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龍喉公園本為龍田村的曠野,由亞美打神父購得後,於1848年修建成園林式別墅“花苑”。到19世紀末,由澳門政府收購後建成“兵頭花園”。1931年8月13日二龍喉軍火庫大爆炸,把原澳督夏宮炸燬。後由何東爵士購入建成何東花園。到1940年,何東又把花園贈與澳門政府,再經擴大改建成現今的二龍喉公園。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8
二龍喉公園本為龍田村的曠野,由亞美打神父購得後,於1848年修建成園林式別墅“花苑”。到19世紀末,由澳門政府收購後建成“兵頭花園”。1931年8月13日二龍喉軍火庫大爆炸,把原澳督夏宮炸燬。後由何東爵士購入建成何東花園。到1940年,何東又把花園贈與澳門政府,再經擴大改建成現今的二龍喉公園。
更新日期:2019/11/18
同治十二年(1873年1月29日─1874年2月16日)索薩.阿爾梅達(Vitorino José de Sousa e Almeida)神父將二龍喉公園賣給澳門政府,並將此花園作為澳督的夏季行宮。阿爾梅達於1880年3月31日在澳門去世。Manuel Teixeira, Toponímia de Macau, Vol. 1, pp. 217─218.
索薩.阿爾梅達神父將二龍喉公園賣給澳門政府
二龍喉花園,又稱何東花園,葡文則稱為“Jardim da Flora”。攷該園原址,本為昔日兵頭花園之後半部。自從兵頭花園遭遇火藥局爆炸燬壞後,當時澳葡將其從新修建,更擴而大之,易中文名為二龍喉花園,但葡名未曾更改過,仍然稱為Jardim da Flora,所以今之二龍喉花園,與昔之兵頭花園,實迺二而一者也二龍喉花園,因其處於澳門之二龍喉區內,且其園門旁,有一道二龍喉山泉,終日長流,故名。據澳葡市政廳一九五七年出版之《澳門市街名冊》稱:“二龍喉花園,位於東望洋山麓之西北,伸展至士多紐拜斯大馬路山洞兩旁之屋後。”又稱:“二龍喉,本區內有現已枯竭之山泉一個,原以此為名,最近又將何東花園內之山水泉,改稱此名。但後者,原稱為大龍喉。案《香山縣誌》載雲:“澳山泉有:曰大龍喉,曰二龍喉,曰小龍喉,俱在東望洋寺右。”查澳中之大龍喉,與二龍喉兩道山泉,皆為昔日澳中名泉,水清而洌,尤以二龍喉水為最,故汲飲者,多爭趨之。惜其處於園旁兵營後方之山巖間,與小龍喉相隔不遠,現皆劃為軍事禁地,是否枯竭,不得而知也。故今之擔水發售為生者,祗得就花園門旁之大龍喉汲水沽人,仍以二龍喉水為號召,相沿呼之,至今竟以大龍喉作為二龍喉,而花園亦連帶被稱為二龍喉花園焉。二龍喉花園之所以又稱何東花園者,蓋該園入門左便之園址,本迺松山西麓之一幅荒地,屬香港何東爵紳之物業。舊時築有一道石牆圍繞,面積頗為廣闊,時人呼之為何東山。嗣因火藥局爆炸發生後,兵頭花園全部被燬,何東山之圍牆,適與其毗鄰,祗隔着一條山洞巷而已,故亦倒塌部份。後來澳葡當局重建花園時,得蒙何東將其毗連之山地捐出,作為擴大花園之用,所以澳人迺有何東花園之稱耳。自該團擴建後,園內地方,不只佔有舊日兵頭花園之原址,還開闢何東山地,且砌成層層石級,可上達松山,景界自然開朗。何況斜坡間,樹蔭重重;山洞傍,水聲淙淙;鳥語花香,蝶影草色,真是一片天然景緻,幽雅絕塵者。更加以盆栽荳架,木椅闌亭,鴨沼魚缸,鳥籠獸屋,極盡人工之點綴。還設有鞦韆滑梯,磽板搖椅,供兒童遊樂。花園中有噴水金魚池一個,原由昔日新花園遷置於此者,山巖間之泥塑大猴,亦為南灣花園故物,兼羅並蓄,頗稱美備矣。憶昔讀《澳門雜俎》月刊,有松山農《偕妻兒登何東花園石級》五言詩一首云:“山林信足樂,何時遂幽棲?山花迎人笑,春鳥啾啾啼。石室藤綉戶,盈盈瞰迴溪。綠竹臨風舞,林密路欲迷。行行憩復止,曲徑循故溪,所歡同懷侶,共登青雲梯。”查在一九三零年以前,澳門尚未有二龍喉花園之名,該處只有一所兵頭花園耳。該所兵頭花園,是即現在二龍喉花園之前身,不過後來擴大矣。攷當年兵頭花園所在地,本屬我國龍田村外之曠野荒坵。蓋昔日澳葡每欲擴展澳區之先,輒利用私人或教士,以賤價向村人收買地產,如文第士街、羅神父街等,是其例也。兵頭花園亦然,當時由亞美打神甫(Fr. Almeidaa,用廉價承購龍泉附近一帶坑谷田畝,經過一番填築修建,遂成為一所園林式之別墅,栽花植樹,稱之為花苑(Flora)焉。後來星移物換,終歸澳葡政府所有,於是加意修繕,築圍牆,建洋樓,澳葡兵頭居之,因此時人呼之為兵頭花園。而當時該園之建設,頗為雅緻,門樓兩邊,有石級蜿蜒可登;花園四周,皆曲徑迂迴繚繞;雙鵝沼上,浮沉於綠蔭間;百花壇中,繽紛乎四季裡;細心剪草,致力栽花,故當時蒔花之多,為全澳各公園冠,不愧名為花苑也。但花苑雖好,惜其鄰近多低窪淺澤,蚊蠅滋生,瘧疾每易傳染,澳葡兵頭,不久亦遷居南環兵頭行矣。於是將該園開放,時或於音樂亭中,演奏名曲,以娛大衆焉。據《澳門雜詩》集裡,有詠兵頭花園五言詩云:“酋長稱兵頭,遊息自有園。離離馬纓花,絳葩垂籬樊。治圃效華風,小池鵝鴨喧,地狹景彌幽,萬綠擁一門。鳴鳴奏胡曲,同樂古誼存。”其原註云:“兵頭花園,在荷蘭園、馬交石之間,有小池,鷗鳧之屬拍浮其中。”舊日兵頭花園之建築,原分前後兩部份。其前面為公園,草徑花壇,處處引人入勝;荷池樹蔭,時時任客流連。其後座為別墅,須拾級而登,有榜門之禁,曾作機關辦事廳,後為軍火儲藏庫,遊客至此,便須止步矣。聞其洋樓後方,有山穴巖洞,迺彈藥之貯存處云。嘗憶於一九三零年八月十日凌晨五時,該彈藥儲藏庫想因天氣酷熱所致,突然發生爆炸,轟隆兩聲巨響,全澳為之震撼。當時整個兵頭花園,固炸燬無存;鄰近數街之幾百間屋宇,亦變成廢墟。而沙岡,塔石,荷蘭園一帶之屋瓦牆壁,皆多被震裂。雖遠至市中心區之窗戶玻璃,亦多撼成薺粉。二龍喉區附近之鐵電燈柱,均為摧折。彈殼鐵片,滿途滿溝。居民死傷數百人,成為澳門之一場空前浩劫焉。據傳當時有一拍友,在兵頭花園災區,曾攝得一張照片,交與板樟堂街寶文樓映相店沖晒,居然發現聖母顯靈,眉目衣褶,神情畢肖,合掌而立,陳列傳觀,一時引為怪異。後來為識者發覺,原來災區之頹垣斷柱間,竟有一枝斷柱,巋然屹立,形狀十足。聞者多往再拍,均得同樣效果,於是迷信謠言迺絕。澳門自從遭遇此次火藥庫爆炸後,聞此後炸藥之存貯,皆移往遠離市區之海島。兵頭花園現亦改觀,不復作危險地區矣兵頭花園既經爆炸後,賸得頹牆敗瓦,枯樹殘花,三徑已荒,百般皆廢,因此遊人裹足,過者興嗟。即其鄰近街道,所有房屋,亦須經年纍月,逐漸重建,始能回復舊觀。澳葡當局對此兵頭花園殘址,經過幾許收拾,一番策劃,迺將該園前部,改建為兒童幼稚園(Escola Infantil),兩傍闢作兒童遊戲場。其後部,則右半改作兵營,左半仍為花苑。惟是地方太小,幸得香港爵紳何東,其私人產業之何東山地,雖前面已建房屋,而其後山陂仍荒,概捐作擴闢花園之用。但因中間隔着一條山洞巷,於是當局就將該巷,劃作園中甬道,移園門到龍喉左傍,葡文仍舊標名為(Jardim da Flora);但澳人以其址在龍喉旁邊,故改稱之為二龍喉花園耳。二龍喉花園之設施,初以蒔花植木為事,四時繁花吐艷,叢木成蔭。且於每種花木之前,標明名稱,如植物園然,於遊人之植物學知識,不無稍補,法至善也。後來更於一九五七年,澳葡兵頭白覺理(C. P. Correia de Barros)任內,命令該園廣蓄動物,惟暫以蔬食動物為限。於是鑿池導水,築屋建籠,現正大加改革,方興未艾。聞將來搜羅各地珍禽異獸,兼養並蓄,廣備園中,成為一所澳門動物園云。
二龍喉花園
人物: | 亞美打(神父) |
何東(Hotung, Robert),1862-1956 | |
時間: | 建國之後(1949-1999年) |
1950年代 | |
地點: | 澳門半島--望德堂區 |
士多鳥拜斯大馬路 | |
二龍喉公園 | |
關鍵字: | 公園 |
資料來源: | 利冠棉、林發欽:《19-20世紀明信片中的澳門》,澳門歷史教育學會,2008, 第166頁。精裝ISBN 978-99937-927-1-0;平裝ISBN 978-99937-927-0-3 |
藏品所有人: | 利冠棉 |
數位作品提供者: |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
權限範圍: | 利冠棉授權澳門基金會使用。如需使用有關資料,需徵得有關版權實體的同意。 |
系列: | 明信片中的澳門--澳門公園 |
語種: | 中文 |
英文 | |
葡文 | |
資料類型: | 圖片 |
明信片 | |
彩色 | |
電子資料格式: | TIF, 1580x969, 9.64MB |
登錄號碼: | p0007256 |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