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2/06
更新日期:2019/12/06
“浮天拜水力,一氣日含空。舶口三巴外,潮門十字中;魚飛陰火亂,虹斷瘴雲通。洋貨東西至,帆乘萬里風。”明末志士屈翁山先生,於清初避居澳時所詠西望洋山詩也。攷當明末清初之際,澳門實迺遠東之貿易中樞,故在當年登西望洋山,俯瞰十字門,每覺洋帆騖集,外貨雲屯,濠鏡泊口,極一時之盛也。蓋西望洋山,在澳門之極西端,前臨南環西環二灣,遠望九洲伶仃大洋,故稱西望洋山。又與東望洋山遥相對時,分控東西海隅,形勢雄壯。山高六十九公尺,為澳門之第三高崗,巍峨秀麗,亦為澳中之名勝風景區。西望洋區域包括頗廣,據澳葡市政廳出版之《澳門市街名冊》稱:“西望洋山,位於媽閣山東北,並與之相連四週,約以下列街道為界:聖珊澤馬路、鮑公馬路下段、媽閣上街之一部份、媽閣廟前地、媽閣斜巷、媽閣街、亞婆井街、西坑街之一部份、竹室正街及高可寧紳士街等。山頂有西望洋聖堂,露德聖母山洞及主教府。西面斜坡有港務局。西望洋馬路,由竹仔室斜巷與衣灣斜巷之間,即高可寧紳士街對面起至鮑公馬路,在媽閣山與西望洋山交界轉拗處止。本省總督私邸在該馬路,俗稱竹仔室兵頭住家云。”攷西望洋山,葡文稱之為“卑那”(Penha),即山巖之謂。可知舊時該處,本是一嚴石高崗也。十七世紀初期,澳葡經已在西望洋山築成炮壘兩座:在西望洋山頂者名西望洋炮台,又名卑那炮台,葡稱Nossa Senhora da Penha de Franca;在西望洋山麓即南灣西端之海濱者,名竹仔室炮台,葡稱Nossa Senhora do Bom Parto。聞西望洋之兩座炮台,在一六二二年荷蘭艦隊襲澳時,經已存在,且更發揮威力。惟西望洋炮台至一八九二年時,經已拆毀,隨後更清除殆盡。竹仔室炮台則至今仍然存在,惟已廢置久矣。據葡文之《澳門三百年史(Macau Na Epocada Restauracao)》曾記載該炮台稱:“卑那炮台,在竹仔室炮台之山頂上。稜堡內,設備有銅炮兩尊,每尊可以發射七磅重之鐵彈。”昔日西望洋山,築有古城牆一道,在西望洋炮台之南。城牆沿看斜陂而下,與南環海濱之竹仔室炮台聯繫。西望洋炮台後方之城牆,則沿著西望洋山頂北行,隨山高下綿延至媽閣山,才斜落至媽閣廟前之海鏡石迺止。該道古城牆,雖只得小小一段,未嘗與澳城東北之城牆聯接者,惟實迺澳門古城之西南隅海防工事。按《香山縣誌》有云:“澳夷所居地,西北枕山,高建圍牆,東南倚水為界。” 又云:“澳城固而庫,明所毀餘也,今在聚廬中,與西北圍牆不相屬。”蓋此道西望洋山城牆,前臨西灣,即所謂東南倚水為界也。今城牆雖早已拆除,惟雉堞遣跡,頹垣斷壁,如峰景酒店園中,尚有跡可尋也。西望洋山上之炮台故址,現有天主教禮拜堂一間,迺澳中葡人供祀馬利亞聖母之所也。鐘樓高聳,靈光巋然。古廟創建於一六二二年,曾經幾度重修改革,至一九三五年重新修建,始成為現代之新型殿堂,莊嚴宏麗,羡奐美輪焉。該教堂前面之臨海處,堅立著一尊大理石刻之聖母像,玲瓏活躍,雙手作合十狀,似為衆人禱祝,因面向大海,俗稱之為“望海觀音。”石像下方,又有一座露德聖母巖洞(Gruta de Nosaa Senhora de Lurdes)。此迺象徵古時聖母在法國露德城(Lourdes)時,顯靈出現之情狀。該巖洞雖屬人工道成,但怪石嶙峋,儼然古洞。洞內又立一聖母像,雍容慈藹,仿若當年。巖洞之前,攔以鐵柵,虔肅整潔,清靜出塵。 此一幽美遊地,雖具濃厚之宗教色彩,但不拘格禁,遊人大可登高眺遠,游目聘懷,俯瞰澳門,遥揖路氹。故每當花晨月夕,招來不少雅客遊蹤;水色山光,贏得幾許詩人妙句也。憶昔澳中名宿何仲恭,曾有“遊西望洋山,造其極巔”之七言絕句詩一首云:“聯袂登高縱笑歌,襟懷豁朗鏡初磨。坐觀沿岸紛纓絡,煙水微茫隱翠螺”。 又《二研齋詩稿》江仲春,有《西山夕照》詩云:“天畔醉流霞,邊城啼暮鴉。波光驚宿鷺,老眼為昏花。”原詩並註:“西望洋山看日落,紅霞變幻,大有奇觀。”露德聖母巖洞前之空階上,有一刻有葡文之古銅墓碑,掩蓋在地上,此為昔日澳門天主教之主教埋骨處也。一九一八年二月十七日,約翰鮑連那主教(D.João Paulino)在澳邸逝世,寄葬於西望洋山上。《澳門雜詩》中,有竹枝詞一首詠其事云:“威容最是法王尊,衢路人知駕駟轅。一旦遷神歌薤露,黑紗素燭集諸蕃。”並註譯去:“澳中雙馬車,唯主教與兵頭得乘之,戊午正月,主教若安殁於西望洋山寺,諸僧環立念咒,醫士開剖臟腑,以藥水醃洗之,用金漆木箱盛屍,舁之以行。送殯者華洋教徒盈萬,皆以黑紗纏臂,手棒白燭,或持念珠花圈隨之。寺樓擊大鐘,聲不絕耳。教中行輩較長者,執紼高歌,音甚哀,響震山谷。掘塚約二尺餘,謂異時將函骨返西洋也。” 案昔日澳門之主教府邸,原在大廟頂處,主教出入必高車駟馬,儀容甚盛者,因當時澳中甚少汽車也。後來汽車流行。交通利便,主教府迺遷於西望洋山上,與聖母堂毗鄰。現在西望洋山上之主教府,迺建於一九三五年者。該府邸巍峨高崎,玲瓏華麗,園亭台闕,備極堂皇。將西望洋山,點綴如畫;康莊大道,繞達門前。旅遊者乘車山間,濠江景色,盡收眼底,所以澳葡將該處劃作風景區焉。在西望洋山聖母堂後方,離主教府不遠,有一座新型之建築物。精潔瑰麗,高居山上,如接天邊,故名“天涯別墅”。其門前壁上,題有英文“Sky Line”字樣。此別墅實迺澳門電燈公司總經理英人嘉利仁(F. J. Gellion)之私邸也。該邸佔地頗闊,台階寬敞,欄杆迴環,花圃草坪,噴泉座椅,皆作美術圖案,均屬西洋格式;且牆壁全堊白色,純潔異常,別饒風緻,大有人詠濠鏡澳洋樓詩:“白滿蓮莖屋作花”之概。西望洋半山上,古有竹仔室村。該村原在西望洋山之東面斜陂間,竹寮茅舍,百十人家,均屬平民宅舍。澳葡開闢馬路後,將該小村改稱竹仔室區,建成數條街道,有:竹室正街、竹室圍、竹仔室橫街、竹仔室斜巷、聖珊澤馬路等,據《澳門市街名冊》稱:“竹仔室村,原日坐落在西望洋斜陂,即竹仔室斜巷,及高可寧紳士街之上,現已不存。” 對於竹仔室區,《澳門市街名冊》又稱:“竹仔室區,此名係指本市西望洋山之東區,包括高可寧紳士街、衣灣斜巷、竹仔室斜巷、及聖珊澤馬路之一部份。此名現已漸不為人用,其南部,現已改名為聖珊澤。”西望洋山,雄踞器澳門西岸,與東望洋山對峙,風景如畫。昔汪兆鏞有《詠東西兩望洋山詩》云:“東西兩望洋,崷然聳雙秀,地勢繚而曲,因山啟戶牆;南北成二灣,波平鏡光逗,登高一嘯舒,空翠撲襟袖。”
西望洋山
時間: | 民國時期(1911-1949年) |
地點: | 澳門半島--風順堂區 |
西灣 | |
西望洋聖堂及主教私邸 | |
主教山 | |
關鍵字: | 風景 |
典藏單位: | 澳門耶穌會 |
數位作品提供者: | 澳門文獻信息學會 |
權限範圍: | 澳門耶穌會授權澳門基金會使用。如需使用有關資料,需徵得有關版權實體的同意。 |
語種: | 中文 |
資料類型: | 圖片 |
照片 | |
彩色 | |
明信片 | |
電子資料格式: | JPG, 3038x1841, 2.25MB |
登錄號碼: | p0006169 |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