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聖母堂又稱聖多明我小堂。
聖多明我小堂和修道院是由西班牙天主教多明我會教士始建於1587年,初用木板為障而得俗稱板樟堂。溯至17世紀的教堂屢經改建後,才奠定了現今規模。原來的修院因教職終止後被關閉,並成為消防局至1918年止。教堂於1834年在葡國的反神職風潮中被關閉,後曾改作營房等。
1997年大修葺後,在教堂的樓上設置了一個“聖物寶庫”博物館,於1997年11月23日揭幕,展出天主教聖物。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8
玫瑰聖母堂又稱聖多明我小堂。
聖多明我小堂和修道院是由西班牙天主教多明我會教士始建於1587年,初用木板為障而得俗稱板樟堂。溯至17世紀的教堂屢經改建後,才奠定了現今規模。原來的修院因教職終止後被關閉,並成為消防局至1918年止。教堂於1834年在葡國的反神職風潮中被關閉,後曾改作營房等。
1997年大修葺後,在教堂的樓上設置了一個“聖物寶庫”博物館,於1997年11月23日揭幕,展出天主教聖物。
更新日期:2019/11/18
具有四百多年歷史的玫瑰堂,經過三年大修後,於一九九七年十一月間重開,教堂內外煥然一新。其左側的一幢四層高鐘樓,由有關當局耗資六十萬元修葺,闢為“聖物寶庫”,陳列宗教藝術品,與敎堂同時開放,讓公眾參觀。“聖物寶庫”保留原來鐘樓的木質結構,與教堂建築風格協調。入口是一道長廊,圓拱窗框,安裝鐵欄,頗具歐陸修院色彩;除地下大廳及四樓鐘樓外,二、三樓為陳列室,充滿濃厚宗教氣氛。寶庫內珍藏二百多件宗教文物,種類繁多,材料有金、銀、銅、木及象牙等,製作精巧;聖像也有木雕和石膏製品,形態逼真,其中一具彩色木雕耶穌,像人一般高度,四肢軀體,肌理畢現,栩栩如生;油畫作品,均具歷史性;也有中國絲綢縫製的祭衣,工精料美。這些展品,除了該堂的藏品外,還有來自其他教堂及社會人士捐贈的。遺憾的是二零零零年七月間遇盜,失去價值不菲的念珠四串,其中一串是十九世紀以金絲編織而成的玫瑰聖母念珠,餘三串為二十世紀產品。在二樓特闢一室,以圖片、繪畫及文字介紹玫瑰堂最近一次耗資一千一百萬元大修過程,從中了解這座教堂的歷史和建築結構。敎堂雖在“聖物寶庫”外,但本身也是一件巨大的“展品”。頂樓擺設兩座大鐘,分別是一八零七年和一八二五年鑄造。“聖物寶庫”藏品比“大三巴宗教博物館”豐富,透過這些文物展品,可以了解天主敎在澳門發展的歷史。
玫瑰堂“聖物寶庫”
時間: | 清後期(1845-1911年) |
1890年 | |
地點: | 澳門半島--大堂區 |
板樟堂前地 | |
玫瑰聖母堂 | |
關鍵字: | 教堂 |
宗教建築 | |
教堂建築 | |
聖多明我小堂 | |
聖物寳庫 | |
博物館 | |
天主教 |
攝影: | Mee Cheung |
資料來源: | 利冠棉、林發欽:《19-20世紀明信片中的澳門》,澳門歷史教育學會,2008, 第98頁。精裝ISBN 978-99937-927-1-0;平裝ISBN 978-99937-927-0-3 |
藏品所有人: | 利冠棉 |
數位作品提供者: |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
權限範圍: | 利冠棉授權澳門基金會使用。如需使用有關資料,需徵得有關版權實體的同意。 |
系列: | 明信片中的澳門--澳門教堂 |
語種: | 中文 |
英文 | |
葡文 | |
資料類型: | 圖片 |
明信片 | |
黑白 | |
電子資料格式: | TIF, 1086x698, 4.59MB |
登錄號碼: | p0007154 |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