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澳門世界遺產:聖老楞佐堂

城市風貌鄧思平

澳門一地,蕞爾小島,僅天主教來說,即擁有大小近二十座教堂,不能不說是一個世界性的記錄。

澳門每一座教堂建築上各有特色,崇拜上各有主神,是人類精神文明在東方這個奇妙小城的物化體現。

從半島西南盡頭的媽閣廟一路向東,經過號稱“葡式房屋博物館”的阿婆井,只見綠蔭蔥蘢之間,挺立着一個高大建築物的身形,人們即進入到一個西方世界的神聖氛圍。這建築物就是聖老楞佐堂。

圖1 聖老楞佐堂,陳顯耀攝

圖2 聖老楞佐堂頂部的徽號,陳顯耀攝

聖老楞佐堂

聖老楞佐堂建在一個小丘上,要從門前兩邊的台階拾級而上,才能到達正門。教堂高三層,大門中開,均勻對稱;鐘樓兩立,氣宇軒昂。加上一襲白線勾勒的黃色外衣,透出一種不可方物的高貴氣質。

外人已經難以估算到其真實的年齡,然而,它確實不再年輕。神父們遺留下來的書信中曾提到,該教堂於1558-1560年間興建,是澳門最古老的三大教堂之一。同澳門大多數教堂的身世相似:數個世紀以來,經歷過無數次的颱風等自然災害的襲擊,又接受過同樣無數次的修整重建,有記載的年份分別有1618、1627、1576、1768、1811、1846以至今天的2002年等等,不可盡數。

聖老楞佐堂外部屬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內部設計則典雅華麗,盞盞水晶大吊燈,襯托在藍色拱形天花板之下,熠熠生輝,帶給人們一個天堂般的夢幻境界。這裡確實是一個漫天神聖的天地。

教堂的佈局呈拉丁十字形,設有一個正祭台,兩個側堂和四個側祭台。正祭台供奉聖老楞佐像,左手持聖經,右手持刑具。身後以彩色玻璃畫為襯托。玻璃畫描繪了代表聖神的白鴿、天使及代表聖人勝利的橄欖枝。玻璃畫的上方,是代表了耶穌的羔羊像及十字架苦像。

兩個側堂內各有一個祭台,分別是耶穌聖心和病人之痊聖母祭台。四個側祭台分別是聖母聖心、聖若瑟、聖猶達及聖方濟各祭台。

正門入口處設有洗禮小堂。內有施洗者約翰為耶穌洗禮的石像及水池。施洗者約翰是耶穌的表哥,於約旦河為耶穌洗禮。澳門回歸之前,約翰也是澳門的主保。原因是1622年6月24日澳門葡萄牙人戰勝了入侵的荷蘭人,而該日也正是約翰的紀念日。

圖3 聖老楞佐堂內部,陳顯耀攝

圖4 聖老楞佐堂的主祭壇,陳顯耀攝

聖老楞佐堂的中文名字由來有趣。因該處最初有風訊杆(預告颱風用),故華人稱之為“風訊堂”。後來,又以粵語諧音稱為“風順堂”,轉為祈求“順風順水”之意。18世紀中葉的《澳門記略》寫道:“西南則有風信廟,蕃舶既出,室人日跂其歸,祈風信於此。”在以風力為動力的帆船時代,遠洋航行危險異常。往日葡萄牙人出海,都視風信而定行止。清朝龔翔麟在《珠江奉使記》中對葡人的祈風之舉有詳盡的描述:“蕃舶之出以冬月,冬月多北風;其來以四五月,多南風。既出,則澳中黑白鬼一空。計期當返,則婦孺遶屋號籲,以祈南風,亦輒有驗者。”

走筆至此,宜請出這座教堂的主保神——聖老楞佐,做一個簡單介紹。

圖5 聖老楞佐堂的唱詩台,陳顯耀攝

圖6 聖老楞佐堂內華麗的聖像石刻和彩繪玻璃,陳顯耀攝

聖老楞佐的大愛無私

老楞佐,原籍西班牙,後被帶往羅馬,成為神父,被教皇任命專責管理財務和救助窮人。

邪惡的羅馬皇帝在258年決意要迫害教會和神職人員。第一批犧牲者中就有主教西斯圖二世(Sisto II),此因折磨而殉難的事情發生在258年。老楞佐陪着主教直至受刑的地方。他眼含淚水對主教說,“我的父親,你去哪兒能離得開你的兒子?離得開你的門徒?是我使你不高興,還是發現我哪些不忠之處?除非有我的陪伴,否則你不能向上帝做出奉獻。”主教被這些忠誠的話語感動了,回答說,“我不會放棄你的,我的孩子,上帝為你保留巨大的考驗和光耀的勝利。因為你是青春和力量。衰老和脆弱為我帶來遺憾。三天之後,你跟着我來。”同時,告訴老楞佐關於教會財產的指示,勸告他要分派給窮人。

老楞佐召集來教會的所有窮人和鰥寡孤獨,把教會的錢財分給他們。金銀財寶被賣掉,換回許多錢財支持他們的生活。

圖7 聖老楞佐堂內的聖老楞佐像,陳顯耀攝

城中的當權者們聽說教會有很多財產且老楞佐是管理人,即傳話叫他前來說,“我沒有什麼要求是你做不到的。我知道你們的神父負責管理那些祭祀中使用的金銀容器和金燭台。我還知道,你們教會還命令要向皇帝呈送屬於他的東西。你給我拿來吧,因為皇帝需要這一切。”“沒錯。”老楞佐反駁說,“教會是比皇帝富有,請給我一個期限,等我去安排一下。”

當權者於是給了老楞佐三天的限期。老楞佐和時間賽跑,找來了所有的窮人和鰥寡孤獨,在第三天的期限前,全都集中在教會的門前。然後,老楞佐邀請當權者檢視教會的財產。他指向那些聚集的人群,說道,“這就是教會的財富。他們日復一日,逆來順受,卻遵守着道德金律,他們是上帝的寵民,他們比寶石還珍貴。”

當權者自知被愚弄了,怒不可遏地叫道,“你膽敢嘲弄羅馬當局?不幸啊。若果你想死,那好吧,可以讓你死,但這是一個難熬和殘酷的死刑。”當權者首先命令人殘酷地鞭打老楞佐。之後,又叫人拿來一個鐵架,把他放上去,下面放上炭火。

這時,他的臉部閃光,像一團神火。他的身體同時散發出一股眾人都可以聞到的微香。老楞佐表現出一種異常的平靜,嘴唇露出一股輕蔑的微笑。他緩緩地向法官說,“可以叫人把我的身體翻過去,因為這面已經烤熟了。”

老楞佐為了堅守信念而殉難,他的鮮血和使徒伯多祿和保祿一起澆灌了羅馬這座不朽之城。他在最後時刻的行為受到尊崇和讚揚。時維西元258年8月10日。
有人認為,老楞佐的殉難令羅馬當局改變了思維。

圖8 聖老楞佐堂內的聖老楞佐受難彩繪玻璃,陳顯耀攝

酷刑不能戰勝基督的仁愛,外面的火焰沒有比內部的燃燒得更旺。

這正如篇頭所說,教堂,特別是澳門的教堂,作為人類精神文明的物化體現,蘊藏、代表並世代傳遞了豐富的價值觀,值得人們在參觀之餘去思考和踐行。

澳門已故著名歷史學家文德泉神父這樣形容,一眼望去,就知這個教堂的建築是出自一個在藝術和建築方面操慣大手筆的老手,而不是囿於形式主義和倫理的框架。人們經過這裡,盡覽和諧的建築風格,有一種想登上樓梯,俯瞰風景的衝動。
他會看到什麼?又想到什麼呢?

詞曰:

  長相思(風順堂)
  風順堂,風順堂,
  聳立高峨守大洋。
  聖人庇祐常。
  望歸航,喚歸航,
  歸者歡心聚一堂。
  獨憐空對妝1

註譯:
1. 葡人出洋貿易,有因海難不返者,其家人於此苦候,傷心欲絕。

聖老楞佐堂及前地(風順堂)

本文出自《澳門世界遺產(續篇)》,該書之參考書目如下:
[1] 胡根,《澳門近代博彩業史》,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9年12月
[2] 香港歷史博物館及香港藝術館編,《東方印象——錢納利會畫展》,2005年
[3] 鄭德華、彭海鈴,《廬廉若公園與廬氏家族》,澳門民政總署,2010年
[4] 林廣志,《晚清澳門華商的崛起及其社會地位的變化》,澳門基金會,2008年
[5] 吳宗岳,《澳門教堂之旅》,培生教育出版南亞洲有限公司,2010年
[6] 何劉一星,《細說主教座堂》,澳門主教座堂堂區出版,2010年
[7] Lindsay & May Ride, An East India Company Cemetery,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Bernard Mellor, 1995
[8] ALVES, Pe. António M., Congregações Marianas na China e em Macau, Notícia Histórica, 1904
[9] BARRETO, Luís Filipe, Cartografia de Macau – Séculos XVI e XVII, Centro Científico e Cultural de Macau, da Missão de Macau, em Lisboa, 1990
[10] BOXER, Charles Ralph, Macau na Época da Restauração, Lisboa, Fundação Oriente, 1993
[11] COATES, Austin, Macau Calçadas da História, Instituto Cultural de Macau, Gradiva, 1991
[12] COUCEIRO, Gonçalo, A Igreja de S. Paulo de Macau, Livros do Oriente, 1997
[13] INFANTE, Sérgio e al, Cem Anos que Mudaram Macau, Governo de Macau, 1995
[14] JESUS, Montalto de, Macau Histórico, Livros do Oriente, 1990
[15] Direcção dos Serviços de Educação, Ta-ssi-yang-kuo, Vol. I e II Fundação Macau, 1995
[16] SILVA, Beatriz Basto da, Cronologia da História de Macau, Volume II, 1995; Cronologia da História de Macau, Volume III, 1993
[17] TEIXEIRA, Mons. Manuel, Paróquia de S. Lourenço, 1937.; A Confraria de N. Senhora do Rosário e a Igreja de S. Domingos, Macau,1965.; A Voz das Pedras de Macau , 1980, Imprensa Nacional
[18] VALENTE, Maria Regina, Igrejas de Macau, Instituto Cultural de Macau, 1993


更新日期:2020/08/31

作者簡介

鄧思平

博士,哲學、歷史學者,詩人,填詞人,長期從事中國傳統文化和澳門中西文化的研究及推廣工作。

延伸閱讀 更多專題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