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人拆毀澳門城牆,佔領塔石、沙崗、新橋、石牆街、沙梨頭等村,並築馬路。
澳葡政府下令南灣海灘進行填海造地。
Informações relevantes
Data de atualização: 2019/07/18
Surgimento e mudança da Ribeira Lin Kai de San Kio
Macau e a Rota da Seda: “Macau nos Mapas Antigos” Série de Conhecimentos (I)
Escravo Negro de Macau que Podia Viver no Fundo da Água
Que tipo de país é a China ? O que disseram os primeiros portugueses aqui chegados sobre a China, 1515
Data de atualização: 2019/07/18
同治二年(1863年2月18日─1864年2月7日)5月21日,費雷拉‧平托(João Ferreira Pinto)主持召開了政務委員會,通過一項法令,即在華政衙門中,設有兩名中文翻譯、兩名見習翻譯、兩名庭差、一名文案。需強調的是管理華人事務官僅對澳門政府負責,因此他們行事十分謹慎。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51—152頁。
費雷拉‧平托主持召開了政務委員會
光緒十二年(1886年2月4日─1887年1月23日)11月23日,金登幹(James Duncan Campbell)到達里斯本,以赫德私人代表身份與羅沙及葡萄牙外交大臣巴果羅美(Henrique de Barros Gomes)商談,葡方一再堅持要佔領對面山與撤銷清政府在澳門附近設立的常關厘卡,雙方磋商達月餘,都沒有任何結果。最後,赫德提出警告稱:“目前的大好機會是不可能再有的。如果錯過了就不會有條約,中國將永遠不肯承認葡萄牙在澳門的地位。”葡萄牙政府在探清中國政府底線後知道已無可退讓。遂準備召開國務會議準備立約。《中國海關密檔:赫德金登幹函電匯編(1870—1907)》第4冊,第431頁;譚志強:《澳門主權問題始末:1553—1993》第3章,第172—173頁。
金登幹與羅沙及巴果羅美商談
光緒三年(1877年2月13日─1878年2月1日)2月17日,氹仔一疍家女生火時不慎將用棕櫚葉建的棚屋燃著而引起一場大火,北風更加助長火勢,儘管炮台向澳門發出兩次求救信號,但均受耽擱。當地華人亦未來救助,因此損失極大:火頭燃著60間店鋪和許多棚屋,包括乞丐住處。火場面積達2萬平方米,有些造船廠亦被波及。消防水車只有一個且已損壞,一群疲憊不堪的士兵手拿水桶救火,後來警衛隊、工務局及消防監督均派出隊伍趕來救火,才將這一範圍廣泛的火災控制。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07頁;Eduardo A. Veloso e Matos, Forças de Seguranca de Macau, p. 225.
氹仔一疍家女生火時不慎引起大火
光緒九年(1883年2月8日─1884年1月27日)9月3日,議事公局花費鉅資創建的男子中心學校在三巴仔街第1號屋即聖若瑟修院內正式建立。男子中心學校由商業學校、市政學校小學部、政府小學及聖若瑟神學院小學部等四個學校合併而成。澳門土生葡人教育促進會出資捐助學校的開銷並捐贈各種學校用品。10月6日,澳門政府在《澳門政府憲報》上發佈公告,華童欲入館肄業者,自本日起,准其報名註冊。華童欲學習大西洋文者,准該學童並其父母或代理人等,於每日l2時至2時到該校教師若瑟.比唎喇(José Vicente Pereira)處報名註冊。所有報名註冊及學習西洋文者,均不取其傭金,如該學童或有貧窮者,公物會將書籍並讀書文具,一概給予。該校定於9月22日開學。該校共有4名教師和175名男學生,分為三個等級,校長為派特里西奧.盧茲(Patricio José de Luz)。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31頁;Manuel Teixeira, A Educação em Macau, p. 51稱9月6日議事公局男子中心小學剪綵。《澳門政府憲報》1883年10月6日第40號;Manuel Teixeira, A Educação em Macau, p. 52.
男子中心學校正式建立
光緒七年(1881年1月30日─1882年2月17日)11—12月,氹仔卓家村關帝天后古廟重修竣工。卓家村關帝天后古廟創建於康熙年間,近二百年來未予修繕,廟已“崩折以難支”,且“垣牆傾側”。故該廟值理卓文盛、甄業隆、林澤豪等7人發動捐款,重修並擴建該廟。《重修關帝天后古廟捐簽碑記》,轉引自鄭煒明:《葡占氹仔路環碑銘楹匾匯編》,第42—47頁。
氹仔卓家村關帝天后古廟重修竣工
同治五年(1866年2月15日─1867年2月4日)9月,工程兵出身的澳督阿穆恩主持的望廈炮台(又稱蓮峰山炮台)重建工程完工。該炮台重建始於1864年,兩年後完工。炮台占地約650平方米,四周築以石牆,入口在南面,厚木作屏,須拾級而登。內設監視亭,有軍火庫,佈置以“安式”炮,炮火射程,可遠越關閘。與馬蛟炮台適成前後呼應之態勢,是澳門北面軍事攻守的重地。Jorge Graça, The Fortifications of Macau, pp. 97—98.
望廈炮台(又稱蓮峰山炮台)重建工程完工
光緒十年(1884年1月28日─1885年2月14日)廣東順德詩人簡朝亮遊澳門,感澳門闈姓賭博之盛,賦《澳門》詩一首記之:大海魚舵泛海家,澳門海岸阻浮沙。萬人爭入葡萄國,市利何如蔔榜花。簡朝亮:《讀書堂集‧詩集》卷8《澳門》,第7—8頁。
詩人簡朝亮遊澳門,賦《澳門》詩一首
時間: | 清後期(1845-1911年) |
1863年 | |
地點: | 澳門半島--花王堂區 |
沙崗 | |
新橋村 | |
沙梨頭村 | |
澳門半島--風順堂區 | |
南灣 | |
澳門半島--望德堂區 | |
荷蘭園大馬路 | |
塔石廣場 | |
關鍵字: | 歷史 |
邊界問題 | |
填海造地工程 |
資料來源: | 吳志良、楊允中主編:《澳門百科全書》(修訂版),澳門基金會,2005,第624頁。ISBN 99937-1-032-6 |
語種: | 中文 |
登錄號碼: | t0016800 |
Instruções de uso
Já tem a conta da "Memória de Macau"? Login
Comentários
Comentários (0 participação(ões), 0 comentário(s)): agradecemos que partilhasse os seus materiais e histórias (dentro de 150 palavr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