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水泥工業不僅在本地經濟史上有重要地位,同時也是中國水泥工業的搖籃。
澳門第一座水泥廠──青洲水泥廠,最初於1882-1883年由華商余瑞雲倡辦,但因資金不足於1886年交旗昌洋行接辦,同時租用聖若瑟修院在青洲設廠,正式開業。水泥廠的原料來自廣東英德的石材及青洲的山石,所產水泥品質優良,主要出口到中國內地和帝汶。由於當時清廷正推行洋務運動,需要建造船塢、工廠、水塘、軍事設施等,對進口水泥有着巨大需求,因此北洋大臣李鴻章指派香山縣商人唐廷樞到訪青洲水泥廠了解技術,其後在內地開設第一家水泥廠。19世紀末,該公司也在香港開設水泥廠。
儘管青洲水泥廠出產的水泥品質良好,但礙於澳葡政府與清廷的關係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時變得緊張,進口的材料經常受到限制,最終在1912年被迫停工。該廠在1915年再次復工,但時開時停,直到1927年才漸漸穩定。1932年,青洲水泥廠的出口量達到最高峰的100萬擔,但之後出口卻不斷下滑,最終其澳門廠房在1936年正式關閉,香港方面則繼續發展。
直到1983年,水泥業再次在澳門出現。澳門水泥廠設於路環九澳,其生產的水泥不只在本地使用,也向香港和內地出口,應用在多項建設和基建上。
參考資料:
林廣志:《晚清澳門華商的崛起及其社會地位的變化》,載吳志良、金國平、湯開建主編:《澳門史新編》(第一冊),澳門基金會,2008年。
金國平:《論中國水泥工業發軔期的澳門元素──以唐廷樞與李鴻章關於成立唐山細棉土廠之稟札及批札為例》,載《澳門研究》,總第63期,2011年第4期。
湯開建:《被遺忘的“工業起飛”──澳門工業發展史稿:1557-1941》,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