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2月8日─1903年1月28日)12月14日,澳門土生葡人富商勞倫索‧馬葵士(Lourenço Caetano Cortela Marques)在澳門花王堂區白鴿巢前地的家中病逝。勞倫索‧馬葵士是澳門土生馬葵士家族第三代,是皮奧‧馬葵士(Domingos Pio Marques)次子。1811年8月7日出生於澳門老楞佐堂區,他精通葡語、英語與法語,並能準確運用這些語言寫作,故很早即參加澳門政府的工作。1839年任議事公局商務監理,1842年任市政議員,1846年任大堂區和花王堂區代理初級法官。1846年同澳督亞馬留(João Maria Ferreira do Amaral)一起組建澳門臨時步兵營,後多次出任澳門議事公局理事官,使澳門市政情況明顯改善。是他決定安裝路燈,為街道命名,並且設置門牌號碼。1865年被選為議事公局副主席,1871年任主席。同時還擔任華務司理事官。任議事公局主席時,命令建立紀念抵抗荷蘭進攻獲勝的得勝花園。1871年還發起成立澳門土生人教育促進會,推動澳門土生人的教育事業。1871年,勞倫索‧馬葵士被評為對澳門貢獻最大的40人之一。1838年8月7日他與當時巨商俾利喇(Manuel Pereira)的長女瑪麗亞‧若瑟芬(D.Maria Ana Josefa Pereira)結婚,其岳父俾利喇去世後,將其所建俾利喇行宮及花園全部留給了他。他在對俾利喇行宮及花園的47年管理中耗費了不少心血,多次對花園進行改造和美化。1866年,他在皮內羅(Manuel Maria Pinheiro)工廠鑄造賈梅士半身銅像,並置立於賈梅士石洞前,為澳門這一葡萄牙偉大詩人的遺跡增輝。因此,他被授予基督勳章。勞倫索‧馬葵士晚年家境窘迫,經濟十分困難,當時法國耶穌會曾出高價收購這一宅第和花園,他拒絕賣予,而是賣給了報價很低的澳門議事公局,使賈梅士石洞和花園一直能保持在葡萄牙人手中。澳門人都很尊重他,許多人都喜歡到他家做客,不論貧富,他都熱情接待。葡人親切稱其為“勞倫索‧馬葵士叔叔”,華人則稱其為“白鴿翁”。因為他在花園中養了大量的白鴿。他對澳門歷史特別感興趣,是他向《歷史上的澳門》作者徐薩斯講述其擔任行政工作期間所發生的事,為徐薩斯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1]
[1]Jorge Forjaz, Famílias Macaenses, Vol.2, pp.564—565.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