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澳門街道到處都是飢餓至死的屍體。相比之下,茶樓有一包包大米可以由地面一直堆放至天花板,我們在茶樓工作,最少可以得到溫飽,已經感到自己十分幸福。我們家沒錢買衣服,於是就在茶樓裏用那些棄置的麵粉袋,將它們剪剪縫縫,給自己做件不一樣的衣裳。
為了幫助有需要的人們,將棄置的蕃薯皮放置茶樓門外,轉眼間就被人拿走了。有一碗米飯可以充飢,就非常幸福了。
在中國的傳統裏,民以食為天,特別是廣東人對“食”最為講究,飲茶文化由此誕生。澳門,自古作為中國南方的小漁村,今天的國際都會,除了有着唯美的西方風情色彩外,嶺南文化同時在這小城中共冶一爐。處身嶺南文化之中,一籠籠熱騰騰的蒸餃、燒賣,成了澳門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時至今天,在澳門這個繁囂的都巿中,年老一輩喜歡在茶樓裏吃上早點,跟老朋友懷念過去,度過一個閒適自得的早上。每逢假日,“飲茶”更是一家人共享天倫的歡樂時光。如果說“飲茶”文化陪伴着大家成長,那麼,對於從事茶樓業務近60年的李龍昌,他跟“飲茶”又會有着甚麼不一樣的故事呢?
細說遠來四十年
李龍昌,1929年生於廣東中山,因為父親在澳門工作,所以李龍昌5歲時就來到了澳門。來澳以後的生活並不好過,沒有其他孩子的幸運,李龍昌上學至12歲以後,就要外出工作。他第一個工作的地方,就註定了“飲茶”與他不可分割的關係──遠來茶樓。
昔日顯眼的遠來餅家燈箱
昔日的遠來茶樓是今天位於營地大街遠來餅家的前身,一棟三層高的古老建築,內裏是傳統茶樓的裝飾風格,外牆寫着“遠來茶樓名茶細點迎親禮餅”和“龍鳳禮餅蜜餞糖果時款餅食”的字句。在李龍昌的回憶中,遠來茶樓是一間著名的茶樓,雖然當時澳門處於經濟蕭條的時期,但遠來茶樓依然生意興隆,客似雲來。
當年還是小孩的李龍昌在遠來茶樓當上雜工,工作十分辛苦,每天作業十多小時,但他們工作十分勤快,絕不偷懶。那時候,茶樓除了為員工提供伙食外,李龍昌每月還會得到月薪3元。生活雖然艱苦,但李龍昌還是很滿足的說,當年澳門街道到處都是飢餓至死的屍體,但茶樓裏一包包的大米卻可以由地面一直堆放至天花板,他們在茶樓工作,至少可以得到溫飽,已經感到自己十分幸福。李龍昌雖然不能像受上天眷顧的孩子般可以悠閒地享受生活,但他從不抱怨、不放棄。李龍昌家沒錢買衣服,於是就在茶樓裏用那些棄置的麵粉袋,將它們剪剪縫縫,給自己來件不一樣的衣裳。從李龍昌的憶述中我們可以知道,當年澳門廣大群眾的生活非常悲慘。令李龍昌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年他們將棄置的蕃薯皮放置茶樓門外,轉眼間就被人拿走了。有一碗米飯可以充飢,就非常幸福了。
遠來茶樓鏡屏
這就是生活,這就是四五十年代澳門街的境況。
感情,是一樣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李龍昌對於事業的執着,也是一種無法解釋的感情。
服務雲華酒樓二十載
及後,隨着澳門政局的日漸明朗化,經濟環境得到改善,人民的生活也逐漸豐盛起來。1970年代,澳門製衣業蓬勃發展之時,不少人都轉行到製衣廠工作,尋求更好的生活環境。
適時,李龍昌也離開了工作近40年的遠來茶樓,但他並沒有隨波逐流,而是到了另一家新開業的酒樓──雲華酒樓工作,延續他與茶樓的情緣。昔日的雲華酒樓位於紅街巿對面,前幾年已被清拆。雲華酒樓開業不久便吸引了不少顧客,客似雲來。有着豐富管理茶樓經驗的李龍昌,在雲華酒樓擔任營業部的工作。為了方便上班,李龍昌舉家遷到新橋區居住。
當年,雲華酒樓雄霸高士德的飲茶業務10多年,招牌菜豉油鴿和炸鷄都得到廣大巿民的好評。5毫一籠的點心,價格不高。過往不少在附近的社團如提柯坊會等都經常到雲華酒樓大排筵席,好不熱鬧。
七八十代年澳門社會不斷持續發展,雖然李龍昌的月薪已漲到700-800元,在當時來說已是一個不錯的工資水平,但婚後需要供養3個孩子讀書,因此生活還是比較拮据。長久以來,李龍昌致力於酒樓的事業,而太太除了處理家裏日常事務外,還會到製衣廠領取一些衣服回家作業,幫補家計。雲華酒樓自開業以來幾經易手,雖然顧主不同,但不少員工都像李龍昌般已待上了好一段長時間,大家對這一行業,或是人事都有着相當的感情。雖然每天都忙於工作,但大伙兒在一個愉悅的工作環境中忙碌,下班了,大家又相聚一起打麻雀怡情養性。不知不覺間,李龍昌在這狹小而熟悉的地方工作了20多年,細看着時代的變遷、澳門的發展。1999年,雲華酒店正式結業,李龍昌勞碌的職業生涯也在酒樓中結束。
李龍昌作為一位資深的酒樓服務員,服務了幾代茶客,經歷過澳門最艱苦的時代,仍堅守着自己的崗位,敬業樂群。今天,新式的酒樓富麗堂皇,氣派非凡,舊式茶樓逐漸被取代。過去,老伯伯提着鳥籠,與朋友邊喝茶邊談笑風生;鳥聲、人聲、叫賣聲散佈於空氣間,不顯嘈雜,只覺和諧;一碟碟精緻的點心,芳香四溢……如今,這一切景象都漸成為電視上的一齣剪影,一段記錄,一個回憶。對於茶樓專有的“點心”一詞,有人美譯為“點觸心靈”。李龍昌敬業樂業的精神,使每位食客都能在“飲茶”中找到閒適,感受茶樓給予他們溫馨的一刻。
在澳門過活近70載的李龍昌,儼如是澳門歷史的一位見證者,在他生活和工作的環境中,體會着澳門由一個平淡的小城發展成一個繁華的都巿。退休近10年,他現今由3名子女供養晚年,生活優遊自在,好不快活。每天下午,跟一班老朋友相約盧九花園談天說地,暢論古今。言語間,李龍昌總能表現他樂觀、認真工作的性格。
一個人畢生從事同一行業數十年,雖然沒有賺取家財萬貫,但一份堅持,一份執着,一份樂觀,一份信念,成就了李龍昌豐裕的人生。
更新日期:2019/07/19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