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6
鏡湖菡萏,蓮島芙蕖。萼跗中山,根連上國。移來異種,遂教芽茁葡萄;坐失金甌,致使花殘蓮莖。蔓延朔草,開遍蠻葩。雖非果盡洋桃,自必枝多番荔。初時問農問圃,僅結苃舍竹籬;不日營沼營台,頓成平泉金谷。行列花木,隨意行行。樂奏胡笳,與衆樂樂。無華人與狗之虐禁,有車馬如龍之大觀。盛極南天,幾疑上苑。惟是園號荷蘭,圍稱桔仔,津迷桃樹,街賸漁翁。徒負虛名,百步豈無芳草;試尋勝蹟,二龍自有冽泉。白鴿巢開,翠螺山繞。嘉麻像立,得勝碑留。或依南環海濱,或極東望洋頂。為園為囿,栽竹栽花;嶺可聽松,灣能印月,危巖古洞,猶聞葡國詩魂;螺絲尖峰,遠望遊雲海角。是皆公共憩遊之地,另有私人娛樂之區。至若何東山地,盧氏花園,舊日唐家,當年張苑,華堂水榭,溫公聊以自娛;荒徑菊籬,陶公於然歸隱。有日星移物換,不過如石火曇花;終歸人去樓空,都付與桑田滄海。瓜棚豆下,徒供稗史談資;“新園地”中,且作《澳門掌故》。然而鏡湖吹縐,底事干卿?蠔海浮沈,文章憎命。身閒無俚,寫來誰道荒唐;耳熟能詳,敢說我聞如是。名園集紀,按目條分;班斧貽譏,望鼻賜斲。憶夫! 公園被阻,吳大澂遊興難償;濠鏡興懷,丘滄海幽情別緻。詩曰:“兩園新舊傍山開,花下輕車走若雷。逢着人天安息日,亞當親挾夏娃來。”“白鴿巢高萬木蒼,沙梨兜擁水雲涼,炎天傾盡麻姑酒,選石來談海種桑。”右詩為嶺雲日海樓丘滄海詠白鴿巢花園庚子作也。讀此詩,想見當年沙梨頭村,猶屬水雲之鄉。白鴿巢花園山下瀕海一帶地方,都是由滄海而變為桑田。今更由桑田而變為鬧市焉。白鴿巢花園,又名為賈梅士花園。葡文為Jardim de Luís Camões。回溯該園在未開闢前,原迺澳門古城牆外西北之一個小崗也。崗中多奇石,古木叢生。初英國東方印度公司,嘗購置其地,作為歐人墳場用,以為英國人東來拓殖,在華身死者埋葬地。其最著者厥為:中國海之英國艦總帥施厚時爵士(Sir H. S. F. Semhous--Commander of the British Fleets in China Sea)英艦都魯號(H. M. S. Druid)之總司令邱吉爾公爵(Lord. H. J. S. Churchil),及不少為鴉片戰役之英軍戰死者,是皆足為英美侵略者警也。該墳場後來經澳葡當局承讓其地,迺將各古塚遷移,叢葬於白鴿巢公園側,即今稱為“基督教舊墳場”處。然後澳葡迺將此崗擴充,闢為紀念葡國詩人賈梅士花園之址。賈梅士花園前部,現尚有西式古洋樓乙座,本亦為英國東方印度公司物業,當時作為英國商人之在澳別墅。英國首任駐華大使麥卡尼公爵(Lord Macartney),曾於一七三七年及一七九四年兩次來澳,嘗以該處為駐節之所。澳葡承購該小崗時,亦一併承受之,前時曾用作澳門工務局,現則改為紀念賈梅士博物館矣。賈梅士花園之所以稱為白鴿巢者,因當澳葡未將該處闢為花園之先,在其石洞前方,即今之花園正門處,原有一所巨大洋樓,渠渠廣廈,迺一葡國富人馬葵士(Marques)之居也。馬葵士喜蓄鴿,凡數百隻,朝夕縱之,翱翔天際,馬顧而樂之。諸鴿時或集棲鞺宇,遠驟觀之,有如白鴿巢焉,故時人遂以此稱之。及馬年老,仍無子嗣,於一七八七年臨終時,曾囑將其居,捐贈澳葡當局,俾作紀念葡國詩人賈梅士之所。蓋其屋後之崗上,有一石洞,為當年賈梅士詠吟之地,其名著《葡國魂》即在此完成者。故澳葡接收其地後,不數年,又與英國東方印度公司酌商,以三萬五千元之代價,承購其鄰近山地及洋樓,聯合全崗,擴充關為賈梅士花園。但我國人士相沿習慣,至今仍以白鴿巢花園呼之。又據傳說,該處始初未淪為英國東方印度公司物業,及未有馬葵士居所之先,意大利神甫利馬竇(Mateus Ricci)嘗在此建一觀星石屋,以觀察天象。據汪慵叟之《澳門雜詩》有云:“重陽人上鴿巢亭,古樹菠蘿礧砢青,尚記笛航生句好,擬尋石屋試觀星。”其註云:“楚庭耆舊集鍾鳳石澳門詩自註,白鴿巢園有波羅蜜樹高數尋,上有觀星石屋、笛航生鳳石自號也。按觀星台相傳為利馬竇遺跡。”案《中山縣誌》云:“萬曆九年,意大利國人利馬竇始汎海九萬里,抵廣州之香山澳。由澳門轉入八閩,至金陵出其渾天儀,量天尺,勾股,舉重算法,留都台省……”根據上說,則白鴿巢內之觀星石屋,當建於十六世紀時代,今已湮沒,不可跡矣。白鴿巢花園內之古蹟,除利馬竇之觀星石屋經已湮滅外,今只存賈梅士石洞而已。該石洞本迺天然生成,與賈梅士無關,不過其在此行吟過,澳葡自紀念之耳。該洞迺三石叠成,驟視之,危危欲墜,但遊客履其下者,晏如也。洞頂石上,早年曾建一亭,由洞左側,拾級可登,遠眺全澳,時人稱之為鴿巢亭。所以汪慵叟有《重陽人上鴿巢亭》句,以其可以登高也。鍾鳳石之澳門詩註云:“十字門諸山瓊立海面,接零丁洋,又有九洲洋,登白鴿巢石頂亭,以大千里鏡矚之,當面了了。”按當時在嘉慶年間,澳中無高大建築物,所以望遠無阻也。賈梅士石洞,迺於公元一八四九年,初由葡人麥忌士(Commendador Marques)為賈梅士塑像置洞內,以為紀念,此為最初之第一尊賈氏像也。並於洞口築一西式門拱,攔以鐵栅,門傍書一中國字聯,聯云:“才德超人,因妒被難;奇詩大興,立碑傳世。”形狀不中不西;文字似通非通,殊不雅觀。後來至一八六六年,麥忌士再為之鑄一銅像以易之,是即現在之像也。及後該建築物,因時局變遷而遭毀,門頽拱墮,栅折亭傾,後幾經清理修繕,才回復石洞之天然面貌,有如現狀者。蓋正值清朝道光同治年間,澳葡擴展市區至關閘時也。賈梅士石洞之兩傍,當年曾竪立有石碑多塊,分植左右,但現在已遷嵌於洞之對面石壁間。該項石碑,刻有各國文字,為當時那些所謂名人的題詠,所以歌頌賈梅士者。其中著名者如:葡萄牙作家亞美打加力(Almeida Garret)、意大利詩人托貴道打素(Torquato Tasso)、英國之約翰大衛士爵士(Sir. John Davis)與約翰鮑令爵士(Sir. John Bowring)等。後二人者,迺初期佔領香港之英總督,以拓殖為能事,故氣味相投也。一九三三年,中國童子軍某校隊,亦嘗在賈梅士洞前宣誓,勒石紀念,真堪留芳萬世也乎!賈梅士石洞稍前行,另有所謂椿萱台及雙慶台等地方,迺近年來甲午秋日,本澳某富紳築以追念其親者也。台中塑有呂祖像,亦有自由神像;既有王母祝壽羣像,更有飛機浮雕,真是中西古今,包羅萬象,不一而足。石壁間,更書滿勸善教孝詩歌,如招字,如廣告,琳琅滿目,真可謂漪歟盛哉!尚幸有涼亭,足供遊客蔽日避雨;石枱凳,堪資雅人酌酒談棋;平台可以練拳;廁所可以濟急,是亦有足多者,可紀也。園中植有波羅蜜樹數株,珍種也。該樹本產於南洋熱帶地方,俗稱大樹波蘿,迺常綠喬木。結實橢而長,大如冬瓜,纍纍依樹幹,果肉層疊似橘瓤,想是初來之傳教士,由印度移植來者。鍾鳳石句云:“波羅蜜是鄉。”即指此也。白鴿巢花園中,昔多珍禽怪獸,異卉奇花。除上述菠蘿密樹外,尚有三月黃菊花,及馬纓花等,為別處罕有者。按汪憬吾之《澳門竹枝詞》,有詠菊花三月黃曰:“種菊名稱三月黃,黃花滿插過端陽。無聊對此炎蒸景,何忍猶吟晚節香。”其自註云:“菊花有名三月黃者,三四月間已作花,至五月益盛,殆來自海外也。”蓋昔日鴿巢園中,例有菊花陳列、璀璨異常焉。又詠馬纓花竹枝詞曰:“園林勝絕馬纓花,赤日燒空翠繖遮,如此清陰宜小憩,匆匆莫過卓金車。”其自註又云:“馬纓花似木棉而細瓣,重萼鮮艷過之,且根幹奇古,密葉碎碧,下垂如幢蓋纓絡然。尤可愛四月杪花盛開,以白鴿巢南灣為最。”又當嘉慶丙子,清協副將湯貞愍嘗到澳緝匪,順遊白鴿巢園,有句云:“亦有好園亭,珍禽與嘉樹。”湯自註謂:“有良園,寬可十餘畝,卉木多不知其名。半張罘罳,蓄異鳥千百於其間,飛鳴上下,不知在羅網中。”同年鍾啟韶遊澳門詩,亦有句云:“巨鶤三尺奮,絕力十年龍。”鍾自註謂:“白鴿巢園有大鷄,昂首則高與人等,足如鐵。有獒如豹。”如上之詩句或註釋,皆為當年之名人騷客,對白鴿巢花園題詠及紀錄,足資吾人參攷者也。賈梅士石洞,為白鴿巢花園中之主要古蹟,洞中有賈梅士半身銅像。賈氏吵一目貌不揚,澳葡稱之為詩人,中國典籍,亦有記載其事者,惟譯名各有不同耳。如《辭源》稱之為喀摩英。釋云:“喀摩英,葡萄牙詩人,因與王后之侍女通,被逐出國外。後投身軍籍,赴印度,後歸國,落魄而死。其著作譯成歐洲各國文字,膾炙人口,公元一五二四生,一五七九沒。”孫良工之《世界文學家列傳》則稱之為迦摩恩斯。其迦摩恩斯傳云:“在亞細亞、亞非利加、亞美利加等遠徵發現以後,百般物質上繁榮的結果,達於國民自負絕頂之葡萄牙國民,是不滿足於從來之古典文學,而要求一種更自然實際之文學。應此種要求而表現出來之人物,就是詩人迦摩恩斯。他於一五二二年生於利斯本。其文學生涯以十六歲時所作之(Amplaitreo)開始。十八歲時戀一宮女,致受了終生難忍之印象。從廿五歲起,過了三年之放浪生活。因為傷了王者之馬夫而下獄,以志願充印度兵役,僅得赦免。以後經過官僚生活,又因瀆職之故,在獄中又呻吟數年。至一五七二年才再返利斯本,大敘事《葡國魂》底發表,正是這年,他已經是四十七歲矣。他在作品中,讚美國民,預言葡國未來大業,雖遭到古典派的非難,但得到當時大批評家的讚許。此外他還有許多詩詞,與對話體的牧歌,三篇戲曲,及三百五十篇短歌等。終在一五八零年六月死於養老院云。”至於中國古籍,則多譯賈梅士為黔枚。汪慵叟之《澳門雜詩》,亦沿用黔枚之名。汪氏之二十六首《澳門雜詩》中,有詠白鴿巢花園者,其詩云:“囂然塵市閒,迺得清靜境。松篁散涼翠,炎曦澹無景,之徑窈以深,品石危而整。怖鴿無自來,幽峭味深領,闢萊思黔枚,造像紀遐永。”其自註又謂:“白鴿巢,石奇樹瘦,綠陰如畫。石巖有西洋人黔枚銅像,眇一目,少工詩,有詩王之名。以事竄澳門,手闢草萊,遂成勝景。後赦歸,航海遇風,舟覆,盡棄輜重,口銜詩稿一束,鳧水而免。葡政府徵寫其詩,皆忠愛之言,英、俄、德、法、意、日諸國,皆有其詩集譯本,見英人所輯之百科全書第四冊云。”又徐佩之所譯《葡國魂詩集本事》。其書內附賈梅士事略,迺定名為賈梅士,該事略云:“先生名賈梅士(Luiz de Camões),葡萄牙國人。他的出生年月,未能證實,有說是一五零九年的,有說是一五一七年的,又有說是一五二四年或一五二五年的。但攷之多數傳記,以一五二四年為近。葡京里斯本(Lisboa)是出生地。父名華斯,為葡國勳爵。母名馬思度。他的遠祖是賈利沙國人,在其未誕生一百年前,已移籍葡國的。少年時,居告奄巴(Coimbra),在告奄巴大學畢業,由其叔父賈邊道為監護人。一五四五年間,因與其叔不睦,迺自行回居里斯本,以勳爵遺裔故,頗受葡王約翰第三賞識,得常在宮中往來云。” “賈梅士早歲即善吟詠,聲名籍甚。平居剛直無畏,好高談雄辯。又愛結交女性。在宮,與宮女們友好,傳說因此神思上有些紛亂。宮內貴要,忌他對宮女們感情深厚,每造謠中傷,致遭葡王擯斥,謫居利弼(Ribatejo)地方。或謂其因私撰戲劇廖古王外傳(Auto de El-Roi Selevco),以致得禍。不久,投軍非洲。一五四七年蕭德城之役,傷一眼。一五五二年回葡,又與宮中宦庶不睦,犯以劍傷人之罪下獄。或說此次禍變,因其鍾情於一位宮女賈德蓮 (Catarina de Ataide)而起。其詩中所稱納得思小姐(Natercia),即指此人。一五五三年赴印度,著有《競鬥笑談》、《印度懵話》二書,語多譏諷印度總督,因此被逐至澳門,奉命為失名產業管理人。未幾,受誣虧空庫款,拘送印京高亞,被判無罪。當他起解赴印時,適在緬甸海岸覆舟,幸其緊抱一石,得以不死。此事在“葡國魂”集中,敘述其詳,謂當時一手握詩稿,一手扳石。他在印度居留甚久,成詩最多,一時許為非常詩才。歷次參與土耳其及摩洛哥戰役,衝鋒陷陣,屢建奇功。一五六七年,由印度調赴莫三鼻給兩年。旋於一五七零年回到葡京,會京都大疫。一五七二年將“葡國魂”付印行世,傳誦一時,葡王特給年金一萬五千厘士,他迺僅足糊口而已。末年貧乏甚,常靠友人接濟,迺得度日。或說其由印度返國時,帶同一位忠僕乍烏(Jau)回京,當其窮困無告時,得此僕行乞供養之力不少。他的遺著,在詩史類有《葡國魂》;抒情詩類有《心弦集》;戲劇類有《東家》、《鬼的兒子》、《施廖古王外傳》等。此為葡國文學的三派作品,而他均各有名作,真是兼人之材!至於《葡國魂》一集,則純粹屬希臘羅馬派之風格,內分十章,一千一百零二節,每節八句,足與世界最有名的詩史媲美焉。他卒於一五八零年六月十日。”葡人後來因愛其《葡國魂》詩集,故推崇其為葡國大詩人。澳葡亦於每年六月十日,定名為葡國日。每年是日例集葡衆,在白鴿巢賈梅士石洞前,舉行紀念儀式。如上所錄數則,可知賈梅士迺因犯罪而被充軍到澳門者。其在澳門究竟如何聊生,現且引證高美士張翼之合譯之《葡國魂釋義》所述賈梅士在澳門之一段云:“賈氏一再給敵人虐待,又被送往澳門了。在澳門一個面臨大海的石巖裡,賈氏一面繼續寫作,一面憧憬著着他那遙遠的祖國葡萄牙。在澳門,他結交了一個朋友,亦是他的僕人,名周晏多利,這個僕人服侍到他死了,也寸步不離。在石巖裡,他除了寫作《葡國魂》詩集大部份外,還有許多短的詩句。他寫作的時候,背脊靠著巖裡的一塊石,紙張放在膝頭上,一頁一頁的描寫出歌頌‘華士古達嘉馬’和他們的國民這樣做法,他是有點想把祖國遺忘了。”“這忠僕亞周,常常坐在他側邊,一言不發,平心靜氣的伴著他的主人寫作。賈氏待他當然很好,後來還帶他到葡國去。在那時候,賈氏深感着友情的可貴,和艱難困苦中真實的慰藉者,或者是因有這樣感覺,所以雖然他知道自己始終都要回國去,他寧願多些時間留在澳門。因為在這裡至少可以很自由的,將他幾年來蘊藏著的心緒,都寫成詩句。畢竟這裡不能讓他優遊自得下去,他的仇人又誣衊他私吞公款,他為着想替自己辯護,迫不得已離開澳門回到古鴉去云。”以上賈梅士過去在澳之事蹟,就是賈梅士與白鴿巢石洞之一段因緣,所以後來澳葡要紀念賈梅士,就稱該石洞為賈梅士石洞,稱白鴿巢花園為賈梅士花園也。賈梅士詩人之事略,賈梅士石洞之事蹟,既如所錄。而賈梅士曾在白鴿巢石洞所寫之詩詞,首推《葡國魂》,其旨趣如何?固亦吾人所欲知者。現在最好莫如還去引證《葡國魂》詩集本事,其序譯云:“所以賈梅士先生在《葡國魂》中,提起筆來,便希望葡國軍人與賢豪永生不死,由極西之海灣推進,建立新國;並讚揚歷代帝王發揚宗教,開拓疆土的功勞;又歌頌其當代英主佘巴鼎(D. Sebastião)是天主特命統治全世界的,要他克服各屬國內的異教民衆,使歸心於天主。”其大意總括如此,賈梅士亦就是如此一位詩人也。當十九世紀初期,賈梅士石洞還建築得頗為宏麗,石亭翼然,洞門拱然,銅像巍然也。但自道咸同間,屢遭毀壞,故曾荒廢了一個時期,後來才稍事修茸,迺成現狀耳。按英文本《美麗的澳門(Picturesque Macao)》嘗述及該石洞云:“此洞之建築誠不幸,自從由政府手中以三萬五千元承受後,數年來,就經過許多改變了。”又據傳說,溯自清朝道光年間,沈米事件發生後,滿清與澳葡間常起糾紛,沙梨頭鄉民嘗搗毀該處建築物。按《兩行堂詩鈔》曾載及此事,且有重遊白鴿巢詩二首,且將兩詩以殿是章。詩云:“入門又見此詩狂,妄自稱尊豈正常,愛護國魂人許爾,不應鼓吹學貪狼。”“燎原野火一星星,百十年間怨豈勝,孰向遊人談沈米,更誰摧毀鴿巢亭。”
白鴿巢花園
光緒十一年(1885年2月15日─1886年2月3日)澳門總督羅沙以政府名義從富商勞倫索‧馬葵士手中收購白鴿巢花園及其宮殿式建築,耗資3.5萬澳門元。政府欲把此花園建成博物院和動植物園。先是,由於富商勞倫索‧馬葵士家族經濟出現困難,遂準備售賣白鴿巢花園及居所。1880年5月,巴黎外方傳教會神父想在澳門建一療養處,即與勞倫索‧馬葵士商洽購買之事。原港務局長若奧‧斯卡尼西亞任里斯本議員時即提出購買白鴿巢花園事宜,後經總督羅沙致電外務部,經部長平海羅‧沙加斯(Manuel Pinheiro Salgas)的批准,先於法國人將這座花園購下。政府購下這座花園後,開始對其進行改造和建設,先是耗資430澳門元重修了暴雨中坍塌的圍牆,又修建了園內外的道路,建成了四周用各種顏色碎石砌成花壇組成的小花園,並從廣東買來各種觀賞花木,用水泥澆灌了許多條通道,建成一座由紅磚砌的苗圃,還用竹子搭起一座涼亭及訂做20張木凳作為樂隊演出之所。第二年,又在花園中建成一個小池塘,從高處的水池向下灑出一幕幕水簾,還準備騰出空地飼養一些珍貴動物,建一座人們喜愛的動物園。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43頁:澳門衛生司長萊莫斯(Augusto Pereira Tovra de Lemos):《澳門衛生司1885年報告》,澳門工務司司長索札:《1885年澳門工務司報告》,轉引自阿豐索:《澳門的綠色革命:19世紀80年代》,載《文化雜誌》第36—37期,1998年。
澳門總督羅沙以政府名義收購白鴿巢花園
時間: | 建國之後(1949-1999年) |
1960年 | |
地點: | 澳門半島--花王堂區 |
白鴿巢公園 | |
關鍵字: | 公園 |
攝影: | Educação, Serviços de |
資料來源: | 澳門檔案館,檔案編號: MNL.05.17.29.Icon |
典藏單位: | 澳門檔案館 |
數位作品提供者: | 澳門檔案館 |
權限範圍: |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轄下 |
澳門檔案館授權澳門基金會使用。如需使用有關資料,需徵得有關版權實體的同意。 |
資料類型: | 圖片 |
照片 | |
彩色 | |
電子資料格式: | TIF, 2000x1303, 7.46MB |
登錄號碼: | p0005577 |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