現“瘦、皺、漏、透”之美,手法獨特,不為嶺南園林常見,正是盧氏娛園的特色。

[1] 中山美術館:《劉光謙》,2015年5月9日,http://www.zsmuseum.cn/zsmsg/2688.html,2018年1月20日。
[2] 李鵬翥:《汪兆鏞的兩首澳門詩手跡》,http://www.macaudata.com/macaubook/book035/html/07001.htm,2018年1月23日。

盧廉若公園


更新日期:2020/08/31

作者簡介

呂澤強

建築師,前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取笈自葡國及法國,獲法國文化遺產建築師資格。曾參與多個歷史建築活化項目,深入研究歷史建築與城市發展。

延伸閱讀 更多專題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