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圖像學、裝飾和文字等方面來看,這是一份製作精美、極具價值的奢華抄本,同時也是技術與科學知識的見證,還是一本實用的工具書。第1頁背面的徽章表明,約在1470年由匈牙利紅衣主教維泰茲(János Vitéz, 1408-1471)製作了此書。在第1頁的正面和反面,收錄了一封獻給教宗保祿二世(Paolo II, 1417-1471)的題辭信,作者是德國製圖師和印刷工蓋爾馬努斯,他負責托勒密《地理學》當中製圖的修訂。信的後面,是斯卡爾佩里亞大約於1409年完成的拉丁文《地理學》譯本。在蓋爾馬努斯復原的托勒密《地理學》地圖集中,包含了一張圓形世界地圖(ff.74v-75r);十三張與歐洲相關的地圖;四幅圖與非洲有關;十二幅圖則與亞洲相關。其中,第十一幅圖與遠東,即恒河流域之外的印度以及中國區域有關。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圖集中一幅橢圓形投影世界地圖,於1530年左右被添加到兩頁空白紙上(ff.73v-74r)。除去諸如象徵風向的天使頭像等非地理元素,它的尺寸是極軸高337毫米、赤道軸寬55厘米。這幅橢圓投影地圖保留了希羅時期托勒密地圖的諸多內容,比如對地中海的描述采用了過分寬廣的緯度;同時還使用了中世紀馬可波羅關於遠東和中國的描述,比如日本離亞洲大陸海岸之間被誇大的距離,又如“Cataio”(契丹),“Mangi”(蠻子),“Zaiton”(刺桐,即今泉州)和“Cuizanfu”(京兆府)等中國地名。另一方面,圖中對北歐、非洲海岸、馬達加斯加島和南極陸地的繪製體現出當時地理發現和製圖的成果。但就總體而言,這幅地圖並沒有反映出十六世紀最初數十年間葡萄牙的擴張和海洋貿易而獲得的對亞洲的地理新知。地圖缺少有關摩鹿加群島、菲律賓的準確資訊,中國沿海雖然標有“Sinarum situs”,但未註明葡萄牙人的據點澳門和內伶仃島(原文作者註:葡萄牙同一時期的文獻作“Tamão”)。

每幅地圖之前都有簡要描述,並附有對於所繪區域的說明和城市列表。圖集最後是一張各地坐標值列表,按照地圖的順序排列。

參考文獻:

[1]. ALMAGIÀ, R. (1944). Planisferi arte nautiche e affini dal secolo XIV al XVII esistenti nella Biblioteca Vaticana. In Monumenta cartographica Vaticana (vol.1, pp.58-59, nr. 19, tav. XXX). Città del Vaticano.

[2]. Biblioteca Apostólica Vaticana. (2006). La 'Geographia' de Ptolomeo (Urb. lat. 274). In Codices e Vaticanis selecti. Series maior, 48; Colección Scriptorium, 21. Madrid - Città del Vaticano.

[3]. DUVAL-ARNOULD, L.; MARCOTTE, D.; HERNANDO, A. (2008). Commento: Ptolemæus Latinus. Codex Urbinas Lat. 274 conservado en la Biblioteca Apostólica Vaticana. French translation by I. RUIZ ALBI. In Colección Scriptorium, 21. Madrid - Città del Vaticano.

附註:選自斯卡爾佩里亞拉丁文版托勒密《地理學》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