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仔園,是澳門最古的居民區之一,背靠東望洋山南段,前臨水坑尾街。房屋依山而建,街道縱橫相交,呈方格狀。橫向街道,從低向高有:柯高街、馬大臣街、公局市場巷、高冠街(Rua da Mitra)、白灰街(Rua da Cal);縱向街道,為沿山坡修建的斜路,從南到北依次為:魯子高街(Rua do Noronha)、臘八街(Rua de Dezoito de Dezembro)、羅憲新街(Rua de Tomás da Rosa,石級最多的街道,9層72級)、愕街(Rua da Surpresa)、崗陵街(Rua da Colina),其高低落差有15米。
該地早期係澳門城區邊緣,舊城牆內邊。附近樹木茂密,雀仔甚多,因而得名。正式命名於1905年。此街區還建有雀仔園炮台(Forte de S.Jerónimo),但不知何時修建。
據說早在清朝光緒年間,這裡已開設街市,分為兩座,木質結構,均為紅色瓦頂,坤甸樑架,以數條大圓柱作支撐,地面鋪長形石板。1894年5月26日,澳門政府首次將雀仔園街市公局之賣菜亭暗票出投,招人承充抽收租銀,其租價以220元為底。華人李成並其伴劉馬利亞以每年規銀336元獲得一年期承充權利。該街市日間為集市,入夜後,街市休息,江湖賣藝人就來此開檔。
目前的雀仔園市政街市建於1939年,於1940年開幕啟用。
雀仔園街市(Mercado da Horta da Mitra)
位於馬大臣街(Rua de Henrique de Macedo)、公局市前地(Largo do Mercado Municipal)與柯高街(Rua de Horta e Costa)之間。西式單層方形建築,佔地面積有615平方米左右。四角有入口,內設固定攤檔,呈回字形分佈。分別出售魚類、肉類及瓜菜類。街市正門嵌有“Mercado Municipal 1939”字樣。1939,是此街市重建的年份。
鑒於雀仔園坊居民日眾,舊式街市頹廢,未能滿足市民生活的要求,澳門政府斥資改建為新式街市,於1939年拆除原來建築,改建為今日面貌。街市內設立肉檔、魚檔、菜檔、熟食檔,方便市民生活,周邊亦設有小販區。
在街市西南21米處的羅憲新街與馬大臣街交界處,有一座福德祠,係澳門大型福德祠之一,為一座低矮平房,面積不大,佔地面積有80餘平方米。進入拱形廟門,經過天井,右為神殿,左為公所,外牆裝飾有灰塑,古色古香;殿門陳列儀仗牌,莊嚴肅穆。其公所樓高三層,下層特別設計成舞台,供演戲之用。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土地誕”,廟裡香火特旺。
該祠原建於清咸豐年間,後日久損壞,樓宇將殘,該祠值事錦盛、順合等店,黃顯勝、麥文生等人發起,捐款重修,不日竣工。因拓展馬路工程需要,澳門政府將該祠拆除,並於1886年5月,將其遷建於上述羅憲新街與馬大臣街交界處,雀仔園坊眾立有中葡文《雀仔園福德祠公所澳督慈恩惠愛紀念碑》。
本文出自《澳門街市》,該書之參考書目如下:
[1] 澳門檔案館檔案,《最近三年澳門屬地完成及改善各項工程概況(1947年9月至1950年9月)》編號:MO/AH/LS/0712。
[2] 澳門檔案館檔案,編號:MO/AH/AC/SA/01/01862。
[3] 澳門檔案館檔案,編號:MO/AH/AC/SA/01/14481。
[4]《澳門政府憲報》1881年1月1日第1號;1883年9月15日第37號;1884年2月23日第8號;1884年3月15日第11號;1894年5月19日第20號;1894年6月16日第24號;1901年5月18日第20號。
[5] 暴煜撰,(乾隆)《香山縣志》,卷八《濠鏡嶴》。
[6] 不著名氏撰,《香山鄉土志》,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等合編《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第六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
[7] 陳澧撰,(光緒)《香山縣志》,卷二十二。
[8] (葡)官龍耀(Luís Sá Cunha),《葡萄牙圖文並茂》,澳門:澳門文化學會,1990 年。
[9] 李鵬翥,《澳門古今》(插圖版),澳門:三聯出版(澳門)有限公司,2015年。
[10] 劉芳輯,《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上冊),《香山縣丞賈奕為番人若瑟山度逐鮑亞蒂遷舖事下理事官諭》,澳門:澳門基金會,1999 年。
[11] (瑞)龍思泰(Anders Ljunstedt)著,吳義雄等譯,《早期澳門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
[12] 申良翰修,歐陽羽文纂,(康熙)《香山縣志》,卷十《外志·澳彝》。
[13](葡)施白蒂(Beatriz Basto da Silva)著,金國平譯,《澳門編年史:二十世紀(1900~1949)》,澳門:澳門基金會,1999 年。
[14] 譚世寶,《金石銘刻的澳門史:明清澳門廟宇碑刻鐘銘集錄研究》,《福德祠碑記》,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
[15] 田明曜撰,《重修香山縣志》,卷十二《人物》。
[16] 王廷鈐撰,《香山縣下恭常都十三鄉採訪冊》,卷下《古跡》。
[17] 王文達,《澳門掌故》,澳門:澳門教育出版社,1999年。
[18] 王月,《氹仔印象碎記》,載《海島迴瀾》第8期。
[19] 吳志良、金國平、湯開建主編,《澳門編年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
[20] 吳志良、楊允中主編,《澳門百科全書》,澳門:澳門基金會,2005年。
[21] (葡)徐薩斯(C. A. Montalto de Jesus)著,黃鴻釗、李保平譯,《歷史上的澳門》,澳門:澳門基金會,2000年。
[22] 葉農,《澳門葡城與葡萄牙東方建城模式》,載《澳門研究》第27 輯, 2005 年。
[23] 印光任、張汝霖撰,《澳門記略》,卷上《官守篇》。
[24] 祝淮撰,《新修香山縣志》,卷四《海防》附《澳門》。
更新日期:2020/08/31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