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澳門街市:路氹的街市

風俗民情葉農

編者按:有人聚居的地方,自然而然會形成各種商業活動,久而久之地發展成市集,而市集的發展某程度上亦體現出一個城市或地區的發展歷程。路氹區現有兩個市政街市,分別是氹仔市政街市以及路環市政街市,這兩個街市的發展歷程,為讀者了解路氹城區的發展提供了另一個角度。

新舊氹仔街市

氹仔官也墟

圖1 氹仔官也墟,陳顯耀攝於2006年

1886年9月14日《澳門地捫憲報》第36期附報的中工務局報告稱,澳門政府於1885至1886年度花了10萬厘士興建氹仔街市,工程預算為80萬厘士,由工務局與路氹市政委員會各承擔一半:“這街市佔地990平方米,坐落於施督憲正街的末端,並與一幅新填地段相鄰,以設有裝飾的圍欄相隔,街市兩側築有兩個棚屋,內可設18個售賣檔位,而每一個檔位的面積皆超過9平方米。”

上文所指的“氹仔街市”,即現時嘉模墟之位置,位於官也街(Rua do Cunha)與施督憲正街(Rua Direita Carlos Eugénio)交界處,佔地面積190平方米。其建築物揉合中西特色:屋頂是中式建築,由瓦片用石灰砌成,並由數根新古典式風格的柱子支撐,柱頂側有葡式古典風格裝飾,是澳門今天少見的開放式街市建築。

當時氹仔街市的落成,配合了氹仔舊城區的經濟與城區發展。如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就有華商要求將其水塘填塞造地:1884年3月8日,澳門華商何長勝稟稱他在氹仔有水塘一個,欲填該塘並附近一處,建造屋宇與民人居住,商人開設商店,並建工藝等廠,以至人多往來,地方興旺。該填地界的描述如下:至海邊即開一線與該街市之前平行,並離該街市之前92米之遠,是為海邊之界;東自該街市之尾開一線直垂下已上平行之線為界;西以現時官也街之牆,並何長勝水塘之牆為界。經總督公會並公物會及工程公會互商妥議,澳督第20號劄諭批准何長勝填築該地。

當時街市一帶臨海岸線,泥沙沉積,為漁獲、農產品集散地。加上位處氹仔主幹道──施督憲正街和告利雅施利華街(Rua Correia da Silva)之上,使其成為附近居民的社交地點,是昔日氹仔舊城區的標誌。

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新的氹仔市政街市另建他處,取代了舊氹仔街市的功能,舊街市漸告荒廢,後被用作倉庫用途。至2003年,民政總署開始對氹仔舊街市遺址進行改造工程,在原建築結構的基礎上,把之改建為開放式的廣場,供公眾休憩之用,並命名為“嘉模墟”。

氹仔市政街市

圖2 氹仔市政街市,葉農攝

至於新的氹仔市政街市則建成於1983年,位於地堡街(Rua do Regedor)、消防局前地(Largo dos Bombeiros)、水鴨街(Rua das Gaivotas)之間,是一座兩層高U型建築物,佔地面積有506平方米。中間為天井,內設數十個攤檔,牆壁及間隔均鑲嵌白瓷磚。地下售賣肉類、魚類、家禽,一樓售賣蔬菜、雜貨、水果、肉類。

街市西南隔着水鴨街(Rua das Gaivotas),與喜利登廣場大廈為鄰。該大廈二樓有黃營均圖書館。東北為消防局前地(Largo dos Bombeiros)。前地東邊與街市相對的是一座三層樓高的葡式建築物──邊那總監大廈(Ed. Comandante M. D. Pina)。大廈地下為一家葡菜餐廳。大廈與街市之間,為官也街。該街雖然不長,卻相當有名:氹仔的手信街──街上有許多售賣手信的商店,其東面的盡頭則是舊街市遺址。

俯瞰氹仔官也街一帶

圖3 俯瞰氹仔官也街一帶,陳顯耀攝於2007年

從路環街市看葡人擴張

路環市政街市北門

圖4 路環市政街市北門,葉農攝

路環市政街市(Mercado Municipal de Coloane)
位於田畔街(Estrada do Campo)以南,恩尼斯總統前地(Largo do Presidente António Ramalho Eanes)以東,竹灣馬路(Estrada de Cheoc Van)以北。路環舊城區──路環村(Vila de Coloane)在其西南面。南北總長27米,東西總長15米,佔地面積有約400平方米。建築結構與氹仔的嘉模墟相類似,是涼亭式建築,以高大的柱子承托大屋頂,四周並無牆壁,空氣清新,光線充足,掩映在西南面的數棵高大的榕樹之下。

1864年11月7日,澳葡政府派駐一支葡萄牙軍隊進駐路環荔枝灣,並任命了第一位氹仔與路環軍事要塞長官(駐軍司令)巴蒂斯塔.塔薩拉少尉(António Baptista Tassara),這是澳葡政府首次在氹仔、路環派駐軍事長官,也是葡萄牙人在路環島活動了半個多世紀之後,首次將路環島納入其管轄。

圖5 佈渣(Custódio Miguel de Borja),澳門檔案館,圖片來源https://www.archives.gov.mo/pt/detail/28

開闢馬路、填海築堤、修設建築,是葡萄牙人在澳門地區常用的擴張手法,1890年10月獲任命為澳督的布渣(Custódio Miguel de Borja)也不例外,剛上任即頒布訓令,要求建築連接青洲和澳門的長堤1,其後又批准媽閣碼頭的建造計劃2。而其任內落成的路環街市,亦可從另一側面反映葡萄牙人在路環島的擴張行動。

路環街市部分圖則

圖6 路環街市圖則,澳門檔案館收藏

圖7 路環街市平面圖,澳門檔案館收藏,圖片來源: https://www.archives.gov.mo/pt/detail/28

1892年1月24日,澳督布渣(Custódio Miguel de Borja)作出批示,批准路環街市的興建工作,預算為600,000厘士。翌年3月5日街市建成,布渣以及澳葡官弁、華人紳商六七十人出席了開市儀式並簽名見證路環街市之命名。在路環新建街市之處,布渣說:“街市雖小,而立意甚大,將來興旺大有起色,足征爾等屢顯為大西洋所屬之良民,可為爾等預賀也。惟願大西洋大君主卡洛斯一世(Carlos I)萬壽,澳門、氹仔、過路灣眾黎庶永膺多福,貿易興隆,是所企望3。”

而此路環街市,由路環氹仔行政公局(Administração do Concelho da Taipa e Coloane)將之命名為“布參政街市”(Mercado Municipal Conselheiro Custódio de Borja),即以澳督布渣命名。縱觀整個澳門地區,除布參政街市外,以布渣命名的街道多達三條:青洲大馬路/青洲新路(Avenida do Conselheiro Borja)、青洲街(Rua do Conselheiro Borja)、青洲新巷(Travessa do Conselheiro Borja)。

今天我們所見的路環街市,是二十世紀後期澳門政府進行大規模修繕與擴建後的建築,亭子四周加建了舖位、辦公室、圍牆,室內加裝了電燈等照明設施,四周外牆粉刷成黃色。街市內檔舖數量不多,主要售賣一些蔬果肉類。

注釋:
1. 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澳門編年史》第四卷,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第2000頁。
2. 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澳門編年史》第四卷,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第2001頁。
3. 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澳門編年史》第四卷,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第2018頁。

本文出自《澳門街市》,該書之參考書目如下:
[1] 澳門檔案館檔案,《最近三年澳門屬地完成及改善各項工程概況(1947年9月至1950年9月)》編號:MO/AH/LS/0712。
[2] 澳門檔案館檔案,編號:MO/AH/AC/SA/01/01862。
[3] 澳門檔案館檔案,編號:MO/AH/AC/SA/01/14481。
[4]《澳門政府憲報》1881年1月1日第1號;1883年9月15日第37號;1884年2月23日第8號;1884年3月15日第11號;1894年5月19日第20號;1894年6月16日第24號;1901年5月18日第20號。
[5] 暴煜撰,(乾隆)《香山縣志》,卷八《濠鏡嶴》。
[6] 不著名氏撰,《香山鄉土志》,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等合編《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第六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
[7] 陳澧撰,(光緒)《香山縣志》,卷二十二。
[8] (葡)官龍耀(Luís Sá Cunha),《葡萄牙圖文並茂》,澳門:澳門文化學會,1990 年。
[9] 李鵬翥,《澳門古今》(插圖版),澳門:三聯出版(澳門)有限公司,2015年。
[10] 劉芳輯,《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上冊),《香山縣丞賈奕為番人若瑟山度逐鮑亞蒂遷舖事下理事官諭》,澳門:澳門基金會,1999 年。
[11] (瑞)龍思泰(Anders Ljunstedt)著,吳義雄等譯,《早期澳門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
[12] 申良翰修,歐陽羽文纂,(康熙)《香山縣志》,卷十《外志·澳彝》。
[13](葡)施白蒂(Beatriz Basto da Silva)著,金國平譯,《澳門編年史:二十世紀(1900~1949)》,澳門:澳門基金會,1999 年。
[14] 譚世寶,《金石銘刻的澳門史:明清澳門廟宇碑刻鐘銘集錄研究》,《福德祠碑記》,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
[15] 田明曜撰,《重修香山縣志》,卷十二《人物》。
[16] 王廷鈐撰,《香山縣下恭常都十三鄉採訪冊》,卷下《古跡》。
[17] 王文達,《澳門掌故》,澳門:澳門教育出版社,1999年。
[18] 王月,《氹仔印象碎記》,載《海島迴瀾》第8期。
[19] 吳志良、金國平、湯開建主編,《澳門編年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
[20] 吳志良、楊允中主編,《澳門百科全書》,澳門:澳門基金會,2005年。
[21] (葡)徐薩斯(C. A. Montalto de Jesus)著,黃鴻釗、李保平譯,《歷史上的澳門》,澳門:澳門基金會,2000年。
[22] 葉農,《澳門葡城與葡萄牙東方建城模式》,載《澳門研究》第27 輯, 2005 年。
[23] 印光任、張汝霖撰,《澳門記略》,卷上《官守篇》。
[24] 祝淮撰,《新修香山縣志》,卷四《海防》附《澳門》。


更新日期:2020/08/31

作者簡介

葉農

暨南大學港澳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延伸閱讀 更多專題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