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蟋、鬥雀及鬥狗都是澳門傳統玩意,鬥牛則顯異國風情,雖曾名為“鬥牛節”,但難成氣候,卅多年間才舉辦五次,都是由娛樂機構為推廣旅遊,耗費巨資從葡國聘請鬥牛士來澳表演,同時也運來專用的牛隻及馬匹。 

鬥牛是一種緊張、驚險和刺激的表演,表現鬥牛士的精湛鬥牛術,頗具吸引力。鬥牛士穿着整齊的鬥牛服飾,手持紅布,引動牛狂衝過來,然後靈活地閃避;或騎在馬上,一見蠻牛衝來,迅速將花刺刺向牛背;又或一群勇士,以原始方式,徒手合力制服巨牛。每場精彩的表演,都引起觀眾的熱烈掌聲和喝采。 

在鬥牛場上,除了鬥牛外,還有其他一些節目表演助興,如將彩金掛在牛角上,讓大膽的觀眾奪取,增加娛樂氣氛。有一次,還在議事亭前地展覽鬥牛器具及服飾,介紹葡式鬥牛。所謂葡式鬥牛,只是將牛制服,而西班牙式鬥牛則是將牛刺死。 

澳門鬥牛始於一九六六年八月,也是遠東首辦,一共演出十場,場場滿座,轟動一時。鬥牛場設在新填海羅理基博士大馬路與賈羅布大馬路交界附近,臨時搭建一座八角形的大竹棚,中為鬥牛場,四周看台,可容納六千觀眾;棚旁設牛棚,豢養廿七頭牛。之後四次鬥牛,分別在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一九九六年二月及一九九七年九月,後兩次鬥牛場設在南灣工人球場,也是臨時建竹棚,容納六千觀眾。每場表演,觀眾擠擁,場面熱鬧。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