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9
民國二十四年 (1935年1月1日-1935年12月31日)10月31日,“戴維斯杯” (Davis Cup)世界網球公開賽冠軍亨利‧科撤特 (Henri Cochet)及菲律賓冠軍弗蘭西斯科‧阿拉貢 (Francisco Aragon)在文職人員網球場進行表演賽。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 (1900—1949)》,第268頁。
亨利‧科撤特及弗蘭西斯科‧阿拉貢進行表演賽
民國十九年(1930年1月1日—1930年12月31日)5月5日,利宵中學體育館開始興建,並於本年內落成,這是當時澳門最為現代化的體育場館。館內設施十分先進。澳門歷史檔案館藏民政管理檔,第202號卷宗,第S-G號文件,轉引自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1900—1949)》,第239頁;施愛萍(Albina dos Santos Silva)等編:《教育影集:澳門教育日誌》,第98—99頁。
利宵中學體育館開始興建
民國二十年 (1931年1月1日-1931年12月31日)本年,第一屆港澳埠際男女乒乓球賽在清平戲院舉行,港紳何東爵士、何世耀出席並頒獎。當時澳門乒乓球隊實力較弱,故所有男子女子獎品均被港隊囊括。齊天:《澳門乒乓沿革史》,載麥荊雷主編:《澳門乒乓:澳門中華乒乓總會特刊》,1949年3月;鐵面人編1950年《體育年刊》之《皇朝興滅記》第15回及第19回。
第一屆港澳埠際男女乒乓球賽在清平戲院舉行
民國二十年 (1931年1月1日-1931年12月31日)9月28日,澳門西洋足球隊 (即澳門無畏警察聯隊)訪穗,與廣州警察聯隊舉行友誼賽。廣東地方史志編撰委員會編:《廣東省志.體育志》,第975—978頁。
澳門西洋足球隊 (即澳門無畏警察聯隊)訪穗
民國三十四年 (1945年1月1日—1945年12月31日)9月,體育界人士舉辦了各式各樣的體育籌款比賽,其中澳門三個體育團體舉辦了“和平杯”排球三角聯賽慶祝抗戰的勝利,幷將球賽的門券收入捐贈給慈善機構。同時,澳門乒乓球界舉辦了“三烈士杯乒乓球獻金賽”,這場活動共籌得葡幣20多萬元。傅玉蘭主編:《抗日戰爭時期的澳門》,第175頁。
體育界人士舉辦了各式各樣的體育籌款
清道光十年(1830年1月25日─1831年2月12日)5月6日,英國東印度公司一年一度的賽馬活動開始,此次賽馬會共舉辦兩天,5月6日和5月20日。這次賽馬的最高賭注為200元,每天的比賽均有4個項目,賽事十分精彩。這次馬會較之上一次馬會,不論從比賽的規範、項目的設置和資金的投入等方面均有所改進和加強。The Canton Register, Vol.3, June 15th, 1830,No.12.
英國東印度公司一年一度的賽馬活動開始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1月30日─1844年2月17日)2月20—25日,香港賽馬會假澳門黑沙環舉行香港第二周年春季大賽馬。20日第一天的賽馬為預賽,22日、24日及25日三天為正式比賽,比賽分為自由遊牧式、設置障礙式和加設賭注式三種形式,每天均有三名騎士獲勝。據第一任港督砵甸乍(Henry Pottinger)記事冊所載,香港賽馬會於1842年及1843年假澳門賽馬場舉辦過兩次賽事。The Friend of China, January 2nd, 1844; Vol.3, No.94, p.196.《香港建造業百年史》,第84頁;魯言:《馬年談香港賽馬史》,載《香港掌故》第2集,第127頁。關於1842年至1843年香港賽馬在澳門黑沙環舉行之事,我們一直未發現最原始的記錄。據The Friend of China, February 23rd, 1843; Vol.1, No.49, p.194 記載:“我們很遲才收到一條澳門賽馬會的消息,因此,未能放入我們的日程計劃。無論賽馬是在週一或週三舉行,無論結果會如何,我們都敢斷言,我們期待的1844年初在香港舉行的第一屆春季賽馬會,將會吸引更多的人來觀看,其規模將遠遠超過在澳門舉辦的任何一屆賽馬會。”可知,1844年的香港賽馬會即在香港舉辦。
香港賽馬會假澳門黑沙環舉行香港第二周年春季大賽馬
清道光九年(1829年2月4日─1830年1月24日)11月5日,英國人在關閘附近馬場又舉辦了一次賽馬活動,馬場有3/4英里長,還搭建一座專供女士觀看的竹棚,比賽很精彩,還有人下很大的賭注,圍觀者有華人、葡萄牙人及印度人。Harriett Low, Lights and Shadows of a Macao life, p.79.
英國人在關閘附近馬場又舉辦了一次賽馬活動
回力球運動在本澳眾多博彩活動中僅僅經歷十六年,便告煙消雲散,只留下一座回力球場館。回力球據説有四百多年歷史,起源於西班牙,在東南亞一些國家流行,解放前上海和天津也曾舉辦,而澳門則在卅多年前引入,作為一種博彩活動。一九七一年八月成立“澳門回力球企業有限公司”,翌年五月在新口岸動工興建回力球場館,至一九七四年五月竣工,佔地面積四萬平方呎,規模及設備在當時東南亞數一數二,六月十五日啟用。據介紹:回力球是一個直徑兩吋的羊皮小球,內包橡膠心,彈力頗大。賽時,球員右手握着藤織蕉形棒兜,在場上將球用力抽向前方的牆壁上,同場另一方球員則用兜接着反彈回來的球,隨即將球抽向前壁。這樣反覆抽球和接球,如果一方球員接不到球便作輸,以一局得球多寡定勝負。這種運動,表現球員敏捷的反應,靈活的走位及強大的臂力。開辦初期只設單打,後期增加雙打,更要講究技術與合拍。球員大多為西班牙籍,身價很高,後來公司為減輕經營負擔,增聘菲律賓及本地球手。回力球在澳門出現,不但博彩業增加花樣,也成為本澳年青人喜愛的運動。當年,常見年青人在一些空地利用舊樓牆壁打回力球。球拍有藤織的,也有硬紙皮製的;球則用網球代替。這項活動隨着球館關閉後式微。回力球博彩活動,勝負由個人支配,賭客深恐“造馬”,投注不大,反應冷淡,經營虧蝕。一九八六年,公司改組,業務仍無起色,至一九九零年八月停業。及後,場館改設娛樂場、戲院、酒樓、夜總會、酒店,經營多元化。
回力球在澳門興衰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