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口岸艺园中,树立一座纪念葡籍土生诗人阿德的铜像。阿德原名约瑟.多斯圣托斯.费雷拉(一九一九至一九九三年),其塑像似人般高大,由本澳艺术家马若龙设计,采用纪实手法,再现阿德年青时期的形象。他坐在一座数尺高的方形基台上,穿着整齐,双手抱胸,两腿交叠,脸部神情严肃,沉思默想,园子四周空寂,不会有人打扰他,不过却显得孤独,他在想甚么?  

据介绍,阿德青少年时,家境贫困,曾在工务局、卫生局工作,及后任利宵中学秘书长,也参与仁慈堂、澳门俱乐部等多个传统土生葡人团体,并担任领导。生前更活跃本澳文化、体育及新闻事业;在新闻方面,参加过多份葡文报刊工作,包括《号角报》、《澳门人报》等;积极推动体育活动,是多个体育团体的负责人;尤其在文学创作,成绩更突出,在报章上发表诗作,一九六八年出版个人第一部诗集,之后写作不辍,结集十七部,体裁多样,除诗歌外,还有散文、小说、戏剧和歌剧,大多用古老柔美的土生方言撰写。因此种种,阿德获前澳府颁发体育、文化等功绩勋章,逝世时,在澳门葡人社群引起震动。前澳府立阿德雕像,目的是纪念阿德及澳门土生社群为澳门社会所作的贡献。 

在吴志良著的《东西交汇第一门》一书中《澳门土生诗人阿德》篇说,阿德作品“不仅带回往昔澳门的记忆和思念,更为重要的是令一种垂死方言获得新生”;并说阿德在《未来》诗中表示对前途的迷惑。这么说来,也可作塑像沉思的注释。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