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是福利巴士公司序號為BX3246的貳圓車票,車票頂部的英文字母和數字是車票數量序號,中間的1、2、3、4數字代表巴士途經的不同路段。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21
圖是福利巴士公司序號為BX3246的貳圓車票,車票頂部的英文字母和數字是車票數量序號,中間的1、2、3、4數字代表巴士途經的不同路段。
更新日期:2019/11/21
半個世紀以來,澳門的公共交通經歷了多個階段的發展和蛻變,從巴士空調化、環保巴士的引進,到小巴變大巴等的沿革,可見澳門的公共交通不但以乘客體驗為中心,更因時制宜、配合城市的發展步伐而作出相應的革新。澳門的公共交通不但側面反映着小城的發展,更與澳門共同成長及歷經蛻變。
半世紀的澳門巴士服務——現代化與蛻變
澳門現今的交通網絡四通八達,但約100年前,小城居民的主要活動範圍集中於不足4平方公里的澳門半島,儘管如此,當時亦已見巴士的雛形。根據歷史資料記載,澳門早於1919年就有名為“自由車”的公共交通工具出現,當時在市區主要地點設站,前往關閘馬路。至1925年,發展為“街坊車”,街坊車由廉價大貨車改裝,在貨斗上裝設木座椅,再加上蓋以遮風擋雨,車內更分設頭等及二等車廂,主要行走內港區、新馬路、水坑尾、荷蘭園及關閘,成為巴士的雛型。
伴你同行:福利·新福利
澳門舊城區的街道十分狹窄,一般的大型巴士難以通過。70年代之前,必須前往主幹道路搭乘巴士。直至1987年,澳葡政府提出“大巴行大道、小巴走小路”巴士路線重組計劃,當時澳門的兩家巴士公司分別向日本兩家汽車生產商“三菱”及“日產”訂購全新小型巴士,並開辦多條巴士路線進一步把網絡拓展至大街小巷。
濠江小巴 穿越大街小巷
福利巴士公司於1988年重組為新福利,時任公共汽車工會秘書的林香生,參與了過渡時期的協調工作,見證不同時期的變革,總體來說,員工在工資待遇方面向前邁進,而隨着公交需求日漸旺盛,主客觀環境對巴士司機的工作亦帶來新的挑戰。
從重組到創新 提升巴士服務水平
時間: | 建國之後(1949-1999年) |
1950年代 | |
1960年代 | |
1970年代 | |
1980年代 | |
地點: | 澳門半島--花地瑪堂區 |
台山 | |
澳門半島--風順堂區 | |
新馬路 | |
媽閣 | |
氹仔島--嘉模堂區 | |
路環島--聖方濟各堂區 | |
黑沙 | |
關鍵字: | 新福利 |
巴士 | |
車票 |
著作財產權人: | 岑偉倫 |
數位作品提供者: | 澳門新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 |
權限範圍: | 澳門新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授權澳門基金會使用。如需使用有關資料,需徵得有關版權實體的同意。 |
語種: | 中文 |
葡文 | |
資料類型: | 圖片 |
車票 | |
紙 | |
登錄號碼: | p0013828 |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