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0
光緒十年(1884年1月28日─1885年2月14日)4月21日,米格爾.施理華向澳門議事公局捐贈一幅土地及通商新街16號房屋。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34—235頁。
米格爾‧施理華向澳門議事公局捐贈土地及房屋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2月10日─1900年1月30日)澳門日漸繁盛。所有房屋產業,於五年內價值倍增。吉屋出租不久,即有居人,擇地建房者,比比皆是。即澳門政府所管之業,如街道、花園與公家閒遊之處,亦日事經營,大加修飾,於以知地方繁盛,固無賴於貿易之消長也。莫世祥、虞和平、陳奕平編譯:《近代拱北海關報告匯編:1887—1946),“光緒二十五年拱北口岸華洋貿易情形論略”,第200—201頁。
澳門房屋產業日漸繁盛
咸豐四年(1854年1月29日─1855年2月16日)在華克亞克穆斯林公司(Cojak Muslims & Co.)經理傑拉茲‧曼克(Jeraz Manjee)從澳門葡人菲利浦‧奧佐里奧(Felipe António Ozório)手中購買了一座鄉村花園作為穆斯林公共墓地和一座小清真寺的用地。這塊地在瑪麗亞二世堡壘(即馬蛟炮台)的下方,離華人村莊望廈不遠。施其樂、范岱克:《1700—1930年珠江三角洲的穆斯林》,載《文化雜誌》第58期,2006年。路易士‧庫尼亞(Luís Cunha)在《澳門的穆斯林》[載《南灣(Nam Van)雜誌》第21期第23—25頁,1986年]中稱:“澳門穆斯林於1851年建起了一座清真寺和一座公共墓地。”兩處所記不同。
鄉村花園被購入作穆斯林公共墓地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2月15日─1848年2月4日)7月7日,香港《華友西報》報導:澳門,從夏季開始後,大批外國人來到澳門,幾乎所有在廣州的美國人和部分英國人在聖約翰(St. John)炮台租了房子,這些房子都面對大海,有海景。穿過荷蘭園的一條新路即將完工,從早到晚都能看到大車在路上跑。大炮台也修繕一新,街道用上了照明燈,士兵們換上了新制服。我們還聽說,在氹仔一座保護船隻往來的新炮台正在建設中。如果現在的總督在六年前上任的話,他將拯救澳門於即毀。但是,我們害怕他的精力會被這個顯然無可救藥的地方耗盡。儘管外國人在此租房數月的房租對某些人有利,但對澳門財政卻無補。葡萄牙太窮了,無法支持一個他沒有直接推動其進步的殖民地。The Friend of China, July 7th,1847, Vol. 6, No. 54, p. 124.
《華友西報》報導大批外國人來澳租房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