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伊斯蘭教墳場
伊斯蘭教墳場位於新口岸水塘之側摩囉園路四號,即與濠江中學澳門本部校舍相對,又與澳門治安警察局總部之修車廠為鄰,澳門人習慣上稱之為回教墳場。伊斯蘭教對於絕大多數澳門人來說,充滿中東的神秘色彩,這與其信徒較少分佈於澳門不無關係。據悉,目前全澳信徒大多為來自巴基斯坦、印度等地方的外籍人士。雖然澳人對之並不熟悉,但該墳場始建於1774年,是澳門半島內最早成形的墳場。此外,墳場內有澳門唯一的清真寺,是澳門回教徒的聚集地。由於該墳場開闢時間早,且相對封閉,因此植物保留完好,其中多棵古樹樹齡久遠。
(一)歷史背景
伊斯蘭教在澳門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根據林發欽先生的《不同而和,相異並存─從墓園看世界不同宗教在澳門的傳播》一文中所說:
“伊斯蘭教傳入澳門之時間,至今仍未有明確的史料可證,但一般估計在明季以前。有學者認為‘最初引領葡人來澳的火者亞三,極有可能就是一位回教徒。而明清間來到澳門貿易的諸蕃中,其中就頗有來自東南亞流行回教的地區,例如爪哇。回教徒是以擅長貿易見稱的,故就在明清間從中國內地或海外來到澳門,是毫不出奇的。據我們所知,在抗戰前夕的肇慶,有一次回教徒的大遷徙,其中一部分就逃到了澳門,以避戰禍。西元1949年以後,則有少數回族從中國西北各地移居澳門。”
事實上,伊斯蘭教曾兩度傳入中國:第一次通過陸路傳入,第二次則通過水路以貿易的形式傳入。16世紀澳門開埠時,亞非地區的阿拉伯人將伊斯蘭教引進澳門,並盛極一時。後來隨着澳門貿易地位的衰落,阿拉伯商人漸漸離去,信奉伊斯蘭教的人便大大減少。
(二)墳場特色
伊斯蘭教墳場實際上可以分為三個實體,分別為澳門伊斯蘭會(Islamic Association of Macau)的會址,與它相鄰的就是澳門唯一的清真寺建築,在它們的後面,則是墓園。關於清真寺的建設年份,則甚有爭議。一說是當年一批來自印度果阿的穆斯林往來澳門進行貿易時,在墳場現址開闢了一座小型清真寺,供他們膜拜真神阿拉和先知穆罕默德;另一說法則稱20世紀20年代,當時駐澳門的摩爾人警員(印度籍回教警員,俗稱“摩囉兵”)要求澳門政府批一地方作為住宿點,後來那裡就有了舊清真寺。無論如何,在20世紀40年代,該寺因破舊不堪最後被清拆。
現時所見的清真寺重建於1974年,其內部裝潢樸素簡單,內有兩個圖書架、數張桌子以及一個讓主持禮拜的人讀經的小梯。
圖3 清真寺。梁錦英、蕭潔銘提供。
現墳場佔地面積約三千平方米,徑道縱橫,清風不斷;墓園內墳墓約有一百二十座,排列整齊。墳場對面就是水塘,可以看到港澳碼頭、友誼大橋等大型公共建設,這樣清幽寂靜的環境,是讓先人得到安息的好地方。
墳場內綠樹成蔭,種滿了各種各樣的樹木,有菠蘿蜜、海南蒲桃、羅漢松、龍眼等。其中,海南蒲桃為本地野生樹木,澳門現存僅數棵,胸徑達95公分;園內種植的一棵羅漢松,是澳門最老的羅漢松樹;此外,園內還種有一芒果樹,也是澳門數棵最老的芒果樹之一。相傳這些樹的樹齡已在百年以上。
圖4 園內綠樹成蔭,古樹遍植。梁錦英、蕭潔銘提供。
二、白頭墳場
白頭墳場,位於澳門半島松山山腰卓公亭側、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俗稱“山頂醫院”)下,其入口面向嶺南中學,是澳門唯一的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墓園。根據第83/92/M號法令,上述土地為一“已評定之地點”,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
澳門白頭墳場為瑣羅亞斯德教在澳門留下的遺蹟,其墓園建設、喪葬方式十分特別,它的存在印證了澳門多元的宗教文化特色。由於該墳場屬於私有範圍,其管理機構為“香港、廣州和澳門瑣羅亞斯德教慈善基金信託委員會”(The Incorporated Zoroastrian Charity Funds of Hong Kong, Canton and Macau),因此久閉重鎖而深藏不露,為此宗教聖地披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圖5 修復後的白頭墳場入口大門。梁錦英、蕭潔銘提供。
(一)歷史背景
要介紹白頭墳場,免不了要介紹瑣羅亞斯德教─一個神秘、陌生的宗教。
公元前6世紀,瑣羅亞斯德(Zoroaster)在波斯東部創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宗教,這是在基督教誕生前,中東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宗教,並在公元3-7世紀成為薩珊王朝的國教。該教的思想屬二元論,因此有部分學者認為該教對後來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影響深遠。
該教又被稱為拜火教、祆教、波斯教、火祆教等,大約於公元4世紀隨着絲綢之路的貿易傳入中國,但由於種種原因,該教在北宋以後便從中國文獻記載中消失。而其發源地古波斯亦因為伊斯蘭教的入侵漸漸沒落。及至18世紀70年代,在葡萄牙人的引領下,該教從印度西部海岸古里地區和孟買由海路再次傳入中國。在鴉片戰爭中,有大批的瑣羅亞斯德教教徒到廣東經商,19世紀20年代輾轉到澳門,後逐漸於19世紀40年代移徙到香港。
瑣羅亞斯德教在澳門傳播的時間不長,因此在澳門留下的遺蹟不多,只有這座幽深的墓園能讓我們一窺其貌。
(二)墳場特色
白頭墳場建於1829年,因該教祭師以白布裹頭而得名。墓園順山崖有上下兩列西式石槨,一致朝東並排,在民居與墳場間劃出了一條清晰的界線。墓園內樹影婆娑,環境寧謐肅然,因此曾被稱為“白頭花園”。白頭墳場大門上有刻着四種文字的門牌,除了中、英文外,其中亦包括瑣羅亞斯德教的波斯文和印度文。該墳場內只有14座棺式墓冢,墓主為一批篤信印度瑣羅亞斯德教的孟買教徒,其歷史均已超過100年了。事實上,這些棺墓並沒有安放着先人的遺體,亦沒有放置骨殖、骨灰等,而只屬紀念性質──瑣羅亞斯德教的信徒死後既不用土葬、也不用火葬的殯殮儀式,而是沿用“天葬”,即人死後,將其屍體放置於山頭,任由兀鷹啄食。這是由於瑣羅亞斯德教的思想認為,火、水、土都是神聖的,不得沾污。
在墓園中最古老的一個墓碑上這樣寫着:
“深切哀悼死去的孟買人庫賽傑‧ 弗蘭基(Cursetjee Framjee)。1829年3月17日亡,終年56歲。”
另外,該墓的花崗岩墓頂,上面還刻有一首英文詩,中文譯文為:
“光明誠甜,
睹日生歡。
人若暢享天年,
請記住黑暗的每一天,
黑暗常有,來世虛幻。”
白頭墳場內景上述銘文,除了可讓我們窺看到這座墳場的久遠歷史外,還體現了瑣羅亞斯德教的教義──光明、火是善端。
本文整理自梁錦英、蕭潔銘《澳門墳場》,部分圖片為澳門記憶編輯部新增,段落標題並經調整。
本文出自《澳門墳場》,該書之參考書目如下:
1. 王文達《澳門掌故》,澳門教育出版社,1999年。
2. 王俊彥《澳門的故事》,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
3. 王寅城,魏秀堂《澳門風物》,珠海出版社,1999年。
4. 方言《澳門問題始末》,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
5. 李志剛《基督教在澳門》,澳門基督徒文字協會,2006年。
6. 林發欽主編《澳門街道的故事》,澳門培道中學歷史學會,2004年。
7. 吳志良、楊允中《澳門百科全書》,澳門基金會,1999年。
8. 施白蒂《澳門編年史》,澳門基金會,1995年。
9. 施白蒂《澳門編年史-十九世紀》,澳門基金會,1998年。
10. 施白蒂《澳門編年史─二十世紀 (1900-1949)》,澳門基金會,1999年。
11. 施白蒂《澳門編年史─二十世紀 (1950-1988)》,澳門基金會,1999年。
12. 唐思《澳門風物志》,澳門基金會,1994年。
13. 唐思《澳門風物志:續篇》,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
14. 常青《百年澳門》,作家出版社,1999年。
15. 郭永亮《澳門香港之早期關係》,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
16. 麥百道《緬懷之園——聖味基墳場》,民政總署,2008年。
17. 張卓夫《氹仔墳場辛酸史》,載《蓮島春秋》,澳門近代文學學會,1999年。
18. 陳致平《2005澳門年鑑》,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2005年。
19. 陳澤成《澳門白頭墳場(瑣羅亞斯德教墓地)的保護》,載《文化雜誌》第47期,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2003年。
20. 陳偉恆《路氹掌故》,臨時海島市政局,2000年。
21. 黃德鴻《澳門掌故》,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
22. 湯開建、吳志良《澳門憲報.中文資料輯錄(1850-1911)》,澳門基金會,2002年。
23. 黎小江,莫世祥《澳門大辭典》,廣州出版社,1999年。
24. 鄭德華《澳門路環九澳村 一條濱海客家村的歷史探索》,載《文化雜誌》第62期,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2007年。
25. 劉先覺、陳澤成《澳門建築文化遺產》,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
26. 鄧開頌、謝後和《澳門歷史與社會發展》,珠海出版社,1999年。
27. 龍思泰《早期澳門史》,東方出版社,1997年。
28. 關振東、陳樹榮《何賢傳》,澳門出版社,1999年。
29. 《紅藍史地》第10期,澳門培正中學史地學會。
30. 《紅藍史地》第12期,澳門培正中學史地學會。
31. 《大眾報》
32. 《澳門日報》
33. 慧科電子新聞數據庫
34. 澳門虛擬圖書館:http://www.macaudata.com/
35. 澳門文物網:http://www.macauheritage.net/
36.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http://www.macautourism.gov.mo/
37. 澳門特別行政區民政總署︰http://www.iacm.gov.mo/
38.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印務局︰http://cn.io.gov.mo/
39.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http://www.faom.org.mo/
40.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http://www.ugamm.org.mo/
41. 維基百科全書:http://zh.wikipedia.org/
更新日期:2022/04/02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