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澳門世界遺產:耶穌會紀念廣場

城市風貌澳門記憶編輯部

大彌撒

圖1 慶祝耶穌會來澳四百周年紀念,在大三巴牌坊下大禮彌撒,澳門聖若瑟修院收藏,澳門文獻信息學會提供

澳門地標大三巴牌坊前,沿着六十八級石階步下,相連四通八達的斜坡街道,還有一片由石板鋪砌的前地,吸引着無數遊人。但又有多少人能記起其名字──耶穌會紀念廣場以及它的由來?

十六世紀中葉,歐洲耶穌會會士跟隨商船,拖着大箱小包的西方書籍,也帶着對東方的好奇和傳教的信念,來到南海一隅的小城。他們在澳門興建多座教堂,更於1594年創辦了遠東第一所西方大學──聖保祿學院,專門培養歐來的神職人員,學院中設有棱堡型的美麗圖書館。

圖2 錢納利筆下的聖保祿學院及教堂,1834年,錢納利繪

圖3 教堂及相關建築,聖若瑟修院收藏

此刻雖然舊景不再,幸有畫家為我們留下火燒前後的面貌。無論是1834年出自著名畫家錢納利 (George Chinnery,1774~-1852)筆下,或是在聖若瑟修院珍藏的繪畫,還是德裔英籍畫家彼德·海尼 (Peter Bernard William Heine,1827~1885)於1854年的傑作,都可追溯昔日廣場的景緻。畫中的聖保祿學院和耶穌會的會院,讓你聯想這廣場曾經是傳教活動和學術交流的重要據點,擦出過中西文化碰撞的火花。

圖4 畫中可見廣場上的耶穌會會院(左)及聖保祿學院(右),彼德·海尼繪,1854年

而年輕的朋友或許記得,澳葡政府於1994在廣場設置了兩組銅像《男女與狗》,由於當中的“少女與狗”引起爭議而於2010年被排除。

現在,當大家在熱鬧的大三巴拍照,或穿插於遊人當中,不妨在耶穌會紀念廣場駐足,尋找牌坊上“IHS”(耶穌會)的標誌,也可與四位耶穌會聖人交目,想像曾經的歷史滄桑與變遷。這樣,你的大三巴之行才算完美。

圖5 大三巴牌坊上的IHS(耶穌會)標誌

圖6 牌坊上四位耶穌會聖人的銅像


更新日期:2020/08/31

作者簡介

延伸閱讀 更多專題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