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前排中為羅泉。
1948年,羅泉來到澳門學滿師後找工作很困難,老闆本來要趕他回鄉下,但他不想回去,就周圍跑跑,1950年到了東帝汶做工,四年後返澳。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20
照片前排中為羅泉。
1948年,羅泉來到澳門學滿師後找工作很困難,老闆本來要趕他回鄉下,但他不想回去,就周圍跑跑,1950年到了東帝汶做工,四年後返澳。
更新日期:2019/11/20
陳社勝,1929年在澳門出生,父親早年去南洋學木工,後來回澳門結婚。1941年父親去世,母親生了11個孩子,有四個送了人。他讀過一些夜校,只會認字,不會寫字。學師九年才出社會工作,一直在澳門以散工的形式做木工,74歲時退休。
為了工人的權益
林毛,1933年在廣東新會出生。父親在他八歲時去世。有四個哥哥,均因病或戰爭而去世。因為家貧,沒有讀過書。1949年,他16歲,來澳門學木工。出師後就在澳門做木工“手手手手手散工”。曾經去過香港做了一年多。始終沒有正式辦理退休,但是隨着年齡增大,工作機會也越來越少。現在領取政府養老金。
多少都要盡一分力
薛觀平,1939年在澳門出生,勞工子弟小學畢業。繼承父業學習裝修手藝,師從老前輩蔡富,出師後先是跟隨區群老師傅學習,60年代開始參與澳門樓宇建設,參與過不少澳門重要工程,從具體施工做到工程管理、工程顧問,直至退休。
對工會有一份很深的感情
光緒十年(1884年1月28日─1885年2月14日)6月10日,澳門管理工程公所招人前往帝汶做泥水及木匠工人,每日做工時間,以10小時為額,所有做工器具,本人備辦。每月每人工銀16元。《澳門政府憲報》1884年6月14日第24號。
澳門管理工程公所招泥水及木匠工人前往帝汶
民國三十七年 (1948年1月1日─1948年12月31日)12月21日,工務局批准關於在下環海旁興建樓宇之圖則。因國內戰亂頻仍,大量商民南遷入澳,鋪戶日益不敷應用,以致影響商業發展。澳門政府有鑑於此,實施獎勵建設措施,規定時間興建新樓宇,可免納業鈔10年、5年不等。因此商人乃斥資大事興建,其最大宗者當推下環海旁一地。其地10年前原屬海濱,後經多次填塞,始成實陸。年前有柴販數十在此架棚為居,並經營柴竹生意。自該地易主後,用作興建樓宇,計劃該地將建築樓宇24幢,其向馬路方面,則作鋪戶之用,向水一面,則用作貨倉,同時並為便利船舶就近停泊,在該處岸旁,修建兩座碼頭。《市民日報》1948年12月22日《澳門日益繁榮,下環大事興建,海旁曠地建樓數十幢,利便船舶加設兩碼頭》。
工務局批准關於在下環海旁興建樓宇之圖則
徐洪,1936年在澳門出生,從爺爺那輩起就是上架行的人,爺爺就葬在上架行的墓地。他六歲時父親去世,他的三個兄弟在澳門“風潮時期”餓死,只剩他一個孩子。1951年鏡平小學畢業後,就學師做木藝四年。1955年出師後一直在澳門鴻昌隆傢俬公司做木工,也曾做過澳娛的裝潢工程。1974年以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做些判頭的工作,至今仍然從事相關行業。
要爭取權益 就要參加工會
黃慶鏘,也叫黃錦錕,1944年在澳門出生。父親因日寇侵華,逃難到澳門,做小販生意,娶妻生子。從小幫父親做醬油。讀書讀到初三。15歲開始隨舅舅學習木工,主要做樓宇維修。學師出來後做散工,參與做工人球場、勞校、工人醫療所、工人康樂館等工程。後來陸續轉到多間建築公司,參與建高樓等工程,2007年退休。
幾十年行業變化太大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