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0
清代畫家。廣東南海人。關喬昌之弟。活躍於1840-1870年間,擅水彩、水粉,名重一時,畫作中署“庭呱”。喜愛臨摹法國畫家博爾傑的作品。曾於澳門生活4年,曾一度作為喬治·錢納利的助手;還曾在廣州十三行同文街開設畫館。其畫吸收了歐洲古典油畫的光感、渲染和透視技法,亭台樓閣的表現方法則靠近中國傳統的界畫,人物的表現形式似焦秉貞一路。作品色彩明淨,極富層次。錢氏對其評價甚高,認為他在“1838年以前已經很聞名了”。存世作品有水粉畫《恭親王奕訢像》及大量反映19世紀中葉廣東農業、手工業及商業情景的外銷畫。
關聯昌
清代油畫家。又名林呱。廣東南海人。主要繪畫油畫肖像,技法趨近於英國當時流行風格和寓澳的英籍畫家喬治·錢納利,並與之有緊密的聯繫。於廣州十三行同文街16號設有畫店,銷售油畫肖像。1845年9月將畫館搬往香港皇后大道3號的奧斯活大廈。1841年有油畫《茶商毛昇肖像》展於美國紐約。1843年曾在澳門小住,為當地美國僑民繪畫肖像。1851年有油畫《伍浩官肖像》、《耆英像》及《林則徐像》展於波士頓的文藝協會;其中《林則徐像》又展於英國倫敦。存世作品尚有油畫《自畫像》、《美籍船長》及《森梅爾高佛肖像》(1825)等。
關喬昌,1801-1860
民國三十年 (1941年1月1日-1941年12月31日)4月3日,澳門功德林竺摩法師應上海的芝峰法師和大醒法師之約,準備回浙江雁蕩山避亂和修養。臨行前,在澳門何鬥燦醫生的“聽松山館”舉行“留別畫展”,高劍父為畫展撰序,避難來澳門後重新組織的“清遊會”及澳門雷社、潔社諸子均參與餞別,葉恭綽居士則致書推雅。曾與竺摩法師有過交往且在澳門關心中華佛教文化的海內外文化名流紛紛賦詩為竺摩餞行,計有:張谷雛、張純初、張寂園、鄭哲園、李供林、梁彥明、王惺岸、梁毅三、周貫明、黎廷啟、何鬥燦、賴振東、關公博、繆君侶、羅曉楓、馮桂秋、鄭春霆、張白英、羅季昭、黎兆錫、寒石、曹菊齋、楊慰農、張雲雷等等。竺摩法師非常感謝澳門清游會、雷社和潔社友人的送行,亦賦詩二首以答謝諸友人的厚意,為澳門一時之文化盛事。竺摩:《酬澳海清遊會及潔社諸友》,載《覺音》第30—32期,1941年,轉引自何建明《澳門佛教》,第113—115頁。
澳門功德林竺摩法師回浙江雁蕩山避亂和修養
民國二十八年 (1939年1月1日-1939年12月31日)6月8—12日,高劍父在議事亭前地澳門商會二樓舉辦“春睡畫院留澳同人畫展”,畫展特刊由張純初題簽,共展出高劍父、王豪、方人定、周叔雅、蘇臥農、黃浪萍、伍佩榮、鄭淡然、李撫虹、黎葛民、黃獨峰、司徒奇、關山月、尹廷廩、趙崇正、黃霞川、何磊等人200多幅作品,其中以抗戰、難民為題材的畫作諸如高劍父的《東戰場的烈焰》、《白骨猶深國難悲》,方人定的《出院了再上前線去》、《雪夜逃難》等,反映了抗日戰爭期間國內人民痛失家園顛沛流離的慘況。這次畫展,“參觀者絡繹於途,擁擠於室,因不收門券,科頭跣足者一體招待,更有好幾家學校的學生列隊而至,益見是會以燕民化和普遍化。不少中西男女人士是特由香港買棹前去參觀者,統計一連五天,入場觀畫者逾萬人,洵是濠江空前之文化盛事,抑亦南國藝壇之盛事也。”展覽所得之部分善款,由商會轉送給慈善團體。黎明回憶稱,“是次展覽,不僅在澳門有影響,也成為國畫家描寫抗戰事物的先河。”簡又文:《濠鏡讀畫記》,載《大風》旬刊,1939年7月號,轉引自陳繼春:《濠江畫人掇錄》,第90頁;黎明:《黎明自述,懷念高師:七十自述》,載《文化雜誌》第61期,2006年。
高劍父舉辦“春睡畫院留澳同人畫展”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