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戰役的緣由——葡萄牙與荷蘭為何爆發戰爭?
1622年6月24日,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軍隊登陸澳門,與葡萄牙人爆發激烈的戰鬥,人稱“澳門之役”。然而,這場戰役為何會在澳門發生——荷蘭人只是純粹為了爭奪在遠東的貿易而攻打澳門嗎?英國人又為甚麼與荷蘭人結盟封鎖澳門?儘管這是澳門的一件歷史事件,但背後可以追溯到大半世紀之前在世界各地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這些看似與澳門無關的事情,引致葡萄牙與荷蘭不和,最終在1622年上演“澳門之役”。
國際酒店的研究故事
國際酒店於1941年開幕,當年曾經是澳門最高的酒店,原酒店於1996年結業,被收購後於2023年8月18日重開。這個矗立在新馬路末端的地標式建築,在空置20多年後重現光芒,引起市民的廣泛討論,然而,坊間有關國際酒店的資料眾說紛紜,本文擬一一拆解。
議事亭前地上的風景——澳門市中心的百年演變
講到澳門的市中心,大家可能聯想起議事亭前地,雖然這座廣場的規模不大,但它座落在繁華的市區,並且是不少節慶活動舉行或巡遊必經的路線,使這座廣場有著重要的歷史和社會意義。對澳門的居民來講,議事亭前地還有一個更熟悉的名稱——「噴水池」,原因就是廣場上有一座噴泉,但在歷史上,議事亭前地在幾百年的歲月裡並非一成不變,前地的風景有過多次變化。
水井往事:澳門居民赴井汲水的日常
在現代都市生活中,供水可謂非常便利,不論是洗澡、洗衣服、煮飯、清潔、飲用等,只要打開水龍喉,即可享用源源不斷的自來水。然而,在自來水普及之前,澳門居民的用水日常與今天大相徑庭。每天起床後,人們需要提著水桶到水井或山泉打水,再把沉重的淡水擔回家。現在,讓我們回顧昔日澳門居民赴井汲水的日子,了解澳門水井的歷史吧!
土地公賀壽記
“二月二,宰豬公,謝土地。”每年土地誕,我家都會到街邊的神龕,拜拜土地保平安。看着土地神像,有如見到和藹的爺爺,帶着慈祥親切的美容,在困難時總會助你一臂之力。這天是土地公公生辰,每家每戶會酬謝這位爺爺的保佑。在雀仔園和沙梨頭的福德祠更有大型的賀誕儀式,上演神功戲、舉行賀誕宴會,場面相常熱鬧之餘,亦充滿濃濃的街坊情味。
山泉往事:澳門名泉的故事
澳門缺乏河流和湖泊,居民的日常用水只能從地下獲取,其中水井是最重要的水源之一。除了鑿井取水之外,一些山地亦流出地下水,形成山泉,成為居民們另一個重要的天然取水點,如二龍喉、亞婆井等,雖然這些山泉隨著時間消失,但它們的故事卻長流於歷史之中。
透物見史:聖保祿總院的考古發現與瓷器貿易
考古學是一門通過對古代人類在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學科。在澳門,考古工作自1972年開展至今,開展了規模大小不一的多次考古發掘工作,其中,聖保祿總院遺址在2010年至2012年開展的考古發掘中出土了大量克拉克瓷,印證了澳門歷史上瓷器貿易的繁盛,也引發人們思考這些考古發現和聖保祿總院的耶穌會士之間存在的聯繫。
(上)旅館太差該怎樣辦?總督在嗎?可以來救救嗎?—— 法國貴族筆下的“天朝摩納哥”,1867年
1867年2月11日,三名法國旅行者——德波瓦、皮爾和福威勒從香港來到澳門旅遊,遊歷過新生的香港後,他們來到葡萄牙人古老的港口——澳門。這幾位旅者雖然只留在澳門短短三天,但他們更希望在城市裡探索,如華人的紅燈區和賭場;但在此之前,德波瓦需要先解決住宿問題,而好友竟然是向澳門總督求助?!
北灣街巷──新馬路的前奏
新馬路作為今日澳門市中心的地標,今日成為澳門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條重要的景觀軸線,遊客必到之處。新馬路自開通以來,整個世紀一直吸引着各界的目光,但新馬路的出現,就如本地建築界對拓寛街道的術語:割街,是一種機械式的切割,將原來內港的街道肌理、脈絡如外科手術一樣切開,再放入新的人工管道,形成新馬路與周邊街巷的不協調又充滿趣味的現況。如今再追憶,未有新馬路前的內港區,究竟是怎樣的光景?
議事亭前地上的風景——澳門市中心的百年演變
講到澳門的市中心,大家可能聯想起議事亭前地,雖然這座廣場的規模不大,但它座落在繁華的市區,並且是不少節慶活動舉行或巡遊必經的路線,使這座廣場有著重要的歷史和社會意義。對澳門的居民來講,議事亭前地還有一個更熟悉的名稱——「噴水池」,原因就是廣場上有一座噴泉,但在歷史上,議事亭前地在幾百年的歲月裡並非一成不變,前地的風景有過多次變化。
澳門旅遊攻略續篇:1867城市漫遊
在前文《澳門旅遊攻略(1867年)》中,我們通過梅輝立(William Frederick Mayers)等人所著的《中日商埠志》(The Treaty Posts of China and Japan),探討了十九世紀澳門的氣候、前往澳門的交通、當地住宿,以至購物資訊,然而,澳門作為一個充滿歷史和文化的城市,還有更多值得深入探索的景點和活動,接下來,本文將與讀者一同繼續揭開《中日商埠志》,循著其中的推介路線在澳門來一場1867年的城市漫遊(Citywalk)。
澳門旅遊攻略(1867年)
旅遊指南是現今不少人出門旅行的必備用品,包含當地的景點、交通方式、飲食等各種旅遊資訊。而早在1867年,梅輝立等人所著的《中日商埠志》中便有專門關於澳門的旅遊攻略,涵蓋澳門歷史、位置及地形、交通及住宿、公共建築及名勝古跡等資訊,對當時的來澳旅客相當實用,而這些內容對於身處二十一世紀的現今世代而言,亦有著不可忽視的歷史價值,可以讓我們了解當時澳門的風土人情、城市風貌。本文將與讀者一同揭開這本攻略,穿越時光,來一趟十九世紀的澳門之旅。
澳門街道與已消失城市風景
隨著一座城市的迅速發展,許多曾經常見的城市風景和海岸線已成為歷史記憶。這導致了街道名稱與現況不符現象,如在馬場大馬路看不到馬場,在海邊馬路看不到大海,在田畔街看不見農田,在醫院後街見不到醫院,在電廠巷見不到發電廠。本文以街道名稱為經,以街道背後的歷史故事為緯,向讀者探討了澳門許多街道名稱至今保持不變的故事。這些街道名稱保留至今,見證了許多澳門城市風景的曾經存。透過解讀這些老街道,讓我們更深入了解澳門的城市發展歷程。如果更改或刪除這些街道名稱,除了失去地方特色,也將失去一座城市的記憶。
澳門街道標幟及名稱.上篇 ——街道標幟
有人聚居的地方,必會有街巷的產生,澳門作為一個城市,有其自己的街道網絡,有其本身的特色。本文的目的是嘗試對澳門現有的街道標幟作一個綜合的分析,從而了解它們的來源特點、數量以及所反映的社會狀況和中西文化結合的現象。
澳門街道標幟及名稱.下篇 ——街道名稱的來源特點及反映的社會狀況
有人聚居的地方,必會有街巷的產生,澳門作為一個城市,有其自己的街道網絡,有其本身的特色。本文的目的是嘗試對澳門現有的街道名稱作一個綜合的分析,從而了解它們的來源特點、數量以及所反映的社會狀況和中西文化結合的現象。
澳門市公共街道名冊——研究澳門區街道的文獻
如果要研究澳門街道的歷史,閱讀文獻是其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有甚麼文獻可作參考呢?自1905年起,澳門市政廳把澳門市(澳門半島)已刊憲的街道資訊編輯成書,雖然這批名冊名字不一,但人們統稱它們為“澳門市公共街道名冊”(下簡稱“街道名冊”),它是研究澳門區街道重要的文獻。這篇文章將介紹這系列的街道名冊的演變。
街牌的百年演變——另一段澳門街的故事
澳門的街牌,一直是城市最具特色的標誌,這件寫上中葡兩語的瓷磚街牌,不但告訴我們所處的街道,更提醒我們身處在澳門。不過,澳門是甚麼時候開始豎立街牌?最早的街牌又是不是瓷磚街牌呢?不同時期的街牌又有怎樣的特色?
北灣街巷──新馬路的前奏
新馬路作為今日澳門市中心的地標,今日成為澳門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條重要的景觀軸線,遊客必到之處。新馬路自開通以來,整個世紀一直吸引着各界的目光,但新馬路的出現,就如本地建築界對拓寛街道的術語:割街,是一種機械式的切割,將原來內港的街道肌理、脈絡如外科手術一樣切開,再放入新的人工管道,形成新馬路與周邊街巷的不協調又充滿趣味的現況。如今再追憶,未有新馬路前的內港區,究竟是怎樣的光景?
議事亭前地上的風景——澳門市中心的百年演變
講到澳門的市中心,大家可能聯想起議事亭前地,雖然這座廣場的規模不大,但它座落在繁華的市區,並且是不少節慶活動舉行或巡遊必經的路線,使這座廣場有著重要的歷史和社會意義。對澳門的居民來講,議事亭前地還有一個更熟悉的名稱——「噴水池」,原因就是廣場上有一座噴泉,但在歷史上,議事亭前地在幾百年的歲月裡並非一成不變,前地的風景有過多次變化。
澳門旅遊攻略續篇:1867城市漫遊
在前文《澳門旅遊攻略(1867年)》中,我們通過梅輝立(William Frederick Mayers)等人所著的《中日商埠志》(The Treaty Posts of China and Japan),探討了十九世紀澳門的氣候、前往澳門的交通、當地住宿,以至購物資訊,然而,澳門作為一個充滿歷史和文化的城市,還有更多值得深入探索的景點和活動,接下來,本文將與讀者一同繼續揭開《中日商埠志》,循著其中的推介路線在澳門來一場1867年的城市漫遊(Citywalk)。
澳門旅遊攻略(1867年)
旅遊指南是現今不少人出門旅行的必備用品,包含當地的景點、交通方式、飲食等各種旅遊資訊。而早在1867年,梅輝立等人所著的《中日商埠志》中便有專門關於澳門的旅遊攻略,涵蓋澳門歷史、位置及地形、交通及住宿、公共建築及名勝古跡等資訊,對當時的來澳旅客相當實用,而這些內容對於身處二十一世紀的現今世代而言,亦有著不可忽視的歷史價值,可以讓我們了解當時澳門的風土人情、城市風貌。本文將與讀者一同揭開這本攻略,穿越時光,來一趟十九世紀的澳門之旅。
澳門街道與已消失城市風景
隨著一座城市的迅速發展,許多曾經常見的城市風景和海岸線已成為歷史記憶。這導致了街道名稱與現況不符現象,如在馬場大馬路看不到馬場,在海邊馬路看不到大海,在田畔街看不見農田,在醫院後街見不到醫院,在電廠巷見不到發電廠。本文以街道名稱為經,以街道背後的歷史故事為緯,向讀者探討了澳門許多街道名稱至今保持不變的故事。這些街道名稱保留至今,見證了許多澳門城市風景的曾經存。透過解讀這些老街道,讓我們更深入了解澳門的城市發展歷程。如果更改或刪除這些街道名稱,除了失去地方特色,也將失去一座城市的記憶。
澳門街道標幟及名稱.上篇 ——街道標幟
有人聚居的地方,必會有街巷的產生,澳門作為一個城市,有其自己的街道網絡,有其本身的特色。本文的目的是嘗試對澳門現有的街道標幟作一個綜合的分析,從而了解它們的來源特點、數量以及所反映的社會狀況和中西文化結合的現象。
澳門街道標幟及名稱.下篇 ——街道名稱的來源特點及反映的社會狀況
有人聚居的地方,必會有街巷的產生,澳門作為一個城市,有其自己的街道網絡,有其本身的特色。本文的目的是嘗試對澳門現有的街道名稱作一個綜合的分析,從而了解它們的來源特點、數量以及所反映的社會狀況和中西文化結合的現象。
澳門市公共街道名冊——研究澳門區街道的文獻
如果要研究澳門街道的歷史,閱讀文獻是其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有甚麼文獻可作參考呢?自1905年起,澳門市政廳把澳門市(澳門半島)已刊憲的街道資訊編輯成書,雖然這批名冊名字不一,但人們統稱它們為“澳門市公共街道名冊”(下簡稱“街道名冊”),它是研究澳門區街道重要的文獻。這篇文章將介紹這系列的街道名冊的演變。
街牌的百年演變——另一段澳門街的故事
澳門的街牌,一直是城市最具特色的標誌,這件寫上中葡兩語的瓷磚街牌,不但告訴我們所處的街道,更提醒我們身處在澳門。不過,澳門是甚麼時候開始豎立街牌?最早的街牌又是不是瓷磚街牌呢?不同時期的街牌又有怎樣的特色?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