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翻開那發黃的國慶牌樓影集,每一張相片都勾起我的回憶,彷彿又回到那熱火朝天的年代。一張張熟悉的面孔,一座座精緻的牌樓,滲透着每一個牌樓製作參與者的汗水和喜悅。他們的辛勤勞動,把牌樓文化寫入了歷史,為澳門的愛國美術活動增添了丰采。
國慶牌樓的出現,標誌着歷史進入新的里程。1949年11月,為了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澳門同胞在各主要街道上蓋搭了20多座牌樓,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蔚為壯觀,增添了節日氣氛。牌樓的內容,具體表現了新中國在各方面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精美的造型,耀目的燈飾,節日的禮花,令人喝采。隨着時代的發展,祖國日益繁榮昌盛。1970年,國慶籌委會決定停止製作跨街大牌樓;1974年,社團、機構的大型門面彩牌也停止了製作。國慶牌樓終於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牌樓的製作,具體是這樣安排的:每年8月下旬,澳門各界同胞成立國慶籌委會,其中佈置部屬下的美術組負責製作跨街大牌樓和社團、機構門面彩牌。經費來自各界的籌款。美術組成員來自社會各階層,既有美術工作者,也有工人、教師、學生、文員。他們懷着對祖國的熱愛,無私奉獻,積極投身到這項有意義的工作。
牌樓的製作流程,首先由設計組(梁惠民、關萬里、陸昌、張耀生、吳樹倫等),根據籌委會要求,設計出牌樓的式樣;定稿後,轉發製作組具體分工,分為主體部分(人物、背景)、裝飾圖案、柱身、文字等。先在夾板上打格(一呎一格),由專人放稿,用鉛筆在夾板上勾出線條,最後由美術師着色。通常繪畫人物最考究,是整個牌樓的精髓,技術要求很高,其中佼佼者為張耀生、吳樹倫、林偉文、廖文暢、黎鷹等。關萬里的圖案設色可謂一絕,再經何其美、曾錦波的悉心描繪,使整個牌樓生色不少。牌樓上的文字,由人手繪製,人稱“字王”的盧錦,只見他大掃一揮,巨大的印刷體美術字展現眼前,嘆為觀止。通常美工們製作完成後,交由木工製作木架固定,以便安裝。
牌樓最初用的顏料是色粉加桃膠,開水混合而成,後來有乳膠漆出現後,改用乳膠漆以防水。儘管這樣,每年9月,遇上颱風襲澳,那些剛搭好的牌樓一夜間也會損壞不少,美術組立即號召連夜搶修,美工、木工、電工、棚工等齊心合力,通宵奮戰,修復全部牌樓。記得我當時雙腳跨在離地三層樓高的竹棚上,左手拿油彩鐵桶,右手拿畫掃修補牌樓,大風刮來,搖搖欲墜,現在回想起來,仍猶有餘悸。
美術組是一個大家庭,共事的日子,早已打破人們之間的隔閡,大家由不相識到成為好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延續至今。
我作為國慶牌樓組的一員,是牌樓製作的見證者及參與者,感到榮幸的,是當年的付出十分值得,它讓我有很大的收穫,在學習中得到鍛鍊和成長。試想,如果沒有這個機遇,那又何來參與牌樓這樣大的製作呢?我非常感謝前輩們的悉心指導,他們為澳門培育出一批美術工作者。
我非常懷念美術組的朋友們,非常懷念國慶牌樓——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
2014年國慶前夕
注:作者為澳門美術協會副理事長、原國慶牌樓組美工成員。
本文選自《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五周年——澳門國慶牌樓回顧展》,部分圖片為澳門記憶編輯部新增。
【國慶牌樓組美工成員故事系列】
黎 鷹〈國慶牌樓工作憶苦樂〉
張耀生〈國慶牌樓雜憶〉
張兆全〈牌樓傳奇陸拾錄〉
潘錦玲〈感恩.回饋〉
姚 豐〈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國慶牌樓追憶〉
更新日期:2020/09/30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