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6
天啟二年(1622年2月10日─1623年1月30日)在大廟頂(又稱大堂前地)建成新主教座堂,葡人稱聖伯多祿堂(Igreja de S.Pedro),華人稱為大堂(lgreja de Sé)或“大廟”。為澳門教區主教辦公之地,故陸希言稱:“聖安多尼、聖老楞佐,皆統於聖伯多祿。”先是,1576年澳門主教區初成立時,署理主教賈尼勞即以望德聖母堂為主教辦公之所,故在大堂修建之前,望德堂為澳門第一座主教座堂,據稱,當時的主教座堂是一座很小的木板搭建的小教堂。大堂建成後,新堂為磚石建構,正面為花崗石建造,上尚有凸型石刻拉丁文:SS.M.V.Mariae Nascenti,意為“獻給童貞瑪麗亞誕生”。該堂奉祀聖伯多祿,故又稱“聖伯多祿堂”。Maria Regina Valente, Igrejas de Macau, p.24. 陸希言:《澳門記》。王文達:《澳門掌故》,第113頁。林家駿:《澳門教區歷史掌故文摘》,第17頁。郭永亮:《澳門香港之早期關係》第5章《澳門早期教堂》,第44頁。印光任、張汝霖的《澳門記略》卷下《澳蕃篇》稱:“大廟者,夷人始至澳門所建也,在澳之東南。”此記錄為誤。葡人始至澳門時並無“大廟”。大廟實建於1622年。祝淮的《新修香山縣誌》卷4《海防附澳門》稱:大廟在澳東南,即望人寺。”祝淮修志時,這時的主教堂早已建成,不在望人寺(望德堂),以望人寺為主座教堂是1622年之前的事。
新主教座堂大堂建成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