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旅遊攻略續篇:1867城市漫遊
在前文《澳門旅遊攻略(1867年)》中,我們通過梅輝立(William Frederick Mayers)等人所著的《中日商埠志》(The Treaty Posts of China and Japan),探討了十九世紀澳門的氣候、前往澳門的交通、當地住宿,以至購物資訊,然而,澳門作為一個充滿歷史和文化的城市,還有更多值得深入探索的景點和活動,接下來,本文將與讀者一同繼續揭開《中日商埠志》,循著其中的推介路線在澳門來一場1867年的城市漫遊(Citywalk)。
映山湖畔:細數澳門的水庫
澳門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水塘和水庫,它們不止是本地供水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水塘周邊用作公園和步行徑,為居民提供休憩場所。不過,這些水塘和水庫又有著怎樣的歷史呢?讓我們為大家逐一介紹。
救亡與統戰:中國共產黨在澳門的組織與活動(1921-1949)
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產黨一直以秘密方式在澳門存在,從事組織發展、民眾動員以及配合內地抗日救亡。
從空中到地面——審視一‧一六空襲澳門的細節
1945年1月16日早上九時許,美軍突然空襲澳門。關於這次美軍侵犯中立區的空襲行動,至今尚有不少疑團,本文將嘗試從美國海軍的行動報告和翌日澳門報章中整理更多空襲行動的細節。
澳門墳場的發展及特色
澳門開埠四百多年,從明清時期中國對外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發展至今時今日中西方文化薈萃的“東方拉城”,多少名人曾在這裡上演了一幕幕經典、璀璨、足以影響世界的大匯演,但生、老、病、死是大自然不變的規律,回歸黃土是他們人生的句點,墳場就成為了生命最終的歸宿。
閱讀老字號之街頭美食
叫化雞,雖然是丐幫的食物,“一品鍋”為殘羮敗盞的大雜燴,但有時味勝郇廚,絕不為奇。美食並不一定要“貴夾唔飽”的殿堂豪第,只要你是識途老馬,街邊的大排檔、地攤,也會吃出個“佛跳牆”來。
澳門旅遊攻略(1867年)
旅遊指南是現今不少人出門旅行的必備用品,包含當地的景點、交通方式、飲食等各種旅遊資訊。而早在1867年,梅輝立等人所著的《中日商埠志》中便有專門關於澳門的旅遊攻略,涵蓋澳門歷史、位置及地形、交通及住宿、公共建築及名勝古跡等資訊,對當時的來澳旅客相當實用,而這些內容對於身處二十一世紀的現今世代而言,亦有著不可忽視的歷史價值,可以讓我們了解當時澳門的風土人情、城市風貌。本文將與讀者一同揭開這本攻略,穿越時光,來一趟十九世紀的澳門之旅。
新馬路的誕生——一場劃時代的開路工程
新馬路和議事亭前地(噴水池),可以說是澳門市中心的代名詞。雖然人人稱之「新馬路」,但實際上她已經有百多年的歷史,可以躋身老街之列(雖然無法與鄰居營地大街相提並論)。新馬路的誕生可說是一次劃時代的大工程,但為何政府會有開闢新馬路的打算?是誰設計這條街道?新馬路又是如何開闢?
大三巴的秘道傳說(下)——藏身於秘道的傳教士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提到大三巴秘道的金庫傳說,但秘道的傳說並不只有一個,另一個說法是秘道曾經是昔日傳教士們的避難通道,後來這個說法又衍生成為一個鬼故事……
東亞大酒店——1935年摩登地標
要研究澳門東亞酒店的歷史,先要了解先施公司。以前聽老人家講先施公司曾經在東亞酒店2樓營業過一段時間,但坊間都沒有歷史照片,只有零星的廣告報道,所知甚少。本文將結合筆者的藏品與實地考察,梳理一段先施公司澳門支行與東亞酒店的故事。
從三幢酒店大樓看新馬路的折衷設計美學
在澳門的建築設計中,折衷風格透過一些葡國(包括土生葡人)及英國的設計師在19世紀下半葉帶來,形成了一股設計潮流。相較於古典復興(新古典),澳門出現的折衷風格雖然仍然可以見到古典柱式或羅馬圓拱等古典建築元素,但整體設計在比例上、構圖語言上,都較古典復興隨意,而且會混入源自西方不同時期或不同文化(甚至源自東方)的設計元素。1918年開闢完成的新馬路,由於當時的社會情況,折衷風格被大量地運用在房屋的設計上,當然也被投資者使用在酒店建築。
新馬路的誕生——一場劃時代的開路工程
新馬路和議事亭前地(噴水池),可以說是澳門市中心的代名詞。雖然人人稱之「新馬路」,但實際上她已經有百多年的歷史,可以躋身老街之列(雖然無法與鄰居營地大街相提並論)。新馬路的誕生可說是一次劃時代的大工程,但為何政府會有開闢新馬路的打算?是誰設計這條街道?新馬路又是如何開闢?
北灣街巷──新馬路的前奏
新馬路作為今日澳門市中心的地標,今日成為澳門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條重要的景觀軸線,遊客必到之處。新馬路自開通以來,整個世紀一直吸引着各界的目光,但新馬路的出現,就如本地建築界對拓寛街道的術語:割街,是一種機械式的切割,將原來內港的街道肌理、脈絡如外科手術一樣切開,再放入新的人工管道,形成新馬路與周邊街巷的不協調又充滿趣味的現況。如今再追憶,未有新馬路前的內港區,究竟是怎樣的光景?
議事亭前地上的風景——澳門市中心的百年演變
講到澳門的市中心,大家可能聯想起議事亭前地,雖然這座廣場的規模不大,但它座落在繁華的市區,並且是不少節慶活動舉行或巡遊必經的路線,使這座廣場有著重要的歷史和社會意義。對澳門的居民來講,議事亭前地還有一個更熟悉的名稱——「噴水池」,原因就是廣場上有一座噴泉,但在歷史上,議事亭前地在幾百年的歲月裡並非一成不變,前地的風景有過多次變化。
大三巴的秘道傳說(下)——藏身於秘道的傳教士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提到大三巴秘道的金庫傳說,但秘道的傳說並不只有一個,另一個說法是秘道曾經是昔日傳教士們的避難通道,後來這個說法又衍生成為一個鬼故事……
大三巴的秘道傳說(上)——牌坊下失落的金庫
很多地方都流傳著秘道的都市傳說,例如香港禮賓府的秘道、台北圓山飯店的密道等。當然,澳門也少不了自己的秘道傳說,當中最廣為流傳的秘道在澳門的地標——大三巴牌坊。
澳門旅遊攻略續篇:1867城市漫遊
在前文《澳門旅遊攻略(1867年)》中,我們通過梅輝立(William Frederick Mayers)等人所著的《中日商埠志》(The Treaty Posts of China and Japan),探討了十九世紀澳門的氣候、前往澳門的交通、當地住宿,以至購物資訊,然而,澳門作為一個充滿歷史和文化的城市,還有更多值得深入探索的景點和活動,接下來,本文將與讀者一同繼續揭開《中日商埠志》,循著其中的推介路線在澳門來一場1867年的城市漫遊(Citywalk)。
澳門旅遊攻略(1867年)
旅遊指南是現今不少人出門旅行的必備用品,包含當地的景點、交通方式、飲食等各種旅遊資訊。而早在1867年,梅輝立等人所著的《中日商埠志》中便有專門關於澳門的旅遊攻略,涵蓋澳門歷史、位置及地形、交通及住宿、公共建築及名勝古跡等資訊,對當時的來澳旅客相當實用,而這些內容對於身處二十一世紀的現今世代而言,亦有著不可忽視的歷史價值,可以讓我們了解當時澳門的風土人情、城市風貌。本文將與讀者一同揭開這本攻略,穿越時光,來一趟十九世紀的澳門之旅。
東亞大酒店——1935年摩登地標
要研究澳門東亞酒店的歷史,先要了解先施公司。以前聽老人家講先施公司曾經在東亞酒店2樓營業過一段時間,但坊間都沒有歷史照片,只有零星的廣告報道,所知甚少。本文將結合筆者的藏品與實地考察,梳理一段先施公司澳門支行與東亞酒店的故事。
從三幢酒店大樓看新馬路的折衷設計美學
在澳門的建築設計中,折衷風格透過一些葡國(包括土生葡人)及英國的設計師在19世紀下半葉帶來,形成了一股設計潮流。相較於古典復興(新古典),澳門出現的折衷風格雖然仍然可以見到古典柱式或羅馬圓拱等古典建築元素,但整體設計在比例上、構圖語言上,都較古典復興隨意,而且會混入源自西方不同時期或不同文化(甚至源自東方)的設計元素。1918年開闢完成的新馬路,由於當時的社會情況,折衷風格被大量地運用在房屋的設計上,當然也被投資者使用在酒店建築。
新馬路的誕生——一場劃時代的開路工程
新馬路和議事亭前地(噴水池),可以說是澳門市中心的代名詞。雖然人人稱之「新馬路」,但實際上她已經有百多年的歷史,可以躋身老街之列(雖然無法與鄰居營地大街相提並論)。新馬路的誕生可說是一次劃時代的大工程,但為何政府會有開闢新馬路的打算?是誰設計這條街道?新馬路又是如何開闢?
北灣街巷──新馬路的前奏
新馬路作為今日澳門市中心的地標,今日成為澳門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條重要的景觀軸線,遊客必到之處。新馬路自開通以來,整個世紀一直吸引着各界的目光,但新馬路的出現,就如本地建築界對拓寛街道的術語:割街,是一種機械式的切割,將原來內港的街道肌理、脈絡如外科手術一樣切開,再放入新的人工管道,形成新馬路與周邊街巷的不協調又充滿趣味的現況。如今再追憶,未有新馬路前的內港區,究竟是怎樣的光景?
議事亭前地上的風景——澳門市中心的百年演變
講到澳門的市中心,大家可能聯想起議事亭前地,雖然這座廣場的規模不大,但它座落在繁華的市區,並且是不少節慶活動舉行或巡遊必經的路線,使這座廣場有著重要的歷史和社會意義。對澳門的居民來講,議事亭前地還有一個更熟悉的名稱——「噴水池」,原因就是廣場上有一座噴泉,但在歷史上,議事亭前地在幾百年的歲月裡並非一成不變,前地的風景有過多次變化。
大三巴的秘道傳說(下)——藏身於秘道的傳教士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提到大三巴秘道的金庫傳說,但秘道的傳說並不只有一個,另一個說法是秘道曾經是昔日傳教士們的避難通道,後來這個說法又衍生成為一個鬼故事……
大三巴的秘道傳說(上)——牌坊下失落的金庫
很多地方都流傳著秘道的都市傳說,例如香港禮賓府的秘道、台北圓山飯店的密道等。當然,澳門也少不了自己的秘道傳說,當中最廣為流傳的秘道在澳門的地標——大三巴牌坊。
澳門旅遊攻略續篇:1867城市漫遊
在前文《澳門旅遊攻略(1867年)》中,我們通過梅輝立(William Frederick Mayers)等人所著的《中日商埠志》(The Treaty Posts of China and Japan),探討了十九世紀澳門的氣候、前往澳門的交通、當地住宿,以至購物資訊,然而,澳門作為一個充滿歷史和文化的城市,還有更多值得深入探索的景點和活動,接下來,本文將與讀者一同繼續揭開《中日商埠志》,循著其中的推介路線在澳門來一場1867年的城市漫遊(Citywalk)。
澳門旅遊攻略(1867年)
旅遊指南是現今不少人出門旅行的必備用品,包含當地的景點、交通方式、飲食等各種旅遊資訊。而早在1867年,梅輝立等人所著的《中日商埠志》中便有專門關於澳門的旅遊攻略,涵蓋澳門歷史、位置及地形、交通及住宿、公共建築及名勝古跡等資訊,對當時的來澳旅客相當實用,而這些內容對於身處二十一世紀的現今世代而言,亦有著不可忽視的歷史價值,可以讓我們了解當時澳門的風土人情、城市風貌。本文將與讀者一同揭開這本攻略,穿越時光,來一趟十九世紀的澳門之旅。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