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0
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1912年12月31日)7月20日,澳門政府頒佈法令,解散澳門軍人樂隊。該樂隊是根據1901年11月14日頒佈的法令成立的。在其首場音樂會上,樂隊演奏了由梅爾肖.維拉(Melchior Vela)譜曲的《市政廳和澳門人民之歌》,還有1位澳門人演奏了自己的作品《1900年遠征澳門》,這些音樂傳入家家戶戶,在澳門葡人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後由於樂隊的開支龐大,故下令將樂隊解散。同時決定設立市政廳屬下的民樂隊,指揮為土生葡人歐塞比奧.布拉賽(Eusébio Francisco Placé)少尉。Beatriz Basto da Silva: “Macau, o exército e a cultura”, in Revista de Cultura, №.5,1988;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1900-1949)》,第69頁
澳門政府解散澳門軍人樂隊
民國九年(1920年1月1日─1920年12月31日)6月3日,澳門新劇院(即後來國華影院)舉辦了意大利及澳門演員的聯合音樂會。意大利演員為阿梅利亞(Signor D. F. Amelias)、羅薩.弗羅卡莫小姐(Mlle Rosa Filócamo)、埃利內.弗羅卡莫小姐(Mlle Elene Filócamo)與西維爾特女士(Mme A. Silvester)。4日,《澳門人》 報發表評論稱,新劇院小如彈丸,竟然上座率奇高,說明澳門人喜歡音樂,亦會欣賞音樂。飛歷奇:《澳門電影歷史“默片時代”》,載《文化雜誌》第17期,1993年。
澳門新劇院舉辦聯合音樂會
民國二十六年 (1937年1月1日-1937年12月31日)7月31日,俄國抒情女高音洛沃斯塔索娃 (Lovstsova)在業餘戲劇音樂會 (Grupo de Amadores de Teatro e Música)會址舉行演唱會。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 (1900—1949)》,第275頁。
俄國抒情女高音洛沃斯塔索娃舉行演唱會
民國十年(1921年1月1日—1921年12月31日)10月2日,浪漫曲歌唱家埃爾.圖爾(Ana El Tour)、舞蹈家米洛瓦(Mirowa)及鋼琴家雷奧.波多爾斯基(Leo Podolsky)在域多利戲院舉行音樂會。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 (1900—1949)》,第152頁。
浪漫曲歌唱家埃爾.圖爾等舉行音樂會
民國十七年(1928年1月1日─1928年12月31日)本年,澳門政府重建市政廳樂隊,仍由康斯坦修.施利華擔任指揮。Beatriz Basto da Silva, Macau, o Exército e a Cultura, inRevista de Cultura, No. 5,1988.
澳門政府重建市政廳樂隊
民國十年(1921年1月1日─1921年12月31日)12月4日,鋼琴家哈利.奧雷(《澳門女士》的作者)及阿姆斯特丹皇家歌劇院男中音文德爾維澤爾(Onderwjzer)在伯多祿五世戲院舉行音樂會。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1900─1949)》,第153頁。
鋼琴家哈利.奧雷及文德爾維澤爾舉行音樂會
民國二十年 (1931年1月1日-1931年12月31日)11月22日,施奈德 (Schneider)三人演奏團在國華戲院舉行演出。演奏員由奧地利小提琴家雷雅.瓦斯奇特斯 (Remja Waschitz)、大提琴家沃爾方.施奈德 (Wolfang Schneider)和鋼琴家阿納托爾.維斯廷霍夫—舍爾 (Anatol Wiestinghoff-Scheel)男爵組成,演奏莫札特、萊米奧、肖邦及布歇爾的曲子。這是國華戲院第一次上演具有世界聲譽的音樂會。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 (1900—1949)》,第252頁。
施奈德三人演奏團在國華戲院舉行演出
民國十七年(1928年1月1日─1928年12月31日)5月23日,香港“皇家團隊”鼓樂隊100多人來訪澳門。在少校普林傑斯熱爾特(Prindesgert)指揮下,在塔石球場及賽馬場舉行演奏。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1900─1949)》,第221─222頁。
香港“皇家團隊”鼓樂隊100多人來訪澳門
“留聲歲月”音響博物館為太平電器公司老闆陳裕鏗所建,屬私人博物館。博物館的主人陳先生早年原是電器學徒,後營商,在工作中漸對音響產生了興趣。到20世紀80年代,陳先生移民加拿大,找到一座1930年的真空管收音機,其內附有一張同年份的報紙廣告,當中的介紹引起了他的興趣,從而勾起了他收集古董機的念頭。後來當他又找到一座珍貴的留聲機後,就對此入迷了,有了要在澳門設立古董音響博物館的衝動。2002年12月4日,構想成真,“留聲歲月”音響博物館正式開幕,設立於草堆街13至15號太平電器廣場三樓,該館主要是為了紀念留聲機面世125週年和對偉大發明家的無比尊崇而設立的。作為澳門的特色博物館之一,“留聲歲月”音響博物館共分兩層:第一層以電力音響設備為主,閣樓則是收藏古老的手動音響設備。展場面積不大,但展品卻絕不簡單。現在館內陳列了不少珍貴的留聲機展品,均是陳先生這十多年來在世界各地拍賣會及向“發燒友”收購搜集回來的,共有200多件,包括有百年前的臘製唱筒、早期78轉黑膠碟留聲機、座枱式手搖風琴、手搖式音樂盒及電話、全銅雕花收銀機、燈膽收音機、二次大戰時的錄音機、投幣式點唱機、世界上第一部卡式錄音機、以及眾多手提原子粒收音機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數年前才發明的兩款手搖式環保手提收音機同樣令人嘆為觀止,因為在沒有任何能源的情況下,亦能收聽到廣播節目。博物館中的展品無論從種類、數量,還是完好度來看,在澳門以至全世界都可謂罕見,最難得的是這裡的留聲機是完全可以運作的。當觀眾近距離接觸所有展品時,伴着一首柔和的曲子,思緒彷彿可以感受到1877年愛迪生發明手搖滾筒留聲機的那種觸動(博物館中亦存有當年愛迪生發明批號生產的留聲機)。
“留聲歲月”音響博物館
人物: | 韋奇立(Vieira, Vasco Rocha)(澳督),1939- |
時間: | 建國之後(1949-1999年) |
回歸祖國(1999年-) | |
1999年 | |
地點: | 澳門半島--花王堂區 |
大炮台山頂 | |
大炮台(中央炮台) | |
關鍵字: | 澳門總督 |
澳門警察隊銀樂隊(團體) | |
音樂會 | |
演奏樂器 |
攝影: | 黃中苗 |
資料來源: | 趙陽、禤廣瑜編:《瞬間五十年--澳門攝影學會紀實半世紀》,澳門藝術博物館,2008,第220頁。ISBN 978-99937-59-72-0 |
著作財產權人: | 澳門攝影學會 |
數位作品提供者: | 澳門攝影學會 |
權限範圍: | 澳門攝影學會授權澳門基金會使用。如需使用有關資料,需徵得有關版權實體的同意。 |
語種: | 中文 |
資料類型: | 圖片 |
照片 | |
彩色 | |
登錄號碼: | p0014442 |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