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福隆艷史

城市風貌勞加裕

一窺清末民初嶺南風格的青樓,朦朧黃燈,昏醉倦眼。這是一個性情中人聚集的地方,艷紅的唇,白玉身姿的女子,就在這個地方與尋歡客展開一場又一場的較量。憶濠江當年,也曾過豔幟高張的地方。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澳門的“紅燈區”可謂十分有名,即使是香港昔日著名的石塘嘴,妓院數量也未能跟福隆新街相提並論。內港區聚集百多家,而妓女人數達到千人,“濠江風月”的名聲也隨之享譽遠東。

圖1 憶濠江當年,福隆新街曾經是澳門最著名的“紅燈區”,“濠江風月”的名聲也隨之享譽遠東。

嫖賭飲吹集一街

要問今天澳門的夜生活娛樂地,很多人會推薦到皇朝區的酒吧和路氹城的娛樂場消遣,但舊時若欲問蒲點何處尋,人們都會遙指福隆新街。除了遠道而來的遊客,富商權貴每天晚上都會前來福隆新街消遣一番。

在福隆新街開闢前,這裡原來是一片無人問津的海邊。直到1862年,澳門富商父子王祿和王棣收購該區土地,開闢街道和建立鋪位來吸引人們租用,但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重本投資的生意竟然是慘淡經營。在絕望之際,奇蹟卻出現了。當時,澳門總督蘇沙(António Sérgio de Sousa)上門向王氏父子提出建議,要求他們為澳門建造第一座中式戲院,若王氏父子接受建議,便會向他們加撥土地。

面對總督一番好意,他們決定遵照建議。經歷數年時間,戲院終於竣工。開幕當天,王棣為它舉行場面盛大的儀式和宴席,並命名它為“清平戲院”,成功打響福隆新街。在戲院的帶動下,福隆新街區成為富商和官員消遣的地方,而妓院、賭館、酒家和煙館隨之進駐街區,街區開始步向風花雪月之地。

圖2 1920年的福隆新街

圖3 1930年代褔隆新街的一座建築,嵌金木雕刻製品,門旁“井”,是屋內有水井的標誌。

青樓下的神秘面紗

既然以前人們夜蒲是到妓院消遣,哪豈不是嫖妓?嫖妓早期的並沒有賣淫的意味,而娼妓的意思只是陪伴和娛樂顧客。妓女是“賣藝不賣身”的藝妓,她們會以熟練的手藝彈奏洋琴和琵琶,也會自彈自唱來娛尋芳客。隨著時代的演變,娼妓才被人視為卑劣的行業,並與性工作扯上關係。

由於家人無法養活她們,只好把女兒賣給妓院,也有一些女孩是拐騙得來的。當女孩被送到妓院時,妓院負責人(即“龜婆”和“老鴇”)會安排她們接受過嚴格的訓練。這些訓練不僅要學會吟詩奏樂,也要學會美容和打扮的秘訣,更要學好優雅的言行舉止,使她們面對客人是能盡展魅力。未成年的藝妓被稱為“琵琶仔”,她們是不能接客,只能乖乖地學習待客之道。

琵琶仔成年後才被升格為“歌姬”,由於她們水平相當高,所以人們都不會稱她們為妓女。顧客來到妓院後,歌姬們被召來陪酒和奏曲,她們也會跟客人談談心,這就是電視劇中常見的“飲花酒”。除了“飲花酒”,這些達商權貴也會賭錢和吸食鴉片。難怪只有富人才會晚上出來夜蒲,窮人卻只能在家中大睡。

圖4 年輕美貌的歌姬以熟練的手藝彈奏洋琴

濠江風月

昔日福隆新街區內,以福隆新街、福榮里和宜安街最為有名,聚集當時最高級的妓院,所以有“花國三街”的稱呼。福榮里是福隆新街區內的小巷,曾被人稱為“呼火街”,有“惹火”之意思。大街小巷中金屋藏嬌,福榮里內多為妓院,歌姬們站在紅窗處,向前來的顧客揮手,以清脆的銀環聲吸引他們的目光,招來他們的光顧。

宜安街則位於清平戲院附近,不少達官貴人會在看完大戲後,來到宜安街消遣,街道兩旁都建有秦樓楚館。每天晚上,歌姬和拿著洋琴的女僕會坐著黃包車來到清平戲院外,為徵歌之士獻上一曲。

除了“花國三街”之外,福寧里和蓬萊新巷也有一些妓院,但質量較為遜色。在街區外的福隆圍和白眼塘的妓院,質素為三者中最為差劣的,但依然是“有客有市”,特別是葡藉士兵。有一次,一名顧客在妓院房內尋芳取樂之際,一位士兵突然闖入房間拔刀趕客。這位士兵因為妓院客滿,於是硬闖搶位,嚇了白眼塘的妓女們一跳!

圖5 福隆新街的歌姬自彈自唱以娛尋芳客

圖6 除了洋琴,歌姬還懂得彈奏其他樂器來取悅客人。

商女也知亡國恨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澳門的“紅燈區”可謂十分有名,特別是在香港禁娼之後。由於從事娼妓的收入不少,使愈來愈多的人選擇投身妓院。全盛時期的妓院可用“成行成市”來形容,內港區聚集百多家,而妓女人數達到千人,“濠江風月”的名聲也隨之響譽遠東。

中日戰爭爆發後,澳葡政府與日本人簽下約定,使小城成為戰火下的孤島。大量富人和商貴四方八面地逃往澳門避難,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國難當前,福隆新街的青樓仍然夜夜鶯歌、紙醉金迷,但妓院內的歌姬自發組織“花界救災會”,為在內地同袍出一份力。除此之外,歌姬們也以“歌界”的身份參與“四界救災會”的籌款活動。當時,籌款主要是在舞廳和妓院內進行,初期舉行百多次活動,不論是本地或外地的富貴都願意捐款,每天所籌得的款額也是相當可觀。

可惜,戰爭結束後,葡萄牙政府決定結束一切娼妓活動,昔日福隆新街的興旺也隨之而消失。今天福隆新街的紅樓青磚還在,但已經是一條冷清的街道。近代政府有意活化舊區街道,祈望日後能回復昔日的面貌,穿着旗袍的曼妙女子已從窗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波一波川流不息的遊人,來到這條曾見證濠江艷史的老街。

圖7 1903年的福隆新街


更新日期:2020/08/31

作者簡介

勞加裕

從事澳門文史研究和普及工作,經營網誌“故城.回憶”。

延伸閱讀 更多專題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