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水.慌——澳門水荒的歷史(1948 – 1967)

歷史回眸勞加裕

水荒,一個大家時常從老一輩口中提到的艱苦經歷,人們需要到街上的水車去購買淡水,每天只能用有限的水過活。哪麼在澳門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次水荒?水荒又是怎樣打亂居民的日常?澳門又是怎樣擺脫水荒的日子?這次我們將回顧在1948年至1967間的八次制水,了解二戰之後澳門水荒的歷史。

1948年的水荒——輪候食水的日子

1948年3月,港澳地區出現天氣亢旱的情況,導致降雨量大減,新口岸水塘乾涸【1】。由於情況不容樂觀,澳門市政廳發出公告勸喻居民不要浪費用水,並預告情況惡化的話,將會限制每日的用水【2】。不久,自來水公司經澳門市政廳同意,在4月起實施新的供水模式:室內的水喉維持供水,但管道內供應的是鹽分稍多的鹹水,可用作洗澡和清潔之用;而食用的淡水,則由公司派出水車,運到指定的二十二個地點出售,居民可按時帶水桶購買;茶樓和餐廳等用水較多的商戶,也可向公司洽購水車上門的服務【3】

在4月1日,自來水公司開始臨時供水方式,卻出現各種混亂的情況,如運送淡水的車輛和水桶不足、貨車無法駛入小巷供水等,導致大批居民在街上排隊等待,而茶樓、食肆和旅店等因缺乏淡水而無法營運,引發居民和商戶的不滿【4】。澳門旅業同業公會(今澳門旅業職工會)、建築商會(今澳門建築置業商會),以及內港區330家商戶先後向中華總商會呈請,請求出面與政府和自來水公司商討重新使用水井和恢復運載銀坑的淡水來澳,以解水荒之苦。經過商討後,澳門市政廳同意重開十九處公共水井供居民汲水,而港務局也答應協助賣水艇到銀坑運送食水,一時間內港有近百艘水艇運水【5】

水荒的日子持續大半個月,直到4月下旬迎來好消息。自來水公司表示青洲河水味道轉淡,可抽取河水供應,加上連日降雨,蓄水池儲存大量雨水,宣佈在4月27日試行恢復供水,其後在5月1日正式恢復,長達一個月的水荒告一段落,而市政廳亦下令重新填封街井【6】

抽取西江水

澳門自來水公司早期的供水,除了依靠東望洋山、新口岸水塘等水庫蓄積雨水,另一個水源是青洲河道(或前山河道)。大家或許會問,澳門位於河海交匯的鹹淡水交界,河水與海水混在一起,會不會影響飲用?

的確,青洲河道的水是帶鹽份的半鹹水,但並不代表完全不能飲用,只要半鹹水有足夠的淡水稀釋,河水的鹽度便可回落至可飲用的淡水。每年旱季過後(四、五月之後),待西江的上游降下豪雨,大量的河水隨河道南流至珠江口,此時青洲河水的鹽度回落,自來水公司便會抽取河水供應居民和儲蓄到水塘裡。因此,澳門在二十世紀中葉發生水荒時,西江水南流是緩解荒情的關鍵因素之一。

值得一提,青洲河水不是隨時隨地都能抽取的,一方面需要時常檢驗河水的水質,因為鹽度隨時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有變,另一方面是抽取時需要考慮水流、風向和天氣等因素,一旦遇上風雨天氣便無法抽取。這是為何自來水公司全年可抽取青洲河水的時間只有一百多天,使澳門的淡水供應相對不穩定【7】

圖1 青洲水廠興建中的水塔(照片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提供)。

1950年的水荒——無雨的春天

1950年的春天,燥熱的天氣令人聯想起前年的水荒,加上香港已經實施限制供水,人們已經擔心水荒重演【8】。由於旱情持續,加上儲水日漸減少,自來水公司在1950年3月5日起限制街喉的供水時間,預先減少淡水的供應,同時也嘗試提早檢驗河水,檢測河水的鹽度是否適合供應【9】。在4月初,自來水公司一度傳出西江水流入的好消息,預計可以抽取河水供應【10】

然而,西江水潮未如預期流至澳門,而天亦未有降下大雨,政府和自來水公司宣佈在4月12日起進入第二級制水,採取與1948年水荒相似的措施,室內的水喉供應鹹水(每立方米0.34元計算),而售水站出售食用淡水(每立方米0.58元),每日上午八時至下午六時出售【11】。制水令宣佈後,居民和商戶紛紛拿出大大小小貯水的容器,如酒桶、水桶、電油桶、火水罐、瓦缸等,趁在制水之前自行貯水,而平日無人問津的瓦缸和火水罐,一夕之間成為全城最搶手的商品【12】。除了砂煲罌罉被「炒」起來,一些投機份子也前往銀坑和內地運載淡水到澳門出售,而政府其後也暫時批准在十四號碼頭售水【13】

在4月尾,西江上游下起大雨,洪流順河道南至澳門,河水的味道轉淡,公司開始抽取河水,最終澳門在5月5日起解除制水令,恢復正常供水,同時亦禁止外來水入口【14】

1955年的水荒——一次漫長的水荒

1950年初的水荒結束後,澳門在數年之間沒有鬧水荒,雖然居民用水量呈上升的趨勢,但水塘的儲水仍然足以應付耗水,渡過1951年至1954年的旱季,這並不代表水荒的威脅結束了。在1955年1月3日,自來水公司召開一場記者會,向居民公佈一個可怕的消息:澳門的儲水量僅能使用七十天,但下一次抽取河水的日期估計要等至少一百天(換言之,全澳門居民只能依靠七十天的儲水量來捱過一百天),因而希望居民減少用水,否則將實行限水措施【15】。然而,當時人們萬萬沒有想到,這場水荒竟然是漫長的五個月之久!

在1月15日,自來水公司開始初步的限制措施,先是限制在台山、筷子基、青洲等地免費街喉的開放時間【16】。其後,限水令進一步擴大至自來水用戶,在2月1日起,用戶需要減少用水量,若發現超標,先予以警告,再犯者即割斷水喉,直到限水令解除為止【17】

在制水令實施後,由於開放的街喉數量減少,而且僅在上午供水,各處售水站、水喉和街井都大排長龍,氣氛充滿一股「火藥味」,擔水的人為了爭水而發生口角和打鬥。在2月11日凌晨兩點,一名擔水妹和兩名小孩帶著六個火水罐來到港務局大樓附近的街井擔水,但一個擔水婦人認為小孩無資格取水,兩人因而吵起來,不久雙方的「姊妹」們拿著擔竿到場,互相謾罵,大戰隨時一觸即發,幸好值班的水警趕到現場,兩幫擔水妹的衝突才得以平息【18】。這場街頭上的衝突無非就是擔水妹「爭飯食」,由於用水緊張,水價也隨之水漲船高,送水工從原本每月只有兩三元的收入,一下子倍增至每天可賺四、五元,送水工和擔水妹成為熱門行業,不少人穿梭各處街井、私人住宅的古井或郊區打水,借水荒大賺一筆,茶樓、泡水館、理髮店也以出售淡水來加價【19】

圖2 澳門水荒時人們在擔水回家。

制水令發佈後兩個月,天沒有降下大雨,河道的水亦未符合飲用的條件,水荒卻日漸嚴重,菜田的農地被日光曬至乾裂,連井水也被掏到乾涸,不單是人口稠密的澳門半島,氹仔亦同樣出現水荒【20】。由於水荒未見有任何改善,水塘的儲水也幾乎見底,儘管4月初曾經降下大雨,為人們帶來一線轉機,但雨量並不足以解決旱情,而水塘的儲水更只能支撐澳門居民十天的用水量【21】。面對告急的災情,澳門在4月25日起實施第二級制水,水喉改為供應鹹水,公司在街上開放十一個售水站給居民買水【22】。除了售水站之外,居民亦絞盡腦汁開拓新的水源,人們紛紛重開封閉多時的水井,也有人前往氹仔和路環的山上取水,再運到澳門出售圖利【23】。水荒的旱情持續至5月初,澳門迎來幾天的大雨,加上河水鹽度降低,自來水公司能夠抽取河水,最終這場為期五個月的水荒在5月12日解除,淡水供應重新恢復【24】

1955年的水荒可說是澳門居民經歷的漫長惡夢,居民每天浪費大量時間和體力來尋找和輪候食水,為了“撲水”而身心疲累;而公司和商戶也花錢僱用送水工和貨車運水,造成相當損失。

1958年的水荒——突如其來的六日水荒

經歷過1955年的水荒後,自來水公司隨即著手修繕和改建新口岸水塘,一方面減少儲水的流失,另一方面是增加儲水量,期望能解決澳門的供水問題【25】。考慮到水塘的面積廣闊,加上不妨礙日常供水,水塘的工程分多期進行,第一期先在1957年進行,其後開始第二期的工程【26】。另一方面,澳門在1956年和1957年頭的旱季都沒有出現嚴重的水荒,人們都希望水塘的工程完工後,一切便好起來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水荒重新喚起人們的恐懼。

在1958年春季,澳門地區頻頻下雨,加上河水鹽度降低,自來水公司順利抽取淡水儲備在水塘裡,相信這一年不會發生水荒【27】。然而,在5月份卻罕見地沒有下大雨,而河水又因鹹度問題而不宜抽取,水塘的儲水日漸減少,只能應付二十多天的用水量【28】。有見及此,自來水公司在6月12日起緊急實施制水,每天僅供水四小時(由上午7點半至11點半),包括所有免費街喉和售水站,如果無法在這段期間取水,則只能到二龍喉或青洲水廠的水站取水【29】。過去的水荒時,公司曾經改為供應鹹水,但考慮到鹽份容易留在喉管,造成損壞,因而不再在自來水管道供應鹹水。制水令來得非常突然,令人防不勝防,一時間全部居民趕到街喉和售水站,爭取在四小時內取水。儘管限水令在6月18日起解除,時間不足六天,但這次水荒卻令居民對自來水公司和政府深感不滿,要求拿出實際的改善措施【30】

為了解決翌年供水緊張的問題,澳門市政廳和自來水公司採取多項措施:第一是繼續水塘的工程,增加水塘的儲水量;第二是解封部分的水井,增加水源;第三是勘探地下水源;第四是向內地政府請求修建管道抽取西江水【31】。在1958年11月,鑽井的團隊帶著機器抵達澳門,他們先在高士德大馬路和俾利喇街交界的空地,以及六和水塘舊址勘探,後又在馬交石嘗試,但都無功而還,標誌着尋找地下水源的希望告吹,唯一的出路只有向內地政府請求供應西江水【32】

1959年的限制——在乾涸中等待轉機

澳葡政府在1958年向內地請求供水,這不僅是澳門長年受水荒困擾,也與前山修建水閘有關——在1958年10月,中山縣政府在前山修建水閘(今中聯珠圍海堤的一部分),防止西江河水泛濫,但這也可能阻礙西江水南流澳門,影響日後在青洲抽取河水供應【33】。因此,自來水公司考慮修建連接前山水閘的管道,以及在灣仔的竹仙洞和銀坑興建水庫,並請求中華總商會代向中山縣政府商討,商會代表馬萬祺、陳直生與自來水公司代表前往中山縣討論【34】。經過多次討論後,在1959年1月,廣東省當局及中山縣當局允許修建竹仙洞和銀坑兩座水庫,而在水庫竣工之前,自來水公司臨時修建一條接駁前山水閘的輸水管,暫時解決澳門居民用水緊張的情況,公司隨即準備輸水管與水庫的工程【35】

雖然內地政府的回應為澳門供水的問題帶來一線曙光,但距離黎明仍然是漫漫長路,不論輸水管或水庫的工程都需時建造,有見及此,澳門在1959年1月16日起實施限水令,一方面自來水用戶按照水錶度數限制用水,另一方面縮短街喉的供水時間【36】。限水令實施後,各個水站和街喉出現輪候的人龍,因爭相恐後而口角和打鬥時有發生,甚至有擔水婦人因生計而輕生的慘情【37】。自來水用戶雖然不用上街,但也為隨時超標而提心吊膽,在3月上旬全澳門8,000家自來水用戶之中,已有上千戶超標被警告,有十五戶更因兩度超標而停水一個星期【38】。另外,一些騙徒和賊人也假冒抄錶員騙取水費或入屋行劫,更有惡霸在深夜佔據免費街喉,向取水的居民勒索【39】。這次限水令一直延續至1959年6月,自來水公司從青洲河道抽取足夠的儲水後,終於在6月5日解除長達五個月的限水令,供水終於恢復正常【40】

在水荒期間,前山水閘的輸水管與灣仔兩座水庫的工程如火如荼地趕工。在1959年8月5日,青洲水廠的抽水機房與前山水閘的輸水管成功接駁,整條輸水管長達300多米,由14寸口徑的鐵管組成,經試行後可隨時從水閘抽取河水供應澳門【41】。一個月後,竹仙洞水庫在9月基本竣工,最大儲水量達到240萬立方米,設有管道把淡水直接輸往新口岸水塘,而銀坑水庫亦趕在年底完成【42】

圖3 竹仙洞水庫。

在1960年初春,新口岸水塘因修繕漏洞無法大量儲水,加上天氣亢旱的關係,儲水量降至5尺(約1.5米),一度引起居民擔憂隨時限水,直到3月8日中午,竹仙洞水庫正式輸往青洲的自來水廠,再直接供水給用戶,而相較於以往從內港抽取的河水,竹仙洞的淡水鹽度遠低於河水,入口更清甜【43】。至於銀坑水庫,則在5月左右完工,其儲水量達140萬立方米【44】。據當時自來水公司的統計,澳門約有十五、六萬的人口,每年耗水約220萬立方米,而修建水庫的中山縣工程人員表示,竹仙洞和銀坑水庫每年合計可供320萬立方米的淡水,相信澳門無需再擔心食水的問題【45】。隨著兩座水庫運作,加上自來水公司在前山和內港河道抽取淡水,三管齊下,水塘的儲水達到17尺(約5.83米),創立歷史新高【46】

高地供水的問題

在二十世紀中葉,澳門居民的供水困難可不單只有水荒,居住高地的用戶,包括龍嵩街一帶(崗頂)、鏡湖馬路一帶、西望洋山、紅窗門等,時常發生供水緩慢的問題【47】。在水荒發生期間,高地的自來水用戶更因為水壓過低而沒有水供應。一方面原因是1960年代起自來水用戶增加,另一方面在於公司未有更新供水的管道,導致供水速度緩慢。因此,自來水公司在1960年代更換自來水管道,並在1970年在東望洋山修建高壓水塘來增加水壓,改善高地的供水問題【48】

1963至1964年的水荒——罕有的一年兩限水

竹仙洞和銀坑水庫的運作之後,大大改善了澳門供水的情況,即使1961年和1962年同樣乾旱,供水的情況沒有出現緊張,但並不代表供水問題自此一勞永逸。在1960年初期,澳門人口持續增加,而自來水用戶也增至過萬戶,居民的用水量只會愈來愈大【 】。與此同時,廣東地區在1962年下旬出現罕見的旱災,天氣異常亢旱,炙熱的天氣奪走地上的水分,不但是澳門的水塘,連內地的水庫也漸漸出現乾涸。

早在旱情高峰之前,澳門自來水公司已經有所行動,在1962年10月向珠海縣政府請求,增建另一條連接前山水閘的輸水管,不久珠海縣同意工程,並在12月31日動工【50】。工程大約花了兩個月,在1963年2月3日開始從前山水閘抽取河水,希望雙管齊下提供食水給澳門【51】。原以為只要輸水管建成,一切便好起來,但實情卻沒有甚麼改善,因為連水閘內的水也是鹽度超標,無法供應【52】。既然雙管不足夠,那麼再增建多一條輸水管,這次是增建多一條連接竹仙洞水庫的輸水管,增加水庫的供水量【53】。儘管珠海縣允許新的工程,但修建管道還是要花一些時間,眼看水塘的儲水量低到嚴重水平,自來水公司在澳門市政廳的同意下,在2月25日起實施制水,所有自來水用戶、商戶和機構限制用水,而公共售水站和街喉也縮減開放時間【54】

正如過去的水荒一樣,限水令提出之後,伴隨而來是恐慌的居民、輪候的人龍、街喉前的爭執和衝突、騙徒和惡霸藉水荒圖利,出現各種因缺水而生的混亂【55】。黑沙環和新口岸是其中一處受災較深的區域,因為該區設有大片菜地,但久旱不雨的天氣之下,田地被曬至龜裂。在限水期間,政府和自來水公司禁止用戶澆灌,不論是在花園裡淋花或是灌溉菜地,經勸戒後再犯,將要面臨停水的處罰【56】。因此,菜農們只能想盡辦法另覓水源灌溉,一些人挖掘水坑蓄水或遠赴離島打水,也有人到新口岸和漁翁街的水塘偷水,而一些惡徒見到菜農求水心切,借機霸佔水井向取水的人索取「水費」【57】。氹仔和路環的水荒同樣嚴峻,當地的水塘已告乾涸,多口水井都被淘到見底【58】

在3月11日,竹仙洞水庫的新輸水管開始正式供水,但在這場旱情中,不過是杯水車薪,無法改變水荒的情況【59】。踏入四、五月,澳門迎了數次豪雨,而前山河水的鹽度間中降至可飲用的水平,加上灣仔的兩座水庫供水,稍稍緩和水荒,自來水公司向居民增加供水,亦放寬部分超標用戶的處罰,讓居民看到解除制水的一絲希望,但旱情尚未過去,隨時再次陷入危險水平,因而公司一直未敢解除制水。直到7月,澳門的儲水量增加至安全的水平後,自來水公司終於宣佈8月1日解除這場五個多月的限水令【60】

限水令解除後,新口岸水塘的儲水量在8月時一度達到最高鋒的19尺(約6.33米),但1963年是大旱之年,過往夏季雨水豐富,但這年卻因旱情而雨量大減,河水也因為鹹度過高而無法抽取,在10月時達到令人擔憂的地步【61】。有見旱情愈發嚴峻,政府和自來水公司擔心儲水無法撐到翌年初春西江水至,加上前山水閘擴建水閘的工程和灣仔兩座水庫的維修,短期內無法供水給澳門,於是作出一次罕見的決定——在12月9日實施制水令,方式與2月份一樣【62】。這次命令不但是一年內第二次制水,同時也較過去的限水令要早得多。這次限水令一直維持至翌年(1964年)6月13日,水塘的儲水量到達12呎(約4米)才宣佈解除【63】

1967年的水荒——動蕩下的限水令

在1963年的水荒期間,澳門市政廳和自來水公司除了應對當前缺水的形勢,他們亦考慮如何避免日後再出現嚴重的水荒。

在1963年5月29日,澳門市政廳市政委員會舉行會議,討論如何解決今後的供水問題,委員們認為新口岸水塘的儲水量已經不敷應用,提出在澳門增建一座新水塘,其規模與新口岸水塘相約,而地點暫定在南灣的亞馬喇圓形地(今亞馬喇前地)與西灣網球場之間,在那裡修建一道堤基【64】。澳門市政廳把計劃通知自來水公司,並就此作討論。然而,自來水公司卻反對興建新水庫,認為工程浩大且費用高昂,他們提出修建一條連接前山水閘的二十四吋口徑輸水管道,增加從內地的輸水量,才是真正有效解決水荒的方法【65】。雙方就修建新水塘的事宜作多次商討,其中一個爭議的地方是開支,自來水公司表示工程成本要耗資遠超出公司的負擔,要求政府支持一半的開支,更直言如果政府強逼建造新水庫,自來水公司寧願放棄供水專營權【66】

當市政廳和自來水公司為新水一事拉鋸之際,自來水公司也一直推動修建前山水閘的輸水管工程。由於修建輸水管需要珠海縣的同意,澳門方面在中華總商會的協助與內地當局談妥,但仍然不少技術問題需要協調【67】。珠海縣政府曾經提議改為修建一條小河道,從前山以上的地區供水到澳門附近,再讓自來水公司的管道抽進水廠內,這樣能避免淡水滲入鹽份或其他雜質【68】。最後,珠海政府和自來水公司採用輸水管道的方案,而工程開支則由自來水公司向政府貸款澳門幣90萬元【69】。隨著輸水管道落實,澳門市政廳宣佈撤銷開支巨大的新水塘建築計劃【70】

在輸水管工程動工之前,澳門在1966年10月起出現旱情,水塘的儲水量開始銳減【71】。在1967年初,新口岸水塘的儲水量不足6尺(約2米),到達危險水平,因此澳門市政廳宣佈在1月18日起試行分區制水。有別於過往全市制水,這次制水將把澳門分為兩區,以新馬路和殷皇子大馬路為分界,界線以北包括新口岸、荷蘭園、巴素打爾古街、新橋區、台山區與關閘等地,逢雙日供水廿四小時(上午九點至晚上九點),界線以南包括西灣、下環街和媽閣等,逢單日供水【72】。政府呼籲居民們盡力節省用水,如分區制水的成效不佳,不排除進一步限水。雖然這次制水令較過往的稍為寬鬆,但仍然有人因爭水而發生流血衝突【73】。在農曆新年和復活節期間,自來水公司曾經短暫恢復全日供水,以解居民節慶時的用水之切【74】。在3月尾,西江的洪水南流至澳門,河水鹽度大減,自來水公司抽取河水使儲水量大增,最終於1967年3月29日解除制水令【75】

回到輸水管的興建上,工程在1966年底興建,但因「一二三事件」的關係而一度延後,直到1967年4月動工,希望趕在年底前完成【76】。經過大半年時間,前山輸水管在1968年1月25日正式啟用,新管道可隨時從內地河道汲取淡水,擺脫過往只能等待西江水南流才能抽取內港河水的情況【77】。前山輸水管道在1968年啟用之後,澳門市甚少再出現長時間制水的情況,儘管偶有供水系統故障導致短暫限水,但長達幾個月的鬧水荒已經成為澳門的歷史了。

氹仔和路環的水荒
在1968年之後,澳門半島(澳門市)的供水問題基本上解決,再也沒有發生長時間水荒,但氹仔和路環地區仍時有發生水荒【78】。大家必須知道,澳門半島的供水是由澳門市政廳把專營權給予澳門自來水公司經營,而離島區的供水經營是由海島市政廳營運。因此,即使澳門半島在二十世紀中葉迅速進入「自來水時代」,但離島區仍有不少居民依靠水井或山泉取水【79】。直到1985年,澳門自來水公司與澳葡政府簽訂新的供水專營合約,離島區亦被納入專營範圍中,自此澳門半島、氹仔和路環的供水才逐漸同步發展【80】

圖4 連接中國內地與澳門的原水管道。

注釋:
1. 〈本澳食水不虞缺乏 五月間抽水製鍊〉,載於《華僑報》,1948年3月18日,第3版。
2. 〈天旱不雨食水貯量銳減 市政廳勸吿市民勿浪用水 本月內如再無雨水 可能施行鐘點限制〉,載於《華僑報》,1948年3月22日,第3版。
3. 〈四一起實施新辦法 自來水公司預防食水缺乏 分浣洗水與食水兩種供應〉,載於《華僑報》,1948年3月28日,第2版;〈限制食水辦法明日切實執行 如需多量食水可向公司購之〉,載於《華僑報》,1948年3月31日,第3版。
4. 〈大旱降臨澳門食水問題嚴重 港務當局與自來水公司允准 運銀坑水接濟 商會代商人請求之結果〉,載於《華僑報》,1948年4月4日,第3版;〈僑胞紛函商會請求 轉請當局揭封用井 水荒嚴重非迅速解决不可〉,載於《華僑報》,1948年4月6日,第3版
5. 〈大旱降臨澳門食水問題嚴重 港務當局與自來水公司允准 運銀坑水接濟 商會代商人請求之結果〉,載於《華僑報》,1948年4月4日,第3版;〈水荒嚴重!市廳長答應考慮 揭封食井 市廳開會討論辦法 劉柏盈等堅决請求〉,載於《華僑報》,1948年4月8日,第3版;〈市政廳委員商討結果 揭封街外食井十九處 屋內食井揭封仍待商討違者便是犯法〉,載於《華僑報》,1948年4月9日,第3版;〈水旱聲中話銀坑〉,載於《華僑報》,1948年4月15日,第3版。
6. 〈澳門水荒解决 五一照常 供應食水 廿七日起試放三天〉,載於《華僑報》,1948年4月25日,第5版;〈全澳昨日起 照常供給淡水 連日大雨蓄水大增〉,載於《華僑報》,1948年4月27日,第8版;〈水荒已解决 市廳命令 塡封街井 如有擅自揭封 查出後决處罰〉,載於《華僑報》,1948年5月27日,第5版。
7. 李娜與宋華編,《源流:珠海對澳門供水口述史》(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第9頁。
8. 〈天氣奇旱!自來水公司將發表通知書 勸吿市民勿浪用食水 儲水雖多亦應有所戒備〉,載於《華僑報》,1950年3月3日,第5版。
9. 〈昨日上天初降甘霖 制水可望不再加緊 公司方面積極進行泵西江之水〉,載於《華僑報》,1950年3月11日,第5版。
10. 〈今日全澳街喉 開放時間暫未更改 吹南風有助於泵水應用〉,載於《華僑報》,1950年4月1日,第5版;〈泵水化驗成功 街喉限制 數日內可望取銷[消]〉,載於《華僑報》,1950年4月4日,第5版。
11. 〈全澳明日開始 更改供水辦法 屋內喉只供應鹽質用水 指定十個水站供給食水 勸吿市民節省用水 通衢大道遍貼啟事〉,載於《華僑報》,1950年4月11日,第5版。
12. 〈制水前夕 貯水器具吃香了〉,載於《華僑報》,1950年4月12日,第5版。
13. 〈投機份子 運凉水來澳 公司暫不干涉〉,載於《華僑報》,1950年4月15日,第5版;〈當局暫時特准 運食水來澳 規定在十四號碼頭發售 制水取消立即恢復禁止〉,載於《華僑報》,1950年4月17日,第5版。
14. 〈本澳二級制水 週內可撤銷 泵水工作日趨順利〉,載於《華僑報》,1950年4月30日,第5版;〈自來水公司明日宣佈 取消制水 天氣轉變大量泵水〉,載於《華僑報》,1950年5月4日,第5版;〈今日起取消制水 食水照常供應 外來水恢復禁止入口〉,載於《華僑報》,1950年5月5日,第5版。
15. 〈月來天氣亢旱水塘存量日减 公司擬八項節省辦法 呼籲居民勿浪用食水 水塘存量只足供七十天須分一百天用 居民倘不合作節省困難問題便將發生 將來可能將平日用額月減百分之三十〉,載於《華僑報》,1955年1月4日,第3版。
16. 〈天旱雨少水荒日益嚴重 廿一個平民免費水站 開始實行輪流停供水 每次規定七個站停供食水期間半個月 住宅內水喉如常供應將限制月耗水量〉,載於《華僑報》,1955年1月16日,第3版。
17. 〈限制食水今日起正式實施 各售水站開放六小時 申請裝水鏢[錶]暫行停止 凡新屋宇欲裝較水喉須俟制水解除後 兩月前裝較者不在此限但仍限用水額 免費水站每日開放六時七個站今停開〉,載於《華僑報》,1955年2月1日,第3版。
18. 〈水荒嚴重下特殊事件頻發生 不法者偷啟滅火用喉 破壞制水法决予嚴處 呼籲居民合作發覺爆喉事件速報修理 照顧貧民廿一個免費站取消輪停辦法〉,載於《華僑報》,1955年2月12日,第3版。
19. 〈水荒嚴重下特殊事件頻發生 不法者偷啟滅火用喉 破壞制水法决予嚴處 呼籲居民合作發覺爆喉事件速報修理 照顧貧民廿一個免費站取消輪停辦法〉,載於《華僑報》,1955年2月12日,第3版;〈售賣淡水開始以後 各售水站輪水排長龍(附按) 担水工人活動不少車工轉車水 有以井水居奇出售每担二三毫〉,載於《華僑報》,1955年4月27日,第3版。
20. 〈二期制水快要實現 氹仔地區亦發生水荒 市內食井大部已亁涸 用水超過限額公司决執行處罰 呼籲市民合作冀渡過嚴重難〉,載於《華僑報》,1955年3月20日,第3版。
21. 〈經旬不雨水量復減 泵取河水目前未開始 售賣淡水有實施可能 目前水塘存水約僅足十天之用 居民應加緊節省以求渡過難關〉,載於《華僑報》,1955年4月18日,第3版。
22. 〈水荒嚴重多年僅見 水塘存水量不及一尺 今晨起分站發售淡水 今晨八時以後 水喉轉供鹹水 水上居民食水 岸上水站購取 避免輪水爭執 加派稽查巡視(附按) 分十一個站供應每角可購五担 用水多店戶領簿記賬按月收費〉,載於《華僑報》,1955年4月25日,第3版;〈加强制水漸形緊張 輸水者衆各站排長龍 市內水井紛自動啟用 照目前耗量水塘存水足一月用〉,載於《華僑報》,1955年4月28日,第3版。
23. 〈當局重視居民衞生 調查市內自揭對水井 食用井水易患傳染病加緊防範 水源供應畧增淡水售價漸穩定〉,載於《華僑報》,1955年5月5日,第3版。
24. 〈水荒威脅完全解除 淡水供應今凌晨恢復 連日河水轉淡前晚起吸取成功 昨電台播放消息市民額手稱慶〉,載於《華僑報》,1955年5月12日,第3版。
25. 〈永久解决食水問題 計劃修建新口岸水塘 加高堤基補賽漏洞需費二百萬 延荷工程師設計年內或可動工〉,載於《華僑報》,1955年6月22日,第3版。
26. 〈新口岸貯水塘工程 第一期修理週內完工 須經過測騐是否可以防止漏水 倘有實效其餘工程方繼續進行〉,載於《華僑報》,1957年5月16日,第3版;〈修建水塘工程進行中 居民須合作節省用水 近週來或因天寒消耗水量畧減 如能繼續下去則可免重施制水〉,載於《華僑報》,1958年1月10日,第3版。
27. 〈抽貯河水初度已成功 今年食水問題已解决 目前河水鹹度減隨時開泵抽貯 閙水荒問題今後可免再有出現〉,載於《華僑報》,1958年4月9日,第3版。
28. 〈水塘存量少水荒形成 制水情形有可能重演 公司方面向居民呼籲節省用水 有關施行節省辦法刻在研究中〉,載於《華僑報》,1958年6月11日,第3版。
29. 〈抽河水困難水塘存量減 定今日開始實施制水 每天供水只限四小時 由上午七時半至十一時半供應 公司呼籲居民合作以渡過難關 非供水時間公司設兩水站售水〉,載於《華僑報》,1958年6月12日,第3版。
30. 〈水荒終被捱過 明天全開放 西潦續漲汲水量豐為其主因 亡羊補牢釜底抽薪才是辦法 盼望公司此後須作預防措施〉,載於《華僑報》,1958年6月17日,第3版。
31. 〈解决本澳食水來源 進行測勘開鑿深水井 地點在綠村附近六和水塘舊址 英專家將抵澳應用機械已搬往 四項解决水荒辦法將陸續實施〉,載於《華僑報》,1958年11月20日,第3版。
32. 〈井工程專家抵澳 開鑿深水井近已進行動工(附圖片) 昨鑽第一穴深達九十尺水源未符理想 準備再鑽深二百尺泉源豐富即可成功 鑿井汲水辦法如實現澳食水可望解决〉,載於《華僑報》,1958年11月23日,第3版;〈開鑿深井取水辦法已瀕絕望 建築竹仙洞水庫事在必行 中山當局允協助趕速完成(附按) 預算每年所獲水量足供全澳用量有餘 避免天旱影响市內被封水井悉行揭封〉,載於《華僑報》,1958年12月6日,第3版;〈鑽穴探水源首次失敗 現轉馬交石再事測探 求取深井水源成功希望甚輕微〉,載於《華僑報》,1958年12月9日,第3版。
33. 〈前山水壩近完成階段 澳食水來源將有問題 伸長水管通過水壩未悉能否實現 沙梨頭河面將改觀應早另闢港口〉,載於《華僑報》,1958年11月6日,第3版;李娜與宋華編,《源流:珠海對澳門供水口述史》,第22頁。
34. 〈銀坑竹仙洞築水庫計劃 中山縣當局允予協助 商會議席上馬萬祺報吿會商經過〉,載於《華僑報》,1958年12月6日,第3版。
35. 中山縣當局最初並不同意修建前山水壩的輸水管,因水壩內的儲水是用作灌溉附近的大片農地,但因澳門水荒問題嚴峻而允許修建水管。參見〈在祖國人民的關懷協助下 本澳水源供應今後將不虞缺乏 何賢昨偕代表赴岐與中山縣首長再度洽商 雙方意見一致决定修築竹仙洞和銀坑水庫 在修築水庫期中臨時在前山水壩駁水管供應本澳用水〉,載於《華僑報》,1959年1月3日,第3版;〈粤省第一書記陶鑄 昨臨拱北商談澳食水 制水問題短期可解决 澳各界代表應邀往談一切完滿 裝水管入水壩抽淡水實現期近〉,載於《華僑報》,1959年1月24日,第3版。
36. 〈水源缺乏中限額用水今起實施 各區街喉開放時間再縮短 水公司列出節水八項辦法 呼籲市民合作切實節省用水避免虛耗 下月中旬核計用量發覺超額執行處罰〉,載於《華僑報》,1959年1月15日,第3版。
37. 〈公喉縮短供水 爭水頻起糾紛 連日六七宗鬧上警署〉,載於《華僑報》,1959年2月14日,第3版;〈生活迫人,又遭惡勢力欺壓!担水婦服木虱藥自殺(附圖片) 服後吐嘔呻吟隣居報警送醫院救治已無事〉,載於《華僑報》,1959年3月23日,第3版。
38. 〈全澳八千餘家用水户 用水超限額數達千家 十五家兩度超額已被罰停供水 俟一週期滿始派員將水喉駁囘〉,載於《華僑報》,1959年3月6日,第3版。
39. 〈水喉電燈公司應出辦法 澳門住户亦應提高警覺 提防假冒 藉抄鏢入屋行窃案發生過 一張收條冒收水費亦有人〉,載於《華僑報》,1959年3月28日,第3版;〈惡霸盤據免費街喉勒收錢財 淸晨挑水者多受其害已有人投訴警廳請求取締 ……駁喉吸西水工程尚待施行居民仍須節省用水……〉,載於《華僑報》,1959年4月9日,第3版。
40. 〈今起解除限額用水 平民免費街喉一律按照平日時間開放〉,載於《華僑報》,1959年6月5日,第3版。
41. 〈由靑洲直達前山水壩內 接駁水管成功 明天開始試抽吸壩內河水 如認為滿意卽將長期取用〉,載於《華僑報》,1959年8月6日,第3版;〈水塘存量目前極充裕 水壩輸水管暫未啓用 一切有關工程已完竣隨時可抽水〉,載於《華僑報》,1959年8月15日,第3版。
42. 〈竹仙洞水庫最近建築完成 擬趕及國慶節日開始供水 銀坑水庫定下月興築决趕于歲底竣工 本澳食水永遠解决目前水價不致增加〉,載於《華僑報》,1959年9月26日,第3版。
43. 〈水塘存水減少 水公司經有解釋 因堵塞漏洞不能增水量 竹仙洞山泉隨時可供應〉,載於《華僑報》,1960年2月24日,第3版;〈食水難題從茲解决 竹仙洞山泉昨正式輸澳 經化騐後證明鹹度最低味帶淸甜〉,載於《華僑報》,1960年3月9日,第3版。
44. 〈銀坑水庫工程全部建成 銀坑山泉可輸竹仙洞 兩泉滙合再由前山供應本澳〉,載於《華僑報》,1960年5月10日,第3版。
45. 〈銀坑水庫工程全部建成 銀坑山泉可輸竹仙洞 兩泉滙合再由前山供應本澳〉,載於《華僑報》,1960年5月10日,第3版。
46. 〈水塘存水達最高紀錄 足供應全澳一年食用 銀坑水庫山泉開始加入輸澳〉,載於《華僑報》,1960年8月6日,第3版。
47. 〈自來水用戶今年大增 高地住宅區輸水緩慢 公司解釋輸水管負担不來〉,載於《華僑報》,1962年5月23日,第3版。
48. 〈敷設大水管工程完成 改善供水快實現 今後高地用戶將不致無水供應〉,載於《華僑報》,1962年9月12日,第3版;〈松山建高壓塘 積極敷設水管〉,載於《華僑報》,1970年2月26日,第4版。
49. 〈自來水用戶今年大增 高地住宅區輸水緩慢 公司解釋輸水管負担不來〉,載於《華僑報》,1962年5月23日,第3版。
50. 〈自來水公司呈請珠海縣政府 增設大水管輸水來澳 本澳人口增加每日輸來食水不夠用〉,載於《華僑報》,1962年10月7日,第3版;〈增加水源改善供應 加設通前山水壩大水管 珠海當局已同意水管運到卽安裝〉,載於《華僑報》,1962年10月14日,第3版;〈在前山水壩內築水管 輸淡水來澳工程開始 珠海縣當局答允農曆年底前完成〉,載於《華僑報》,1962年12月31日,第3版。
51. 〈澳水荒可望永遠解决 竹仙洞再增設輸水管 前山水壩近每日有水大量輸至 將來雙管齊運用水塘存量必充〉,載於《華僑報》,1963年2月5日,第3版。
52. 〈水塘存水日減 水荒益嚴重 衛生廳查封不衛生水井〉,載於《華僑報》,1963年2月6日,第3版;〈自來水公司 昨午開緊急會議 研究如何增加水源問題〉,載於《華僑報》,1963年2月24日,第3版。
53. 〈澳水荒可望永遠解决 竹仙洞再增設輸水管 前山水壩近每日有水大量輸至 將來雙管齊運用水塘存量必充〉,載於《華僑報》,1963年2月5日,第3版。
54. 〈市政廳公佈.本月廿五起 實行制水 辦法一如昨日本報所刋載 初次違犯者停水三天再犯完全停供〉,載於《華僑報》,1963年2月24日,第3版。
55. 〈限制用水實施後 爭水霸位又出現 水公司派通知書人名地址錯誤 不少用戶訴苦請求改善未獲許〉,載於《華僑報》,1963年2月28日,第3版;〈提防歹徒搏亂騙收自來水費 最近已有一宗發現〉,載於《華僑報》,1963年3月3日,第3版。
56. 〈新口岸一菜農用自來水種植 用水逾額已被長期停水 耗水太多之用戶應注意節省用水〉,載於《華僑報》,1963年3月26日,第3版。
57. 〈久旱不雨菜田龜裂 菜農爭水劍拔弩張 昨晨下雨九小時僅得水一點八公分〉,載於《華僑報》,1963年3月22日,第3版;〈郊區菜農撲水 北角水塘多事端 常因強汲水要延警守護〉,載於《華僑報》,1963年5月26日,第2版;〈新口岸出現水覇 强踞松山脚公井 汲水要收費犯衆怒被驅逐〉,載於《華僑報》,1963年6月3日,第4版。
58. 〈氹仔水荒日趨嚴重 近僅賴四口食井供應 扳山掬取坑水每担售五角〉,載於《華僑報》,1963年5月9日,第4版。
59. 〈本澳水荒獲得初步解决 竹仙洞輸水管工程完成 昨開始輸送山泉來澳供應 食水來源解决公司考慮放寬用水〉,載於《華僑報》,1963年3月12日,第3版。
60. 〈市政廳公佈今日起 取消限制用水 此次制水歷時五個多月 打破本澳制水長久紀錄〉,載於《華僑報》,1963年8月1日,第4版。
61. 〈自來水公司報吿市政廳 水塘存水量達最高峯 敷設大輸水管第二期工程在進行中〉,載於《華僑報》,1963年9月12日,第4版;〈水塘存水僅十六尺許 增加水源已急不容緩 裝駁水管入前山動工日期未定〉,載於《華僑報》,1963年10月17日,第4版。
62. 〈天旱影响 九日起實行第弍次制水 辦法與二月施行者相同〉,載於《華僑報》,1963年12月7日,第4版;〈本月下旬修建工程完竣 竹仙洞水庫可恢復輸水來澳 前山水壩加建水閘防止海水冲鹹河水〉,載於《華僑報》,1963年12月10日,第4版。
63. 〈水塘存量超過十二尺 制水今起解除 半年來水荒威脅今起不復存在 前山水壩大輸水管完成今後供水無虞〉,載於《華僑報》,1964年6月13日,第4版。
64. 〈市政委員會通過計劃 建築大水塘 築一堤壩由銅馬像至西灣網球塲 通知自來水公司派員研究〉,載於《華僑報》,1963年5月30日,第4版。
65. 〈自來水公司研究 增設輸水管通至前山 抽汲水壩內淡水供澳 建築大水塘事公司認為難行〉,載於《華僑報》,1963年6月17日,第4版。
66. 〈新水塘圖則近經繪妥費用浩大開工未有期 政府負一半費用問題市廳已加攷慮〉,載於《華僑報》,1963年9月9日,第4版;〈自來水公司曾去函市政廳表示 如必要興建一新水塘 公司惟有放棄專營權 市政廳定下週一開常會討論此問題〉,載於《華僑報》,1964年8月14日,第4版。
67. 〈市政廳記者招待會中 主委宣佈今後水源不虞缺乏 粤省政府照顧食水充分供應 增設大型水管直駁淡水區工程日內即可展開〉,載於《華僑報》,1965年4月30日,第4版。
68. 〈珠海縣答允闢一小河 運水至前山供應澳門 雙方原則同意計劃在粤方研究中〉,載於《華僑報》,1965年5月10日,第4版。
69. 〈水公司向政府貸欵 用為闢水源工程 葡京核准貸與九十萬元〉,載於《華僑報》,1966年3月13日,第4版;〈自來水公司籌備進行 敷設大口徑長輸水管 直達翠薇[微]抽汲淡河水 工程浩大全部需欵約達九十萬元〉,載於《華僑報》,1966年8月26日,第4版。
70. 〈前山淡水源源至 闢水塘計劃撤銷 因需費逾三百萬仍難永遠解决〉,載於《華僑報》,1968年1月23日,第4版。
71. 〈天氣亢旱影响 水塘存水銳減〉,載於《華僑報》,1966年3月26日,第4版。
72. 〈水塘存水跌逾危險線 十八起分區制水 公司呼籲市民合作極力節省用水 現為試辦時期劃分兩區限時供〉,載於《華僑報》,1967年1月15日,第4版。
73. 〈前山水壩内 開始有淡水供應 長輸水管工程下月底可完成 制水後因爭水打架案第一宗〉,載於《華僑報》,1967年1月29日,第1版。
74. 農曆新年的解限是1967年2月8日正午至2月10日正午,復活節的解限期為3月24日至3月27日。參見〈春節放水限制 今起全日供水 一連兩天初二午復舊〉,載於《華僑報》,1967年2月8日,第4版;〈今明全日放水 全市水頭充足〉,載於《華僑報》,1967年2月9日,第4版;〈天氣適合河水淡 水塘存量續增加 復活節期內將全日供水〉,載於《華僑報》,1967年3月31日,第4版。
75. 〈水塘存水已達足量 今日解除制水措施 裝設大水管將開始〉,載於《華僑報》,1967年3月29日,第4版。
76. 〈『一二.三』事件如解决 輸水管工程卽可動工 工程完成供水問題亦可解决〉,載於《華僑報》,1967年1月13日,第4版;〈水管通至翠微 敷設工程加緊〉,載於《華僑報》,1967年4月21日,第4版。
77. 〈珠海羣衆大力支持下 通前山水管正式啓用 每小時可抽汲內河淡水卅萬加侖 水塘存量大增今後水荒永遠解除〉,載於《華僑報》,1968年1月25日,第4版。
78. 參見〈旱象持續甘霖不至 氹仔水荒迄未解 取路環水應急治標不能治本 加工趕建水塘一勞可保永逸〉,載於《華僑報》,1970年2月2日,第4版;〈氹仔水荒嚴重 水塘漸涸居民到處撲水 食水買賣成為新興行業〉,載於《華僑報》,1982年2月28日,第4版。
79. 〈石排灣水塘啓用無期 氹仔為濟燃眉急 撥欵新闢儲水池 收集雨水山泉以供天旱挹注〉,載於《華僑報》,1970年3月19日,第4版。
80. 〈水公司六月四日與澳府正式簽約 新供水合約為期廿五年供水範圍擴至氹仔路環 戴伯勤講年來業績並解釋加價原因〉,載於《華僑報》,1985年5月25日,第4版。


更新日期:2024/03/15

作者簡介

勞加裕

從事澳門文史研究和普及工作,經營網誌“故城.回憶”。

延伸閱讀 更多專題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