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21/03/03
更新日期:2021/03/03
鏡湖小學史略 1891年 鏡湖醫院興辦“惜字善社”,教育貧童識字讀書。 1892年 鏡湖醫院興辦五處“蒙學書塾”。 1905年 鏡湖醫院把所辦五間“蒙學書塾”合併為一間“鏡湖義學”,校址設在鏡湖醫院內之右側東廂及閒廳。 1911年 改名為“鏡湖小學” 1924年 下環街設分校。 1928年 鏡湖小學從鏡湖醫院內遷出,搬往醫院右側新建之二層校舍。 1943年 增設夜校。 1947年 下環分校改名為“鏡湖小學分教處”。 1949年 鏡湖小學與平民小學合併為“澳門鏡湖平民聯合小學”。 1949年 學校遷往望廈新址。 1905-1924年 校長曹子基 1924-1933年 校長何寶巖 1934-1937年 校長范潔朋 1937-1941年 校長徐偉卿 1941-1942年 校長梁彥明 1943-1945年 校長郭秉琦 1946-1949年 校長余倩嫻 平民小學史略 1924年 創建“澳門華僑公立平民免費學校”,設總理制,名譽總理蕭瀛洲,總理馮作霖。 1925年 建校七所。 1928年 總理崔諾枝。 1929-1930年 總理許祥。 1931年 改總理制為校董會制,校董會主席范潔朋。 1934-193年 校董會主席盧煊仲,增設二所女子夜學。 1936-1945年 校董會主席梁源。 1939年 日校六所,女子夜校六所。 1943年 增設高小班級。 1946-1949年 校董會主席何賢。 1947年 政府立案,改正名為“澳門平民小學” 1949年 平民小學與鏡湖小學合併為“澳門鏡湖平民聯合小學”。
鏡湖小學及平民小學(鏡平學校)史略
主席:何賢 副主席:馬萬祺、柯麟 董事:梁培、徐佩之、譚立明、陸昌、姚景槐、張晴暉、梁秩智、秦介夫、梁心堯、朱朝欽、劉衡仲、佘漢偉、周蘭陔、黃渭霖、陳毅生 黎藻鑑 院長:柯麟 副院長:郭信堅、梁錫光 秘書長:郭信堅 董事會屬下各委員會:管嘗委員會、財政委員會、審計委員會、工程委員會、教育委員會、租務委員會、購置委員會、宣傳委員會
鏡湖醫院慈善會第十屆董事會(1964-1965年)
“鏡湖”一詞在澳門可謂無人不識,它不單代表着醫者濟世的宏願,同時亦代表着澳門人同舟共濟的高尚品格。“鏡湖”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871年成立的鏡湖醫院慈善會,初期該會只是單純的賑濟貧苦或捐棺殮葬,後來才逐漸發展成醫院(只提供中醫服務)及義學,據《倡建鏡湖醫院碑記》內所述,其主要目的是幫助需要救濟的華人,“在三巴門外,塵俗不侵,夾以兩大嶺間,清秀可愛。祖師供自中央,神聖由斯。默庇靜齋,整齊左右,疲病借此僑居。”1892年孫中山先生應邀擔任鏡湖醫院的義務西醫,從此開創了鏡湖西醫的先河。而在抗日戰爭時期,鏡湖多有組織救傷隊和開辦難童教養所,受惠者眾。鏡湖歷史紀念館位於連勝街鏡湖醫院內,由鏡湖醫院慈善會倡建,始建於1989年。據慈善會所述,該館的設立是為了誌前賢業績,仰其善德,繼其善志,弘揚民族精神。該館原面積約130平方米,門前有1986年3月12日所豎立的孫中山先生銅像一座,其形象身披醫生長袍,而非平常所見的中山裝或戎裝,甚具特色。此外還有一個鳥語花香的小型中式花園,而主道兩側則嵌刻了醫院的碑誌和一塊刻着光緒十年“炙光希義”的牌匾。這裡原不作對外開放,後經擴建,到2001年時始對外開放,改建後比原來面積大了約4倍之多(531平方米),館內可分為3部分,包括中庭、右展室及左展室。中庭擺放了1872年“鏡湖醫院”石刻、1893年的“旨建坊”、《倡建鏡湖醫院碑記》以及何賢、柯麟、林炳炎三位已故主席的半身銅像和各式印章等。右展室主要是展示鏡湖醫院慈善會屬下之醫院和學校等的發展歷程,當中包括了昔日廟堂式的鏡湖醫院門樓場景,其數百斤重的大門為柚木製造,歷史感十足。此外該室還有昔日鏡湖醫院的醫療設備、1923年創辦的鏡湖護理學院的教學工具和各時期的珍貴歷史照片,其中1949年10月10日鏡湖慶祝大會照片、慶祝大會“會場特刊”,以及華僑協會公章等展品,分外惹人注目。左展室則展示了慈善會橫跨3個世紀的演變歷史,包括各式各樣的牌匾、孫中山先生的手跡和昔日鏡湖醫院的重要文件、總督部堂發給鏡湖醫院的院照等,彌足珍貴。除了長期展覽外,鏡湖歷史紀念館亦曾舉辦過短期畫展,如2006年3月年屆91歲的香港著名嶺南派老畫家趙世光,便應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馬萬祺主席之邀,於歷史紀念館內舉行“嶺南畫派名家趙世光名畫義展”,並進行義賣,為醫院籌募經費添置新型儀器。
鏡湖歷史紀念館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