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中式關閘被拆後,“關閘門”的石額被鑲嵌在現今民政總署大樓內的牆壁上。圖為1871年10月31日啟用的西式關閘。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8
九月十二日“新園地”(即《澳門日報》副刊(載《澳門掌故》關於“關閘馬路”內有一段說:“自從澳葡兵頭亞馬勒於一八四九年妄自宣佈澳門為無稅自由港,以與香港爭市場,竟封關我稅關,驅逐我關員。後來清廷為國庫稅餉收入計,迫得在關閘外設立拱北關。”云云,這些話,對於說明拱北關的設立,似乎有點距離,據文獻記載似乎是因為洋藥(即鴉片烟)緝私有關的。《清史稿》列傳二百二十二“赫德傳”說:“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赴香港、澳門,條議洋藥稅釐併徵,並置關九龍、拱北。”當年兩廣總督對稅釐併徵,曾入奏反對的“光緒東華錄”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三月條說:“癸己(引案:即初五日。)電諭張之洞等,香澳六廠歲收,為數無幾(引案:下文說,每年十餘萬。),該委員等賣放侵漁,利歸私橐,葡國以商民不便為詞,初議堅請撤卡,總理衙門(引案:即外交部門。)慮與貨厘有礙,飭赫德與葡再三辯論統歸(赫德)稅(務)司代收,該國始允照香港幫助緝私章程一體遵辦。其助緝辦法,凡由印度到港之洋藥,何船何人,若干數目,由港官逐日知照稅司,及出入口時,凡移存何棧,轉付何船,運售何口,又一一知照稅司會同稽察,稅司全數瞭然,線索在手,設關密邇,消息常通,澳、港內外更無殊別。此事往返辯駁經年之久,始允定議,並非改變前說,該督等於此中曲折並未知悉,何得謂與原議不符。……”由此可以反映澳葡在一八四九年封閉我澳門關前街的稅關後,可能撤往“香港六廠”的地方,到光緒十二年內因鴉片輯私的事,才正式設立拱北關。今日關閘外還有三廠的名稱,大約是“香港六廠”的遺留或是一部分罷。澳門跑馬場,原迺關閘馬路東面海坦,自從澳葡填海拓地,築成此一片幅員廣袤之場地後,由澳門賽馬會開闢作賽馬場所,每月舉行一次大賽馬,發售馬票,吸引香港遊客來澳遣興,極一時之勝。攷賽馬之舉,澳門原比香港為先。早在一八四零年,澳門已有賽馬舉行,不過未有建設完備之關閘路傍之跑馬場耳。是時衹在今之利宵球場及其鄰近空地,即昔所謂青草地舊址。香港賽馬會舉辦之一八四二年初次大賽馬,亦假此場地舉行。後香港賽馬場日漸設備完善,而澳門逐漸落後,終至停辦焉。迨關閘路傍之澳門賽馬場填竣落成,一切設備仿效香港,故每逢週日舉行普通賽馬,港客到澳觀賽亦極為踴躍。香港騎師到澳比賽,與澳門騎師競一刻之先登,蓋當時澳中亦養成一幫華籍騎師也。惜澳門賽馬,實賴港客支持,香港本有賽馬舉行,跋涉澳門,港客終漸零落,而澳門賽馬會不數年便告停辦矣。廣闊之澳門賽馬場因此空置,日久漸就荒蕪,澳中之潮籍農民,迺此利用此場地,竭力墾植,闢成方橫二百餘畝之菜田,養活百餘農戶。昔日奢靡娛樂之銷金窟,變作農副食品生產地,而澳門人民之蔬食亦有所利賴矣。關閘馬路西面,原屬內河水濱,蘆汀草澤,泥潭沙洲,雜錯其間;西江支流挾泥土而南下致河水黃赭,滚滚向外流,是稱濠江焉。初澳葡開築關閘馬路時,先令河濱之沙坵墳墓遷徙,繼則將河濱海坦,圍以土壩,使之漸成窪田,由是草寮茅屋,破艇漁寨,疏落參差,與對海灣仔之田舍相望,儼成對照。昔吳歷之《澳中雜詩》,有“海鳩獨拙崔農事,拋卻濠田隔浪斜”句,正合留詠此處也。自從民初以來,澳葡鑿蓮峰山,塞青洲海,於是此片窪田便填成一浩闊廣場矣。一九二四年後,澳葡興築內港,遂闢此區為工業區。顧以地處近郊,鮮人聚居,只宜作為製造危險品場地,因之爆竹工廠多設於斯。時有“台山爆竹工廠”者,廠址最大,工人最多,惜因一時失慎,爆炸焚如,造成澳門亙古未有之一場浩劫。而“台山”二字,成為時人之口頭禪,漸且沿用作該區名焉。台山區,經過一輪鬧鬼後,闃無人煙。後來澳葡將其闢為平民區,籌建平民屋數百間,建坊立碑,竟稱之為“巴波沙坊”云。攷該區原屬前山內河,本我國領海。據《香山縣志》稱:“查前山交界一帶內海,及澳門交界一帶河面,均自光緒十三年始,由署前山同知蕭炳堃分派船駐防巡緝。”顧以民國官吏,貪污無能,致使金甌坐缺,視清史亦不如也。關閘馬路,即指關閘門以南之一段蓮花莖。莖盡處有蓮峰山,山麓與蓮花莖接連處,即《香山縣志》所謂:跗萼連蜷者也。澳葡闢路後,稱之為拱形馬路。拱形馬路,實迺關閘馬路之始點,其首衝之三角形草地,正對關閘馬路及關閘。澳葡嘗置一石碑於其中,刻有葡文“一八四九年八月二十二日”等字樣,蓋所以紀念其澳葡兵頭亞馬勒之被殺日期。因當年沈米事件即發生於其鄰近之蓮峰廟傍不遠也。初澳葡填築外港與內港時,嘗欲就該處鑿通一小段陸地,俾外海與內河溝通,如一小運河然,如是則澳門半島成為一海島,由關閘馬路架一橋樑以聯系焉。後填海工程變更計劃,不再擬將蓮花莖截斷,已築成兩岸之運河石壩,遂改作黑沙環上漁艇之避風塘焉,稱黑沙灣船塢。自從前山內河,我國近年曾築一隄壩,橫斷西江之水,故青洲內河便變成竭源死水。而澳葡近年之繁榮澳門計劃,開發青洲地區,亦有重在關閘附近鑿通一水道,溝通外海與內河,使黑沙灣之海水,運通內河之擬,但計劃衹是計劃,實行便覺難行也。現在黑沙環船塢亦被填堵,建築洋樓,而青洲及台山區亦擬建築平民樓宇,行看關閘馬路兩傍,洋樓相望,盡改舊觀矣。海名紅黑,關號飛砂,森嚴閘口,駐有姆差鬼卒;猙獰面目,都是鐵面銀牙。傳聞如此,果屬恐怖區域,原迺古人所指之澳門關閘者也。據嘉慶時,鍾鳳石之《澳門雜詩》有句云:“大島飛砂出”,又云:“兵鬼黔於黑”,且註稱:“澳門一島,狀如蓮花,香山盡處,有路名關閘沙。直出抵澳,若蓮莖焉。其兩傍為內外洋,水分二色,內紅外黑,亦曰紅黑海,有關曰飛砂。”蓋蓮花莖本屬砂隄,關閘在澳門之北。北風陡起,飛砂迷目。澳葡自佔關閘門後,另築新關閘,常駐非兵或印差以守之。非兵及印差俱膚黑而齒特白,故有鐵面銀牙之謂耳。憶昔澳中有某富紳,其先祖迺鄰近鄉人,以洋務起家,既富矣則謀身貴,遂厚捐獲篆上海道。清朝之上海道,迺國中之最肥缺也,由是益富。權者瞰其財,故系以貪污之罪,論謫戍,其祖不惜隆賄運動,卒貶往紅黑海,飛砂關,與鐵面銀牙之姆差鬼卒為伍。法令皇皇,聞者皆為之握汗;而不知其賴金錢魔力,實將其遣返澳門鄰近之故鄉云。所聞如是,確迺清朝官場中有關澳門關閘之一段笑話也。蓮花莖,原是濠鏡墺津樑;關閘門,舊迺香山縣門戶。花般地型,水流史蹟,俱堪國士登臨,騷人題詠者也。故明清以還,過此者或觸一時之感,或興懷古之思,或睹猾夏蠻夷,矜立豐碑鐵馬;或傷千秋城闕,竟陷荊棘銅駝,因而為詩為文,不鮮可誦者。茲略舉數則,以見一斑何如?明末清初時,亦儒亦釋之屈翁山詠蓮花莖有句云:“路自香山下,蓮莖一道長。”清初詩畫名家吳漁山,來澳居三巴寺,嘗詠過關閘詩:“關頭閱盡下平沙,濠鏡山形可類花;居客不驚非誤入,遠從學道到三巴。”《廣東文獻》載羅天尺詩句云:“澳口東風未易尋,蓮莖關外大洋深。”乾隆時陳官有詠蓮花莖句云:“貨通胡婦珠為市,白滿蓮莖屋作花。”又竹枝詞句云:“澳頭一直蓮莖路,儂是中間一朵蓮。”《澳門雜詩》汪兆鏞詠蓮花莖詩云:“北自前山來,沙隄平而直,路南一山聳,儼如蓮莖植。跗萼連蜷中,秀采森嵂崱,怪石高逾尋,惜之文字泐。裴𧙪一瞻眺,天然樹封域。”以上皆屬名士所題,其餘不勝枚舉,因錄以殿是章。
拱北關的設立
時間: | 建國之後(1949-1999年) |
1950年代 | |
地點: | 澳門半島--花地瑪堂區 |
關閘 | |
關鍵字: | 建築 |
資料來源: | 利冠棉、林發欽:《19-20世紀明信片中的澳門》,澳門歷史教育學會,2008, 第33頁。精裝ISBN 978-99937-927-1-0;平裝ISBN 978-99937-927-0-3 |
藏品所有人: | 利冠棉 |
數位作品提供者: |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
權限範圍: | 利冠棉授權澳門基金會使用。如需使用有關資料,需徵得有關版權實體的同意。 |
系列: | 明信片中的澳門--關閘 |
語種: | 中文 |
英文 | |
葡文 | |
資料類型: | 圖片 |
明信片 | |
彩色 | |
電子資料格式: | TIF, 1600x1040, 6.91MB |
登錄號碼: | p0007062 |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