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註:大三巴牌坊木板雕刻畫。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6
附註:大三巴牌坊木板雕刻畫。
更新日期:2019/11/16
攷證於今闕禁書,燼餘憑吊認僧居。故宮一樣今禾黍,壁影斜陽落廢墟。大三巴牌坊,為澳門有名古蹟。其初本為舊日聖保祿教堂之前門石壁。在明朝末季,吾國人稱聖保祿教堂為“三巴寺”。“三”者,為(San)聖字譯音,“巴”者,為(Paul)保祿合併譯音。又因當時澳門,另有三巴仔教堂,故以“大”字區別之。合稱為“大三巴”。後來三巴遭火焚燬,只留得前門石壁,巋然屼立,有如一座牌坊,故人遂稱之為“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牌坊,具有悠久歷史,其年代之邃古,建築之瑰麗,傳說之神異,皆足供後世宗教家之景仰,藝術家之讚羡,歷史家之研究。所以古今圖畫,中西典籍,都每有記載。中國古籍中,如《香山縣誌》、《澳門紀略》以及一些名人筆記等,均常記述之。但惜略而不詳,或記其建成之外貌,或述其燬後之殘跡。而對其歷史內容,成燬原因等,皆少述及。致令後人對忖測臆造,說成神秘。信徒教友,更誇稱聖靈。傳說謬誤,甚至以訛傳訛,像煞有介事者。攷其原因,所以致是者,良以當時中葡言語文字之差異,感情又猜忌隔膜,所以無從探討紀述耳。例如葡人蒙特托朱薩士著之《澳門史(Historico de Macau)》曾載稱:“當聖保祿教堂興建時,四週圍以木板,務使外人不能窺見其中建築情況,致中國人,皆疑葡人有秘密建築炮台情事”。又如某英文書本,嘗詳述聖保祿教堂被焚實情,致遭禁售。是以昔日梁哲士先生嘗賦《大三巴牌坊懷古》詩云:“攷證於今闕禁書,燼餘憑吊認僧居。故宮一樣今禾泰,壁影斜陽落廢墟。”蓋亦有感而作也。吾人苟欲攷察大三巴牌坊。首先要研究聖保祿教堂之歷史,蓋聖保祿教堂之歷史,即大三巴牌坊之歷史也。吾人既因中葡語言文字之隔垓,又因猜疑禁忌所阻撓,故對其歷史始末,難得其詳。如中國古籍中之《香山縣誌》、《澳門紀略》及《帝京景物略》等,皆只作如下之簡略記述:“寺為三巴,在澳東北,依山為之。高數尋,屋側啟門,制狹長。石作雕鏤,金碧照耀。上如覆幔,旁綺旒瑰麗,所奉曰天母,名瑪利亞,貌如少女,抱一嬰兒,曰天主耶穌,衣拜縫製,自頂被體,皆采飾平畫,障以琉璃,望之如塑。旁貌三十許人,左手執渾天儀,右叉指,若方論說狀。鬚眉竪者如怒,揚者如喜。耳重輪,鼻隆準,目若矚,口若聲。上有樓,藏諸樂器。有定時台,巨鐘覆其下。立飛仙台隅,為擊撞形,以機轉之,按時發響。僧寮百十區,蕃僧充斥其中”。又古來名人筆記中,所述亦大略如是,最著名者如龔翔麟《珠江奉使記》,其中有云:“其寺曰三巴,高十餘丈。於屋側例啟門戶。石作彫鏤,金碧照耀。寺僧曰法王,以時集男女禮拜。其所奉曰天母,名瑪利亞,抱一嬰兒,曰天主耶穌。被服珍怪,障以琉璃,望之毛髮生動,云漢平帝時人也。寺有風琴,其琴鋼弦,彈之以和經頌。並管蕭諸樂器,藏機木櫃,聯以絲繩,輪牙相錯,一人轉機,則諸音並奏,有定時台,巨鐘其下,立飛仙台隅,為擊撞形,亦以機轉之,按時發響,起子末一聲,至午初十二聲。復起午末一聲,至子初十二聲,晝夜循環無爽。前揭圓盤,晝十二辰,俟某時鐘動,則蟾蜍移籌指某位。”中國古籍中之地方誌書,及名人筆記,其對聖保祿教堂之敘述,大概有如上述,都略而不詳,難供歷史研究佐證。茲試再將古今詩人墨客,對三巴寺有關之題詠,選錄數首於下,俾資欣賞,或作史料研究如何?跡珊詩:“暫別殊方物色新,短衣長帔稱文身。相逢十字街頭客,盡是三巴寺裡 人。箬葉編成誇皀蓋,檻輿乘出比朱輪。年來吾道荒涼甚,翻羡侏儒禮拜頻。”屈大均詩:“禮拜三巴寺,蕃官是法王。花襔紅鬼子,寶鬘白蠻娘。鸚鵡含春思,鯨鯢吐夜光。銀錢么鳳買,十字備圓方。”鍾鳳石詩:“插漢三巴寺,耶穌律自持,占星亦有術,重女卻奚為。踐土封無外,通商政不私,羈縻原勿絕,他族爾毋滋。”金采香詩:“三巴門內瑞雲開,夷婦殷勤禮拜來。席地跌跏忘永日,氲氤人氣繞樓台。”丘滄海詩:“天主堂高十字支,築從新教未行時。嵌空萬石玲瓏甚,獨少流傳景教碑。”梁哲士詩:“魏峨可是魯靈光,屹立千尋賸古坊。劫後紅羊傷逝者,當年教禍屬強梁。”汪慵叟詩:“乾隆全盛時,禁封唐人廟。畏懷豈無術,所貴樹聲教。一廢不復興,綠蕪黯斜照。堂陊門猶存,雕石彌晃耀。鞾帕迎漢官,故事足憑吊。”以上各詩,都是古雅鏗鏘,對三巴寺之史實,感懷興嘆備至,但惜事實仍欠詳盡,未足供歷史參攷。現只得從西文典藉探索,史料較多。故不惴冒味,將三巴寺歷史,劃作三個時期,研究分述於後。即,籌建時期;建成時期;及燬後時期。
大三巴牌坊
攷教堂與修院之第三次重建工程,大部分由賈華奴神甫(Valentim de Carvalho)主持。從一六零二年起,至一六三七年止,歷時三十餘載,始克竣工。其取名為“聖保祿”,蓋用作紀念聖保祿,因他迺東方傳教之首者。此教堂雖被稱為聖保祿,但教堂內所供奉者,卻是聖母無原罪,據謂,澳葡王約翰,極寄信於此神者,故立聖母。聖保祿教堂和修院,擴建完成後,其建築之雄偉,修飭之華麗,設備之完善,皆堪稱為遠東教堂之冠。相傳謂只前門之石壁,即大三巴牌坊,其價值為三萬両銀云。因此,凡東來之傳教士,皆駐足於此。而東方各地之修道生,亦皆來此求學。當時之聖保祿教堂,實已成為天主教之東方總樞紐,經常與中國內地、日本、朝鮮、安南、呂宋之教會聯系。聞當一六四零年,日本仇殺天主教徒時,澳門派去之傳教士,及日本信徒,共有六十一人受刑而死,聖保祿教堂曾為之鳴鐘致哀,凡二十天始罷。在明末清初時期,中國名詩畫家吳漁山,亦嘗於他五十歲時(一六八一年),來澳加入耶穌會,在聖保祿修院學道,甚一六八八年迺升為司鐸。其在澳時,曾著有《三巴集》詩稿,有澳門雜詠三十首。其中有云:“第二層樓三面聽,無風海浪似雷霆,去來畢竟輸鷗鳥,長保羣飛入畫屏”,其自註謂:“樓房概有三層,余眠食第二層樓上。”由此看來,重建後之聖保祿修院,是一所三層高洋樓也。聖保祿修院,是一座三層大洋樓,在聖保祿教堂之左側,與教堂相聯系,位於大炮台山麓。大炮台,保名為聖保祿炮台,本來亦屬耶穌會士所有。山上設有祭壇,下有隧道,可與聖保祿教堂相通。修院之前門,原在教堂之前方,即今之窮里口處,亦有石級可登。院內盡為修道生宿舍及研習室,一如今日之三巴仔修院焉。在聖保祿教堂門前之石階上,其左右兩傍,原來竪立圍杆一對,與中國之衙署或祠堂廟宇門前所豎立者無異,蓋中國舊日規例,要有高官顯爵,才準許在門前建堅圍杆,以炫耀其勳祿。聖保祿教堂亦然,因當時耶穌會之神甫,及其修院之畢業生等,多曾受到明清朝廷封官,到北京任欽天監之職。按照例規,聖保祿教堂門前,亦得豎立圍杆也。所以現在仍可看到其階前右方,尚遺留有一個石圍杆夾,但其左方之一個,則毀滅久矣。耶穌會士利瑪竇(Mateus Ricci)於一五八一年來到澳門,是時聖保祿教堂,尚未建築完成。只得暫住一時,便前往北京,將西方之天文,曆法,物理、數學,音樂,繪畫等學術,介紹與中國。嗣後,明臣禮部尚書徐光啟,採用其曆法,開局任用洋人,繙繹西洋學術。因而聖保祿之教士及畢業生等,迺得承襲中國欽天監職。如明末清初之湯若望(Joannes Adam Schall von Bell),南懷仁(Ferdinandus Verbi-est)等,計數十人,皆曾榮膺中國官職。直至聖保祿再遭焚燒燬後三年(一八三八年),中國才停止徵用保祿修院教士充當欽天監官職。攷當年天主教之來華傳教者,計有四個教會,屬耶穌會、多明我會、方濟各會及奧斯定會。澳門之聖保祿教堂和修院,即屬於耶穌會所辦者。蓋耶穌會士,最能瞭解中國人習慣,傳教工作無孔不入,如利瑪竇、湯若望等,改穿漢服儒冠,廣交文士大夫輩,故其傳教工作,得以深入內地。至於多明我會,及方濟各會等,在神學上,與耶穌會各存異見,常常發生爭執,互訴於羅馬教廷。但羅馬教廷不同意耶穌會,後來更謂其參加政治,遂被葡國政府解散。據“聖保祿”特刊(A Fachada de St. Paulo)載稱:“邦波盧侯爵 (Marques de Pombal)於一七五九年一月十九日及九月三日,命令將耶穌會解散,及將其在葡屬之物業財產沒收。當時澳門兵頭李歐爾(António Corte Real),亦奉到葡屬印度總督沙丹拿(Manvel da Saldanha)命令,暫守秘密,直至一七六二年七月五日,葡國軍隊抵達澳門後,始將聖保祿教堂及修院封閉。及逮捕所有耶穌會士,交與多明我會看管。常時三巴仔之同夥、赤同様受到拘留、交與方済各會看管。待至同年十一月五日,才由葡艦聖路義士號(St. Luis)載返葡國。盡囚於聖朱利亞(St.Julivs)塔內。嗣是,聖保祿修院便沒歸澳門議事公局掌管。至於耶穌會士之財產,則或沒入國庫,或分撥與主教,議事局員,及果亞之執政人等。”嗣後,聖保祿教堂,遂由主教委派其他神甫管理,曾有一個時期,作為法國之神甫修養所。當時法王路易第十四世(Louis XIV),曾贈送一個堂皇華麗大鐘,歷來相沿用著。又當一七九八年時,該堂及修院,因閒置無用,遂被葡國王子騎兵團部徴作扎營所。不久該團部雖遷移到奧斯定堂去(The Covent of St. Augustine)。但至一八三一年四月十三日,經施路華神甫(Inacio da Silva)宣稱,奧斯定堂已殘舊不堪用矣。據傳謂:“聖保祿教堂及修院,自從沒收為政府產業後,將來用作駐扎軍隊,是最好不過者。”直到一八三五年一月二十六日。因軍隊在聖保祿修院廚內,存入大量柴薪,致使教堂及修院,又招來第三次之大火災,按海外殖民局(The Maritime and Colonial Office)曽記載稱:“時近黃昏,時鐘正報六點,火災便開始爆發。火勢非常迅速,僅至八時一刻,整座聖保祿教堂及修院,已蕩然盡燬無存矣。”又據《中西交通史》稱:“所謂三巴寺,即聖保祿教堂。興建於萬歷三十年(一六零二)、一八三五年一月二十六日燬於火。但其門坊、至今猶屹然獨存。按起火之日為道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不知與舊歷過年,是否有關。”但據某英文禁本曾詳紀其事,據謂:聖保祿教堂之後方,多為農民田畝。當軍隊駐扎該堂時,難免有逸馬傷田事,故農民恨之。適歲晚該堂積薪,致得機以洩憤,效楚人一炬云云。所以梁哲士先生乃有“攷證於今闕禁書,燼餘憑吊認僧居”及“當年教禍屬強梁”等吟句也。攷此次大三巴火災,是在耶穌會士被逮離開澳門後七十餘年,正是軍隊駐紮修院作為兵營之時,於一八三五年一月二十六日(即道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下午六點正,初由修院近廚房貯柴處起火。當時隆冬傍晚,猛吹東北風。因此風高物燥,一起火就烈焰衝霄,非常迅速延燒及左傍之教堂。今試研究牌坊上各窗戶,其門框上左方之石陣,尚斑爛剝蝕,足證當年風挾火勢,由東北方撲來者。因古時之教堂皆屬木材建築,易招火患。且救火設備簡陋,故焚燒僅兩個鐘頭,至八點十五分,就將整座巍峨大教堂付諸一炬,只賸前門殘關,徒供後人憑吊耳,聞當時搶救所得,只是一些“聖人”遺骨。蓋信徒視之如至寶。故將之移供於花王廟及大廟頂內,而聖方濟各沙勿略之遺骨,初則暫存花王廟,後再移置三巴仔教堂內云。至於現時里巷訛傳,有謂大三巴火災是天災節源始,與舊日澳門之一場大風災有關,均屬無據失實者。蓋澳門當年之一場大風災,媽祖閣與蓮溪廟皆受摧殘。廟碑皆有載明,按重修媽祖閣碑誌云:“迨至同治甲戌十三年八月,忽遭風颶為災。海水泛溢,門頭既已傾跌,牌坊亦復摧殘,瓦石飄零,旅杆斷折”。又按重修蓮溪廟碑誌云:“同治甲戌之秋八月,颱風陡作,沙石狂飛,庭楹為之而圯,裡祀莫得而陳”。準此推計,大風災是在同治十三年八月,即陽曆一八七四年九月。而大三巴火災是在一八三五年一月二十六日下午六點,即道光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相差四十年。且在隆冬歲晚,安來颶風電火。足見天災節是另一件事,不能相混。深恐以訛傳訛,致失事實,故在此略作辯證。
聖保祿教堂和修院第二次重建又遭焚燬
大三巴牌坊屹立在空中,俯視着澳門的土地。它是一座教堂的前壁,青蒼斑駁,巍峨壯觀。歷史的風雲從它身上掠過,東西的文明流經這裡匯合。滄桑巨變,歲月流痕,然而,它身軀猶健,神采依然,以無可質疑的資格,向世人展示着這座東方小城四個世紀的傳奇、風貌和精神。
澳門世界遺產:大三巴牌坊
巍峨瑰麗,雄冠遠東教區之聖保祿教堂和修院,自一八三五年被燬後,耶穌會士既早遭逮捕,故教堂之重建,實再無人代謀矣。留下斷垣殘瓦,淪作廢墟。遂由議事公局於同年四月八日,委派主教之代辦人佛郎高神甫(Candido Goncalves Franco)將其闢作墳場,蓋其坭墻甚厚,可以挖空內壁,埋棺墻中,一如古代羅馬之宗教葬禮。迨至一八三六年五月十四日議事公局再將之交與仁慈堂管理。令凡來葬者,均須納費以充善款,並指定以五千元另闢貧者墓地。此種辦法雖已獲得仁慈堂同意,但當時之亞馬勒兵頭(Ferreira do Amaral),竟於一八三七年二月九日頒一諭令,着該墳場應按照教會規律,交回教會管理,定於六月一日開始執行。又在一八三八年令將各危墻一律拆矮──至二十五尺高,以保安全。一八四三年海外殖民局曾尋得一記載,茲錄述如下: “大三巴遺址利用作墳場辦法,將各危墻改矮至一半,各廢柱平衡排置,另用磚砌成一小道於其上,直貫全場。教士古墓則開穴墻中,各普通墳則平葬道旁,入路兩傍之拱窿則放置骨石。於教堂舊址另築一小祭壇,以為葬禮前之祭祀處。場內遍植柏樹。凡來葬者均須繳稅,撥充仁慈堂善款。場外鄰近,預留將來擴充餘地。石門牌坊則保存無損,俾資後人瞻仰。此種任務,從一八三七年起,交由聖約瑟修院(College of St. Joseph)之上司負責。”云云。自聖保祿教堂和修院遭焚後,當局迺將其殘址改作墳場。原來教堂背後之鐘樓上,本有大鐘兩面,迺澳門舊日出名之波加勞造炮廠(Tavares Bocarro's Foundry)所鑄者,亦被遷移安置於牌坊之第二層左右兩窗框內,作為葬禮鳴報喪鐘之用。嗣是該墳場一向被沿用,作為教徒及西人之墓地,直至一八五四年十一月二日才停止安葬。至一八七八年鴉高士子爵(Viscount Pa ç o d’Arcos)來任澳門兵頭時,迺下令將前時所葬下各墓,一律遷葬於西洋墳(St. Miguel)內。所有斷壁危墻,悉數夷為平地。至是兩個古鐘,亦失其所在。所遺之教堂殘碣及墓碑,或移作鄰近房屋建築墻腳,或用船載往呂宋之馬尼刺(Manila),敷砌古城街邊。後來更將牌坊背後之廢地,闢成花圃草坪,門口加建鐵閘,用以點綴和保護此名勝古蹟。迨至近年各處旅客來遊日衆,澳門工務局遂將該牌坊右側修院廢址(此地曾為貧民巢窟,嘗遭火災多次,後來當局迺將貧民移居台山,尚遺留破屋多間)之破屋拆去,新闢一斜坡馬路,以利汽車來往,從此遊客稱便矣。大三巴牌坊,即為澳門名勝古蹟之一,亦為澳門唯一之突出標誌。歷盡數百烽火風暴,猶安然獨存。曾經吸引多少古今名人,幾許中西遊客,為之興懷,為之歌詠。在中國詩詞方面,前章已略舉例。至於西文詩歌,最能噲炙人口者,當推一八五五年香港總督包令約翰 (Sir John Bowring)所寫之“榮哉寶架”:(In the Cross of Christ Glory!)—歌,其曲譜又為英國音名家康奇(Ithamar Conkey)所作,稱為世界名曲之一,惜其歌詞太偏重宗教。三巴古坊,百年殘闕,已荒廢久矣。豈料當二十世紀初期,還有人想設法重建之者,蓋在一九○二年時,澳門公教會中,有一位長老名約瑟黔枚神甫(Rev. Dr. Antonio Jose Gomes),痛惜梵宇類荒,自願竭力護法,迺不辭勞苦,百方籌募,終捐得白銀一萬六千九百多元。在六十年前,澳門工資物價皆極低廉。募得此項巨款,實較重建預算所差無幾。於是著手策劃,繪備圖則,務求盡可能依據原日之聖保祿教堂模樣,照樣築回一所。詎知其年高任重,積勞成疾,以致宿願未償,身已先死,自後繼志乏人。且聞捐得之款,曾由其經手存於銀行,現在沒人合法提取,致使重建聖保祿教堂之議,終成泡影也。至於聖保祿教堂之本來面目究竟如何?應如何照樣重建?此迺必須解決之問題。據聞當教堂尚未被焚前,曾有一位英國著名畫家佐治千拿厘(George Chinnery)居留在澳門,後來其遺作多珍藏於英倫及羅馬等博物院,或對教堂所繪,有足資參攷者。且在一七二六年還有一荷蘭雕刻,曾顯示該教堂迺在炮台下方,樓高二層,中有一尖塔,但不甚高云云。整座教堂形式,既可研究得之。但吾人如今面對現實,舉頭可見牌坊,堂皇宏偉,留心細看雕刻,精緻玲瓏,其建築之壯麗,其藝術之奇巧,在在令人稱羡,處處足供研究,故再不避愚陋,只就大三巴牌坊之門面所見,分為“藝術建築之構成”,與“宗教雕刻之表現”。
聖保祿教堂焚燬後時期
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2月11日─1604年1月30日)12月24日,新聖保祿教堂正式落成。教堂有160掌長,84掌寬。正面3座大門朝南洞開。石砌牆壁約50掌。堂身依三路伸展構成3個祭堂,即一個主堂及兩個側堂。數個祭堂沿教堂兩側排列,後部左右兩翼各有一祭壇:聖靈壇與聖米格爾堂。聖堂供奉《聖母瑪利亞升天圖》。主堂長62掌,寬44掌,唱詩壇旁擺放兩台風琴。教堂旁還建有一座鐘樓,其大鐘是由後來法王路易十四(Louis ⅩⅣ)贈送。1637年到澳門的英國旅行家彼特•芒迪(Peter Mundy)參觀該教堂後稱:“教堂屋頂是我見過最漂亮的拱形建築。中國人巧奪天工,木制雕刻以新奇古怪的紅、藍等色彩勾畫得美輪美奐。整個穹窿為若干四面體,而每個四方形之間以巨大玫瑰花和綠葉重疊相連。”教堂工程由瓦倫廷•卡瓦略神父主持,設計師為卡羅斯•斯皮諾拉(Carlos Spinola),但斯皮諾拉卻未看到自己設計的成果,於1602年7月就已經赴日傳教,他在澳門停留僅1年10個月。Maria Regina Valente, Igrejas de Macau, pp.15—17.Domingos Maurício Comes dos Santos, Macau, Primeira Universidade Ocidental do Extremo-Oriente, pp.14—15.梅迪納:《澳門大三巴教堂建築師》,載《文化雜誌》第21期,1994年。
新聖保祿教堂正式落成
大三巴牌坊,其建築固宏偉,而其彫刻更精巧。其對宗教之宜傳,直教石頭去說法。僅就一幅門面石壁,竟能把耶穌會之教義,都發揮無遺,據天主教徒解釋。牌坊上之彫刻,有如下之含義:牌坊之頂層,作三角形。頂端有一銅十字架,是天主教徽號。三角形之中心,嵌一銅鑄之白鴿,是象徵天主教之聖神,有四顆星辰,環繞四週,兩傍更有一太陽,一月亮,表示聖神是站在日月星辰三光之中。換言之,聖體有定時通過上帝恩賜而出現云。牌坊之第四層,正中有一尊耶穌基督銅像。邊欄刻有菊花,以顯示神聖純潔,此原屬日本人之習俗,蓋日本人以菊花為最神聖純潔之物,說日本人建築牌坊,足徵信矣。耶穌像之兩傍,各刻有一個耶穌信徒之浮雕。右便是聖保祿,左便是聖彼得。更右傍有繩一條,表示懲罰之意。更左傍有麥一束,像徵約瑟和大衛之居。最後之兩傍柱身,各刻一東方笑獅,表示其宗教已及於遠東云。牌坊之第三層,迺整座牌坊所有雕刻物含義之重要中心。中央為聖母馬利亞(Virgin Mary)銅像。週圍繞以玫瑰和百合花,以表示純潔之意。更刻有六個天使,或禮拜,或焚香,或歌頌,所以顯示虔敬云。聖母像之兩傍,左便刻一生命樹,右便刻一噴水泉,此二物均屬天主教聖經中所說,伊甸(Eden)樂園中之靈物。離生命樹傍,另有一幅浮雕,題有中文“聖母踏龍頭”五字,刻有一條七頭翼龍,中間之魔首頂上,立一聖母。此迺聖經所傳說,昔一女人毀滅魔蛇之事跡,是中世紀時代之神話。七頭翼龍之左,又有一幅浮雕,刻著一具骷髏,橫卧地上,手執箭矢,傍置鐮刀,是象徵死神者,故題有中文 “念死者無為罪”。離噴水泉之傍,又有一幅浮雕,刻有一艘古式帆船,上方為一位聖母,此迺表示傳教士航海東來,得到聖母保護。又因耶穌會士籌建此聖保祿教堂時,據說日本貨船得聖母庇護,平安歸澳,曾捐助貨值百分之點五巨資,遂得築成此牌坊,故教會人士謂,此帆船實為不可缺少之雕刻也。在帆船之右,又有一幅浮雕,刻有一隻怪獸,被箭刺著,張牙舞爪,備極兇惡,是象徵魔鬼者,故亦題有中文“鬼是誘人為惡”等字,兩傍盡處,亦刻有東方笑獅。牌坊之第二層,只有四導銅像,及三個窗門,正中之門較大,兩傍各刻一棵棕樹。左方棕樹之傍,其銅像為聖方濟各沙勿略(S. Francisco Xavier),故像下刻有S. FCOX字樣。隔窗更左處,其銅像為亞萊蕭江沙加(B. Lviz Gonzaga),故其像下刻有B. LVIS,G等字,右方棕樹之傍,其銅像為聖依納爵羅耀拉(S. lgnácio Loyola),故其像下刻有S. IGNA字樣。隔窗更右處,其銅像為方濟各波芝亞(B. Francisco Boria),故其像下刻有B. FCO. B.等字。該四人者,天主教信徒皆稱之為聖人,蓋用以代表東來傳教之殉難者云。牌坊之最下一層,只有大門三道。各柱傍門側,均作棱形或長方形之圖案。正門楣上,刻有拉丁文聖母二字,表示救世者,願世之欲得救者皆入其門。兩傍之門楣上,所刻耶穌會之簡寫I.H.S.三個字母,可作拉丁文(In Hac Salus)之減筆,作“藉此十字架可以得救”解釋云云。茲將澳門評論英文月刊(Macao Review) 之著者佛蘭斯士(J. D Francis)所解釋牌坊上之石刻意義,翻譯如下:“此為一神學之石刻。集合一切聖人,其中以聖母主之。總而言之,其頂層,首先通過聖人工作;次層,是基督化人,代世人受難,犧牲死亡,克伏魔鬼;中層,通過聖母,使人得到恩賜,更由聖母力量而得永生。所以救世,是上帝藉耶穌功德,給人們以靈魂。其下之二層,是通過聖母及諸聖人之功德,而使人們得救”。整座大三巴牌坊之石刻,在宗教家看來,確像一本聖經;在藝術家看來,確屬一幅精美圖案;在歷史家看來,乃一寶貴古蹟,其價值誠有不可磨滅者也。關於大三巴牌坊之歷史,前人每多不求深究,致附會多端,或視作神秘非常,或說成謊誕不經,以至誤妄百出,訛傳失實者,茲且舉數事,並辯正之:常有閱讀歷史或澳門紀略等書,見載澳門有天主堂名唐人廟者,輒附會以為唐人廟即三巴寺或瘋堂寺。其實皆錯,蓋唐人廟已在雍正十二年二月二十日,被中國海防同知張汝霖封禁矣。《香山縣誌》載:“雍正十二年二月張汝霖奉督撫檄,委香山司巡檢顧麟,集殷商蔡泰觀蔡寶觀等,會同縣丞顧嵩封唐人廟。”又張汝霖《為封唐人廟事論澳夷檄》云:“…至該夷目呈稱,此寺並非唐人建立,稱唐人寺迺訛言相沿。不知唐人寺之名縣誌有載,即通誌亦載其名,進呈御覽。如以唐人寺為訛傳,將誌載三巴板樟等寺亦訛言相沿乎?又稱本國王令寺宇係重伏乞恩祐等語。夫今之所封乃唐人進教之唐人寺,非爾夷禮拜之夷人寺也。三巴諸寺,以爾夷人奉爾教原不禁止。”觀此則足知三巴寺,不在張汝霖所封禁之列,其不是唐人廟也明矣。又有謂牌坊頂之銅鴿和十字架原屬金製者,曾被人盜去而易以銅製者代之。殊不知該銅鴿和十字架在初建時,由澳中著名之波加勞鑄炮廠,與鑄銅像銅鐘同時用銅鑄成者,詳載柏力架著之《著名製炮廠》一書(A Celebrated Cannon Foundry by J. M.Braga,1943.)所傳金製是捏造者。至於傳說墜道之如何深遠詭秘,附會天災節是火燒大三巴之無稽,前章早已辯明,茲不復贅。總之大三巴被燬,說是由天火所致,未免太玄。禁本謂為逸馬傷田,農民報以一炬,則尚屬可信。誠如是,則大三巴牌坊,其為早歲之澳門農民運動一紀念碑碑歟!
大三巴牌坊宗教彫刻之表現
時間: | 清中期(1760-1844年) |
清後期(1845-1911年) | |
1800年代 | |
地點: | 澳門半島--花王堂區 |
大三巴牌坊 | |
關鍵字: | 教堂 |
宗教建築 |
資料來源: | 澳門檔案館,檔案編號: MNL.06.23.Icon |
典藏單位: | 澳門檔案館 |
數位作品提供者: | 澳門檔案館 |
權限範圍: |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轄下 |
澳門檔案館授權澳門基金會使用。如需使用有關資料,需徵得有關版權實體的同意。 |
語種: | 葡文 |
資料類型: | 圖片 |
藝術品原件 | |
黑白 | |
電子資料格式: | TIF, 2000x1633, 9.35MB |
登錄號碼: | p0005602 |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