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閘外街處墳地。即後來“三不管”附近,所有墳墓早已遷移別處。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6
澳門開埠四百多年,從明清時期中國對外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發展至今時今日中西方文化薈萃的“東方拉城”,多少名人曾在這裡上演了一幕幕經典、璀璨、足以影響世界的大匯演,但生、老、病、死是大自然不變的規律,回歸黃土是他們人生的句點,墳場就成為了生命最終的歸宿。
澳門墳場的發展及特色
光緒七年(1881年1月30日─1882年2月17日)4月28日,聞悉大清慈安皇太后病逝,駐澳葡國大臣、澳督賈拉沙飭令澳門各炮台暨兵船等,於是日下半旗,並炮台一座早晚放炮兩次,每次放炮21響,第一次朝早8點鐘,第二次下午日入之時,以表敬念皇太后之懿德,用申葡國及澳門官軍人等哀悼國喪之至意。《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第3冊《駐澳葡國大臣賈為哀悼慈安皇太后事致總理各國事務恭親王奕訴照會》,第157頁;《澳門政府憲報》1881年4月30日第18號。
賈拉沙飭令澳門各炮台於是日下半旗,
望廈聖母(新西洋)墳場,簡稱新西洋墳場,位於澳門半島西北面、螺絲山腳下,屬昔日望廈村的範圍內,與普濟禪院(俗稱觀音堂)、望廈炮台及馬交石炮台為鄰。而新基督教墳場位於螺絲山後方,黑沙環斜坡旁。從新西洋墳場的亞馬喇馬路的門口進入,右邊的墓地便是新基督教墳場,從名字上可以看出,它與舊基督教墳場存有承傳的關係。
澳門墳場:望廈聖母(新西洋)墳場和新基督教墳場
時間: | 民國時期(1911-1949年) |
1925年-1941年 | |
地點: | 澳門半島--花地瑪堂區 |
關閘 | |
關鍵字: | 喪葬儀式 |
喪葬儀式 | |
墳墓 | |
冥紙 |
攝影: | 若瑟‧利維士‧嘉德禮(Catela, José Neves) |
資料來源: | 若瑟・利維士・嘉德禮:《永不回來的風景 : 澳門昔日生活照片》,澳門藝術博物館,2001,第251頁。ISBN 99937-29-26-4 |
藏品所有人: | 澳門基金會 |
儲存地點: | 澳門藝術博物館 |
數位作品提供者: | 澳門基金會 |
權限範圍: | 如需使用有關資料,需徵得有關版權實體的同意。 |
語種: | 中文 |
英文 | |
葡文 | |
資料類型: | 照片 |
黑白 | |
電子資料格式: | TIF, 3037x2197, 19.10MB |
登錄號碼: | p0000300 |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