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會景中的飄色隊,騎著小馬,經過板樟堂玫瑰堂。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6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2月14日-1715年2月3日)5月4日,澳門用禮炮、鐘聲、燈火和焰火慶祝康熙皇帝的六十壽辰。由麥大成神父陪同前來的欽差使團參加了這項盛大的慶典活動。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87頁。
澳門慶祝康熙皇帝的六十壽辰
二零零零年農曆歲晚,漳州水仙花雕藝展在澳舉辦,展品逾五百盆,造型精美,千姿百態,誘人觀賞,這活動既是慶祝澳門回歸,也是迎接千禧龍年春節。 水仙花是年花的一種,在春節期間,人們都喜在廳堂擺上一盆水仙花點綴。在綠葉叢中,抽出花莖,綻開潔白的水仙花,秀挺清姿,幽香襲人,靜植於清水石上,仿如“凌波仙子”,增添春色。花分單瓣,美名“金盞銀台”;複瓣譽為“玉玲瓏”,各有艷姿美態,散發清香。每屆農曆臘月,常見街頭店檔出售水仙花頭,這些花頭來自福建漳州,售價按等級不同而各異;近年來,珠海售賣水仙花頭價錢較便宜,不少本澳居民前往採購;也有些花販方便顧客,浸植水仙花售賣。一般製作是“企頭水仙”,只要在花頭兩側切割,幫助花葉生長,清理切口潺液,便可上盆;而“蟹爪水仙”則要懂得切割技術,不傷花芽,使葉片生長蜷曲似蟹爪,姿態嬝娜。然而,像漳州水仙花雕藝展的藝術造型作品,如孔雀、花籃、雙龍戲珠等,在澳則少見。記得多年前,有人拼砌一座八層高水仙花塔,看似簡單,實在製作費時,由割花頭,浸植、串連以致造型,竟用了十天時間。這次漳州水仙花雕藝展,還請來五位水仙花雕刻師在現瑒作雕刻示範,推廣花藝。人們為了讓水仙花作歲朝清供,根據水仙花的生長規律,由浸植、發芽到開花,約廿五、廿六天,並視氣溫變化而加以控制,就會在大年初一應時開花,增添春色,滿堂吉慶。
水仙花盛開喜迎春
鬥蟋、鬥雀及鬥狗都是澳門傳統玩意,鬥牛則顯異國風情,雖曾名為“鬥牛節”,但難成氣候,卅多年間才舉辦五次,都是由娛樂機構為推廣旅遊,耗費巨資從葡國聘請鬥牛士來澳表演,同時也運來專用的牛隻及馬匹。鬥牛是一種緊張、驚險和刺激的表演,表現鬥牛士的精湛鬥牛術,頗具吸引力。鬥牛士穿着整齊的鬥牛服飾,手持紅布,引動牛狂衝過來,然後靈活地閃避;或騎在馬上,一見蠻牛衝來,迅速將花刺刺向牛背;又或一群勇士,以原始方式,徒手合力制服巨牛。每場精彩的表演,都引起觀眾的熱烈掌聲和喝采。在鬥牛場上,除了鬥牛外,還有其他一些節目表演助興,如將彩金掛在牛角上,讓大膽的觀眾奪取,增加娛樂氣氛。有一次,還在議事亭前地展覽鬥牛器具及服飾,介紹葡式鬥牛。所謂葡式鬥牛,只是將牛制服,而西班牙式鬥牛則是將牛刺死。澳門鬥牛始於一九六六年八月,也是遠東首辦,一共演出十場,場場滿座,轟動一時。鬥牛場設在新填海羅理基博士大馬路與賈羅布大馬路交界附近,臨時搭建一座八角形的大竹棚,中為鬥牛場,四周看台,可容納六千觀眾;棚旁設牛棚,豢養廿七頭牛。之後四次鬥牛,分別在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一九九六年二月及一九九七年九月,後兩次鬥牛場設在南灣工人球場,也是臨時建竹棚,容納六千觀眾。每場表演,觀眾擠擁,場面熱鬧。
鬥牛盡顯異國風情
首屆澳門美食節由二零零零年七月底起一連五個周末在議事亭前地舉行,中西食品攤檔毗連,美食飄香,吸引居民及遊客到來參觀嘗試,人山人海,川流不息,氣氛熱鬧。場內還有節目表演、茶藝推介、派送汽球、與卡通人物拍照及大抽獎等,好像歡樂的嘉年華會。美食節由澳門飲食業商會、飲食業工會主辦,中廚協會、西廚協進會、西菜麵包工會、日廚交流協會及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協辦,一百五十家食店參與美食節優惠計劃,逾百家不同美食攤檔分別在五個周末參與全場活動,聲勢浩大。開幕當天,內地十九個“澳門美食旅行團”四百人來澳,除遊覽名勝外,還領略了風采獨特的澳門美食。事實上,澳門飲食文化多姿多彩,中西美食匯聚,中菜有粵、京、滬、川、潮菜、尤其是粵菜,遍佈全澳各區,也有歐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食品,特別是葡國餐,就地取材,結合廚師個人手藝,烹調出來,充滿歐陸海洋風味,滋味獨特,只有在澳門才能品嚐到。平時,有些酒家菜館不斷推陳出新菜譜,舉辦各項美食嘉年華,吸引食客;在美食節後,坊會及歸僑社團聯合在三盞燈圓形地續辦“東南亞美食嘉年華”,也深受歡迎。首屆美食節舉辦,反應非常熱烈,成功推廣飲食文化及旅遊,然而這只是一個開始,以後每年在不同地點舉行一次,創造一個地方性“節日”,與傳統性及紀念性節日不同,不僅建立美食形象,也起着移風易俗的作用。
美食節與飲食文化
二零零零年第十四屆全國荷花展由六月廿三日至七月廿二日在本澳舉行,這是澳門首次舉辦全國荷展,也是本澳歷年來最盛大的一次荷展,展出各省市參展的荷花品種二百六十多個共七千八百盆,分佈在蓮花公園、盧園、友誼廣場、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何賢公園、宋玉生公園、花城公園、龍環葡韻區及石排灣郊野公園,此外還散佈其他公園及主要街道,處處可見,荷香滿城。各展區荷花,一盆盆的拼在一起,連成一片,好像生長在荷塘上,綠葉田田,荷花綻放,色彩各異,姿態萬千,品種有金鳳展翅、銀紅千葉、佛座蓮、古代蓮、紅湘蓮、秋月、艷陽天、佛手觀音等,各具神韻,在澳門難得一見。展覽期間,還結合荷花主題,舉辦多姿多彩的文康活動,有攝影、書畫、徵文及紮作比賽、研討會、講座、嘉年華晚會、單車遊……居民踴躍觀賞荷花,也樂於參加這些活動,增添歡樂熱鬧氣氛。當然,澳門與荷花結下不解之緣,其地形地貌原酷似蓮花,被譽為“蓮花寶地”,盧園荷花早已馳名港澳,而澳門特區的區旗、區徽也以蓮花為圖案,象徵澳門。蓮藝文化協會於一九九七年成立後,更致力推廣蓮文化,每年舉辦一次蓮展,尤其是在一九九九回歸年十二月,特別舉辦“冬日見夏荷”,夏天荷花反季節在冬季開放,更屬罕見。其中三水荷花世界更培植珍貴品種“濠江月”,慶祝澳門回歸。“濠江月”花色潔白,外形飽滿,在綠葉映襯下,更顯美態。而今又獲各省市支持在澳門舉行全國荷展,漪歟盛哉!由二零零一年夏季起,民署舉辦“荷香樂滿城”澳門荷花節,每年一度,荷花品種眾多,節目豐富,居民踴躍參加。荷花寓意高潔、祥和,表達澳門同胞的心願。
荷花展覽香飄滿城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1月23日-1709年2月9日)9月6日,澳門舉行擁戴若奧五世即位的慶祝儀式。議事會舉著標語、旗幟參加在主教堂舉行的彌撒,然後前往大三巴炮台,戴冰玉總督在那裡等候。在該炮台和其他炮台一齊響起的炮聲中升起了王家旗幟。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76頁;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56.
澳門舉行擁戴若奧五世即位的慶祝儀式
端午節,本澳龍舟比賽過往時有舉行,特別自一九七九年迄今,每年都舉辦一次,規模逐漸擴大,有聲有色,頗為熱鬧。前年龍舟賽場在南灣人工湖二號湖舉行,並在新口岸填海區堤邊蓋塔兩個大型鐵架看台,可容二千觀眾入座觀賞。端午節那天,雖然時雨時晴,但觀眾仍然擠擁。湖上舉行國際龍舟比賽,分男、女子組,由初賽、複賽、準決賽、決賽及總決賽連續進行,隨着咚咚鼓聲,各隊健兒奮力划槳,多艘龍舟像箭似的破浪向前,競逐爭先。這些年來,龍舟比賽場地數易,初時選擇在南灣銅馬像(今南灣圓形地廣場)對開海邊,稍後遷移,先後在南灣魚仔埗頭(友誼廣場對開)、新填海文華東方酒店海邊及新口岸泳棚(水塘北角附近),之後幾年都是在南灣海灣舉行。數度改變比賽地點原因,除了海床淤淺外,就是填海關係。自南灣湖工程展開後,又改在西灣“半邊橙”進行;南灣人工湖建成後,近年又轉至南灣湖作賽。人工湖應是一個理想的龍舟賽場地,料今後變化不大。其實,龍舟競渡活動由來已久,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龍舟賽多在內港一帶進行;龍舟在水上作賽,鼓聲咚咚,吸引不少居民站在岸邊、碼頭觀看,吶喊助威,正所謂“海上扒龍船,岸上有人睇”,異常熱鬧。由於內港航道狹窄,漁船停泊又多,影響交通,不宜龍舟賽,於是改往南灣、新填海舉行。龍舟賽活動在離島也有舉辦,一九七五年,在路環黑沙曾舉行金、銀龍舟海上巡邏,僅屬表演性質;數十年前在路環荔枝碗舉辦的龍舟賽,繞路環島一周,可謂“環島賽”。
龍舟比賽場地數易
時間: | 民國時期(1911-1949年) |
1925年-1941年 | |
地點: | 澳門半島--大堂區 |
板樟堂 | |
玫瑰堂(Igreja de São Domingos) | |
關鍵字: | 飄色 |
傳統藝術 | |
風俗 | |
習慣 | |
遊行 |
攝影: | 若瑟‧利維士‧嘉德禮(Catela, José Neves) |
資料來源: | 若瑟・利維士・嘉德禮:《永不回來的風景 : 澳門昔日生活照片》,澳門藝術博物館,2001,第116頁。ISBN 99937-29-26-4 |
藏品所有人: | 澳門基金會 |
儲存地點: | 澳門藝術博物館 |
數位作品提供者: | 澳門基金會 |
權限範圍: | 如需使用有關資料,需徵得有關版權實體的同意。 |
語種: | 中文 |
英文 | |
葡文 | |
資料類型: | 照片 |
黑白 | |
電子資料格式: | TIF, 4072x2962, 34.52MB |
登錄號碼: | p0000128 |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