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地圖本名“墬理圖”,現為蘇州市碑刻博物館國寶級的四大宋碑之一,由黃裳於南宋於宋紹熙元年(1190)繪製,是他向當時的嘉王後來的宋寧宗趙擴進呈的八幅圖之一,藉以喚起不忘北部半壁江山、收復失地的決心。南宋淳祐七年(1247),原圖被浙江永嘉縣人王致遠在四川獲得並帶回蘇州,修訂並繪刻成碑得以流傳至今。

該圖表現的是宋代疆域與政區,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四幅全國性石刻地圖之一,繪製了山川、河流、湖泊的分佈,標明宋代府、州、軍、監等行政建置,以及邊疆、沿海形勢。該圖北到黑龍江、長白山,南到海南島,西至玉門關,東達中國近海。圖中黃河中游河道和山東半島清晰,對長江真正源頭的瞭解超過其它宋代地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澳門在宋代並未開埠而不為人知,但圖中對澳門所在的珠江口區域、廣東、福建東南沿海海岸線的輪廓和比例已呈現出今天地圖的雛形。

參考文獻:

[1]. 青山定雄. (1940). 南宋淳祐石刻地理圖. 東方學報, 11(1).

[2]. 席會東. (2013). 南宋《墜理圖》中的南宋疆域政區. 載於中國古代地圖文化史. 北京 : 中國地圖出版社, 62-63.

[3]. 孫果清. (2006). 中國古代“輿地總圖”鑒賞. 文津流觴, (16), 36-39.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