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神奇女俠苦盡甘來

情繫新橋坊黎玉英

我一直都沒有機會到學校讀書,是個文盲,但因在街坊會工作,學懂了認字和寫字,結識了良朋好友,又學會了打球和唱歌。對於能夠幫助有需要的人,我感到十分高興,施比受更有福,我的生命不是最淒慘的,有人或許比我更淒慘,應該去幫助他們,做到推己及人。我經受過苦難,所以會繼續堅持下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隨着社會進步,現代女性逐漸走出傳統的框架,活出精彩的一生。年逾七旬的黎玉英女土,可說是澳門老一輩女性中的表表者。黎玉英在新橋區住了72年,從沒有想過要搬往澳門其他地區,她的生命隨同那份純真的情感,已深深地紮在新橋這片土地上。

黎玉英在新橋有一個很厲害的外號──“神奇女俠”。這個稱呼,很多新橋老街坊都知曉;這個稱呼,隱藏了一個苦盡甘來的生命故事……

父母雙亡 與爺爺相依為命

黎玉英童年時代,正值日本攻打香港,當時1元也買不到4兩米,生活十分艱難。她家時常買粟米粉煮粟米糊吃;有時候到處撿米,儲起一堆再煮來吃;沒有菜時,只有挖些“蚝仔”,加上大石上的青苔當菜煮來吃。睡覺不像現在這麼幸福,有被子蓋,而是蓋禾草的,還有木蚤,木蚤經常在晚上跳出來咬人,令人不得入睡。

黎玉英組織各種長者活動

在家鄉,黎玉英有3個叔叔,由於當時的“三丁抽一”制度,倘若黎玉英的爸爸離開家鄉,那麼她的兩位叔叔便不用去當兵。又因為當時黎玉英的爺爺在澳門經營“黎德記棚廠”,於是在8歲時,便與父母一起從肇慶來到澳門定居,一家人居住在棚廠。當她的爺爺和爸爸搭建棚架時,黎玉英要幫忙搭棚、收拾東西、幫師傅們傳遞長竹竿或短竹竿等雜務;黎媽媽則處理家務及為家人和師傅們煮飯。後來,黎媽媽為了幫補家計,去了做賣菜生意。

來澳不久,黎媽媽生了一個女兒,從此黎玉英就多了一位妹妹。可惜的是,與妹妹相處約短短兩年的光陰,妹妹便以10元白銀賣給了水上人家(黎玉英長大後與妹妹相認了)。這是因為黎媽媽在筷子基售賣蔬菜時,有一次被雨淋濕,患了很重的傷寒,醫治了好一段時間還沒有痊癒,家中實在不能負擔更多的醫藥費,於是只好把妹妹賣給別人,換些錢來繼續治病。然而,妹妹賣掉後,黎媽媽最終還是返魂無術!

黎玉英小時候,黎爸爸曾告訴她賽狗很好看,抱着她去看賽狗。當時賽狗場與外界是被木板分隔開的,場外的人只能通過一些狹窄的隙縫往內窺看。正因此事,黎爸爸被一些黑人士兵毆打,那時的黎玉英年紀小,不懂如何處理,保護不了爸爸。黎爸爸被打致重傷,拖延不久後便去世了。從此,父母雙亡的黎玉英與爺爺相依為命,以搭棚維生。

小小年紀就要承受失去雙親之痛,縱使多麼堅強樂觀的人,也會難而接受。也許每個人的一生,都要遇上無數的困難和考驗,但黎玉英在懵懂時代就要經歷成年後才需要面對的難題。

丈夫早逝 獨力撫養九名兒女

黎玉英19歲時,黎爺爺為她撮合了一段婚姻,黎玉英的丈夫叫徐錦換,是一位水手。但幸福維持不了多久,她結婚後,黎爺爺就離開了人世。其時搭棚業逐漸衰退,一年只在國慶節才有工作,可一次的收入怎可能供整年的開支?因此黎玉英把棚廠結束了,協助打理“徐發記木糠”。“徐發記木糠”是黎玉英的家翁所經營的。黎玉英說,養豬、搭棚都是生意,需要有本錢,而做木糠則是“無本之利”,是“力量生意”,只要到木材廠取貨就行了;粗的木糠可用作柴,幼的可用作原料或製香,1亳子的木糠約有1-2斤重,利用1-2斤重的木糠能做相當多的事。

多年的婚姻生活中,黎玉英誕下了9名子女,一直與丈夫同心經營木糠生意,合力撫養子女。

然而,順心如意的日子總是比較短暫的,黎玉英35歲時,有天下雨,攤放在戶外晒乾的木糠眼看就要濕透,將血本無歸,黎玉英的丈夫為了收回木糠,令損失減到最低,冒雨拼命地奔跑搬運,終被雨水打濕乃致病倒,患上重感冒。求醫就診,望把病治好,卻被診所醫生誤診為心臟病治療,誤服相關藥物後病情惡化,送到醫院,醫院又再誤診,在雙重服用錯藥的情況下,不到三天,她的丈夫來不及留下任何言語,便永遠地離開了黎玉英和9名子女。那時黎玉英的丈夫還不到50歲。禍不單行的是,噩耗接踵而來,黎玉英的家翁與丈夫竟在同一月內逝世。

此後,黎玉英一個人獨力撫養9名子女和照顧家婆。黎玉英的家婆曾在走火中跌傷腳,醫治三年,每天醫藥費需60多元,黎玉英便靠木糠、養豬及賣香粉維生,努力不懈地賺錢,把那些不愉快的全拋諸腦後,憑着堅持就是勝利的信念,從陰霾裏走出,用“十隻手指頭”把9個子女們養育成人。

黎玉英生活照

苦盡甘來 退休生活豐盛精彩

老天爺是公平的,只要堅持和等待,付出的必有收穫。黎玉英的前半生遭遇了許多人生痛苦的事,但仍以微笑面對難題,所作出的努力、所淌下的汗水、所流過的眼淚,所承受的困苦,是沒有白費的。解決了一路上的障礙,老天爺給了黎玉英9名十分孝順、十分乖巧、十分成功的兒女。

兒女還小的時候,就經常幫母親工作,長大後,對黎玉英更是愛護有加。在子女一個個漸漸成年畢業,踏入社會工作後,黎玉英似乎完成了人生最大的使命。

多年的“忙碌”生活,使黎玉英未能習慣過於“遊手好閒”,不甘當一個“無所事事”的人。所以她退而不休,全心到新橋區坊眾互助會當義工,每當有活動均熱心協助,並參與海員會、婦聯、長者事務等……參加許多比賽,獲得佳績。

現在,黎玉英每天都會到蓮溪廟逛逛,替花草澆水完後就會到林茂塘打球,然後到街坊會工作。有時候會到永樂戲院聽歌。充實的生活,黎玉英感到十分開心,認為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

當問及為何如此熱衷街坊會的義工工作時,黎玉英表示自己一直都沒有機會去學校讀書,是個文盲,但因在街坊會工作,通過過程而學懂了認字和寫字,結識了良朋好友,又學會了打球和唱歌。對於能夠幫助有需要的人,黎玉英感到十分高興,認為施比受更有福,其他人的情況比自己更悽慘,應該去幫助他們,做到推己及人,並表示會繼續堅持下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一位新橋區長大的坊會工作者對我們說,黎玉英的體格十分壯健,力氣很好,與年輕人比較,或有過之而無不及。看她走路就可證明,健步如飛。黎玉英強健的體魄,使她在新橋得到了“神奇女俠”的外號。

黎玉英社區聯歡活動合影

事因有次要參與一個大會,梁慶庭先生也有出席,黎玉英比梁先生晚了很久才出發,但卻比梁先生早到會場。梁慶庭先生對此很佩服,便稱她為“神奇女俠”。也許這是一個最適合黎玉英的稱呼,所以很快就被新橋街坊接受,並廣為傳頌。

黎玉英做人很有原則,她說自己窮也窮得有骨氣,從不向別人賒借,從前沒錢交兒女的學費,便抬木糠去抵學費,從中不難看出“女俠”的風骨。

訪談期間,黎玉英談笑風生,使人更加明白昔日她是如何憑着堅強樂觀演繹自己的傳奇故事。在她認為自己的命是很困苦和卑賤的,儘管她相信命運,儘管她經歷多次不幸,儘管……但她卻從沒怨天尤人,依然踏實工作,幫助他人,把兒女養育成人。而今,她的兒女已各自成家,有的做小本生意,有的當護士,有的嫁到外地,兒孫滿堂。

最後,黎玉英還大方地一展歌喉,為我們高唱了兩首“飲歌”,在新橋花園融和的氛圍裏,鼓掌歡呼聲不絕。

參與聚會


更新日期:2019/03/21

作者簡介

延伸閱讀 更多專題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