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歇爾是德籍耶穌會士。他是歐洲17世紀著名的學者,一生大多數時間在羅馬學院(Roman College)任教和從事研究,曾教授衛匡國數學。基歇爾著作等身,他的《中國圖說》是當時推動歐洲“漢學熱”最重要、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雖然基歇爾從未到過中國,但他在撰寫《中國圖說》時參考了大量來華耶穌會士的文獻資料,衛匡國、卜彌格、白乃心(Johann Grueber, 1623-1680)等人甚至還參與了該書的撰寫。

本圖收錄於《中國圖說》,繪製了多條連接西亞與中國之間的陸海交通路線,展現了歷史上的“一帶一路”。其中,最北邊一條被標為“Iter M. P. Venetiin Cataium”的路線,就是馬可波羅從威尼斯到中國的路線。從印度果阿出發,經馬六甲海峽到中國的海上航線註明“Iter in Chinan”(中國航線),其終點正是位於珠江口的“Macao”(澳門)。此外,圖中還繪製了1602-1605年間鄂本篤(Benedicti Goes)從印度阿格拉(Agra)來華、以及1661-1664年間白乃心等人從北京出發經西藏返回歐洲的路線。

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西方之間以絲綢貿易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它是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東非、美洲在內的長途商貿路線和文化交流路線的道路網絡總稱。十六世紀葡萄牙人東來以後,澳門不僅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中國起點,同時還通過內陸航運連接著陸上絲綢之路,在早期全球化過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Szcześniak, B. (1952). Athanasius Kircher's: China Illustrata. Osiris, 10, 385–411. Retrieved from http://www.jstor.org/stable/301822

[2]. 張西平. (2005). 遙望中國:簡介基歇爾的《中國圖說》. 傳教士漢學研究. 鄭州:大象出版社, 295-310.

[3]. [美] 孟德衛. (2010). 早期漢學家基歇爾以及赫爾墨斯思想與歐洲理解中國的聯繫. 奇异的國度 : 耶穌會適應政策及漢學的起源. 鄭州: 大象出版社, 131-176.

附註:選自《中國圖說》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