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從學徒到機械技師

情繫新橋坊梁光

澳門自來水公司剛剛成立,有一項從澳門到灣仔竹仙洞鋪設水管的工程,需要運輸大批量的水管、機器和馬達。我趁這個機會從香港回到澳門工作,在來往澳門和竹仙洞的貨船上負責機械修理。雖然還是每天都要在船上,不過起碼晚上可以回到家裏,享受家庭的溫暖。

我們坐在新橋花園裏,周圍都是老街坊,坐在我面前的一位老人家今年已經年過八十,依然精神矍鑠,鶴髮童顏,高高的額頭上佈滿銀絲,連眉毛都是花白色的。他的面容彷彿裝滿了生活的經驗和澳門的歷史。他就是梁光,在澳門生活了一輩子,對澳門數十年的社會變遷非常熟悉。

少年成孤兒 茶行當送貨員

梁光生於1921年,少年時代顛沛流離。梁光家裏有兄弟三人,他排行最末,也最受寵愛。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他7歲的時候母親過世,13歲時連父親也過世了,頓成孤兒。幸運的是,有一班老街坊和親戚幫助他們三兄弟,度過了那最艱難的時刻。

為了賺錢支持生活,梁光不得不離開學校,在街坊的介紹下到了榮記昌茶行做送貨員,他每天在茶行和茶樓酒樓之間來回穿梭,送各種茶葉給茶樓酒樓。梁光憶述,當時澳門有很多大茶樓,如遠來茶樓、如心茶樓、冠男茶樓和六國飯店等等,都是榮記昌茶行的常客。梁光在榮記昌做了大概一年多時間,就發生了一件令他和榮記昌茶行想不到的事情。日本侵略軍從西江到達澳門周圍,封鎖澳門,以致四川、雲南、福建以及廣東的茶葉都無法通過陸路運到澳門,茶葉嚴重缺貨。許多茶行、茶樓在這種情況下無法生存,紛紛倒閉,大量在澳門各茶行工作的員工也紛紛失業。在這個艱難的時刻,梁光不能例外,失去了工作。

烽火燃起 賣柴為生

可幸的是,他勤勞肯幹,很快的又在澳門內港區海邊新街附近找到了一份新工作——賣柴。

賣柴是澳門的傳統行業之一,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澳門還沒有石油氣,甚至還沒有火水,一般老百姓家裏都是燒柴取火的。所以,賣柴店舖是澳門民生的基礎行業。梁光說,每家每戶都很需要柴,當時的海邊新街附近,集合了大大小小十多間賣柴店。

為甚麼賣柴店都集中在海邊新街附近呢?

這是因為,海邊新街旁邊就是內港碼頭,而澳門的柴,都是從對面的灣仔、拱北地區運過來澳門的,賣柴舖設在碼頭邊,隨時可以卸貨售賣,比較方便。梁光回憶道,當年的柴,都是從灣仔、拱北地區的樹林砍伐而來,他主要負責將零散的柴重新打包,捆紮成一大捆方便售賣。從茶葉行失業後,這本來是一份不錯的工作,可是好景不常,後來日本軍隊封鎖了灣仔和拱北,不允許任何船隻出海,連柴的貨源也就沒有了。另外,當時澳門也漸漸流行起用火水爐,賣柴店也就漸漸被淘汰。

年青時代的梁光攝於撫順

日軍封鎖澳門 機械廠當學徒

當柴行都關閉後,梁光想好好的學一門手藝,在親戚朋友的幫忙下,來到了當時很著名的“廣泗昌”機械廠做學徒。廣泗昌機械廠是澳門最大型的機械廠之一,生意遍及大陸、香港和東南亞,有製造車床、鍋爐、鑄造、鉗工、燒焊等多個工種。當年年僅17歲的梁光,選擇了做鉗工,經過4年難苦學習,終於學有所成。只是,當時國難當頭,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在梁光剛剛出師之後,日本軍隊已攻佔香港,澳門陷入前所未有的大恐慌,也由於日本軍隊的全面封鎖,澳門變成了抗日風潮中的一個孤島。沒有補給,沒有糧食,生活絕大多數陷入停頓,澳門民不聊生,生活極其艱難。

1942年難民等候同善堂施粥

梁光回憶,當時的澳門呈現了兩極化:一邊是橫屍街頭,滿街死屍,死屍多得都來不及收殯。有人甚至吃死老鼠,後來連死老鼠都被吃光了,就只能吃人。梁光當年聽說有人將人肉謊稱豬肉,賣給茶樓做叉燒包。另一方面,從香港、大陸和東南亞來澳門避難的富商、高官則是將澳門變成了他們盡情享樂的地方,福隆新街的花街柳巷,脂粉瀰漫,十月初五日街、營地大街上遍佈的茶樓酒樓,也是達官貴人們喝酒吃肉,大擺宴席的地方。這種情況下,廣大老百姓生活艱難。梁光記得,當時日本人給駐紮澳門馬匹餵食,從廣東運來了一批馬豆和干粟米,澳門政府內的愛國人士,偷偷將這批貨品運出一部分救濟災民,才拯救了一大批澳門人的生命。在這非常時期,澳門的很多舊屋也面臨危機,當時澳門絕大多數住屋都是傳統、簡陋的木屋,因為饑民們沒有錢繳屋租,以致很多房屋空置,許多饑民去拆屋,把拆下來的木頭拿去賣換取糧食。後來越演越烈,澳葡政府不得不派遣警察沿街抓人到台山區附近的集中營收押。只是,集中營條件更差,許多人被迫擠在一起,天氣悶熱,瘟疫橫行,不但沒有藥品治療,連最基礎的吃飯喝水都難以保證。大批饑民在集中營內貧病交加,嚴重的營養不良。結果有大批饑民就這樣在集中營死去。

梁光當年算是非常的幸運,因為他剛剛出師,算得上是技術工人,歷盡千辛萬苦,總算在澳門的一家捲煙廠找到了工作。說到澳門的捲煙廠,也是日據時期特有的工業。因為廣東省,包括香港的許多工廠都不再生產捲煙,就只能把工廠遷到澳門繼續開業。在捲煙廠裏,梁光負責機器維修和保養,在抗日後期,日本對澳門的控制沒有那麼嚴格,梁光負責帶捲煙機到廣州、香港等地,重新置辦當地的捲煙廠。

當時從澳門去廣州,手續非常的複雜,首先要向澳葡政府取得身份證明文件,然後到日本軍把持的海關檢驗處檢驗身體,甚至要驗血驗尿。到了廣州,也不能上岸,只能在船艙休息,待廣州方面的人來取貨。抗日的最後兩年,梁光的捲煙廠從澳門遷回廣州,他就繼續在貨船上工作,負責貨船機器部件的維修,並協助運輸各種機器來往於澳門和廣州。梁光回憶,當年去廣州,危機重重,不但天上有日本的轟炸機,河流裏有日本憲兵的巡邏艇,廣州碼頭的岸上更是密密麻麻的日本兵檢查貨物。所以梁光和澳門船員當時都是從不上岸的。每次都是凌晨從澳門起航,中午時分到達廣州港口卸貨,而在卸貨的當天下午就馬上回澳門,不在廣州過夜,以免意外發生。

中資貿易公司 當機械技師近三十載

1945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澳門終於盼來了久違的和平。梁光辭去了貨船的工作,回到了廣泗昌機械廠,這時的廣泗昌機械廠已經搬到了紅街市對面,如今的筷子基附近。但是做了兩年多之後,梁光還是很懷念當年在貨船上的生活,便在澳門往來香港航線的貨船上當機械師,負責修理貨船的機器。後來,梁光在香港找到了一份工作,在紅勘往來九龍航線的貨船上負責機械維修。

就這樣到了1951年,香港開始發放身份證,梁光拿到香港身份證後,回到澳門結婚生子,也因為有家業在澳門,而香港的工作又太忙太累,根本沒有假期,這時適逢澳門自來水公司剛剛成立,有一項從澳門到灣仔竹仙洞鋪設水管的工程,需要運輸大批量的水管、機器和馬達。梁光便趁這個機會回到澳門工作,在來往澳門和竹仙洞的貨船上負責機械修理。雖然還是每天都要在船上,不過起碼晚上可以回到家裏,享受家庭的溫暖。

梁光於北京天安門前留影

澳門自來水公司的工程結束後,梁光精湛的修理技術和他誠懇敬業的態度獲得業界的好評,中資貿易公司聘請他為集團運貨車隊的機械技師。該公司的業務遍及整個廣東,尤其是來往佛山、廣州、石岐、中山等地的長途貨運非常繁忙,運送澳門人每日生活所需的五金製品、糧食、瓜果蔬菜、海產、雞蛋、家畜等。梁光勤勤懇懇地在中資貿易公司工作了近30年,直至1984,他62歲才退休,在家安享天倫之樂。

梁光高超的修理技藝,加上他勤勞肯幹、誠實忠厚,在機械修理業界享有很高的聲譽,大家都恭敬的稱他為“光叔”。新中國成立後,他積極參與工會活動,加入了汽車機器業工會,並一直擔任要職。1972年汽車機器業工會改選,他擔任主席。該會經常參與各種愛國運動和社會活動,如國慶花車巡遊等。參加這些活動的車輛和其他機械設備,都有梁光的辛勞。梁光從中資貿易公司退休後,因年事已高,而工會事務又非常繁忙,所以也辭去了工會的職務,全心過退休生活。

回望梁光80多年的風雨歷程,有喜有悲,過去的悽慘和今天的幸福生活形成了鮮明對比。問梁光最喜歡的是甚麼時候?他回答道,就生活水平當然最喜歡現今的社會,但是社會風氣而言,他最喜歡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當時澳門人都很樸實無華,雖然生活困難,但是街坊鄰里之間的關係很好,每天都見面,打招呼寒暄,就像是一個大家庭一樣。這種社會風氣,如今已經消失不見了。

梁光自五六十年代起就居住在新橋區渡船街,這一帶是當時澳門最著名的其中一條街道,很多雜貨舖、茶餐廳都開設在這裏,人流旺盛。後來,澳門商業中心慢慢發展到了新馬路等新的市中心。如今的紅街市,也是由當年的渡船街街市搬過去的。近年來,隨着老店舖紛紛搬到人流更旺的中區,新橋區過去的興旺已不再,可是永遠不能消失的是這老區的歷史。生活在這裏的老居民的生命歷程,會永遠在我們心中,留下珍貴的集體回憶,記錄着整個澳門的過去,讓我們感慨,讓我們回味。

梁光於盧九花園留影


更新日期:2019/07/19

作者簡介

延伸閱讀 更多專題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