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天主教主教公署,又稱主教府,位於大堂右側。1576年由教宗額我略十三世頒下諭旨,確立澳門在遠東的教區地位,澳門主教堂便開始成立,曾管轄著中國、朝鮮、日本、越南、老撾、暹邏、馬來西亞等地的天主教會,至今已四百多年。據考證,主教府至少建於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前,現有建築為1987年時擴充和重建,1991年完工。主教府內的圖書館藏有不少書籍。


早期的傳教士以澳門作為向東方傳教的基地。在拉開澳門宗教文化序幕的同時,他們亦積極從事各項社會活動,包括教育、救濟、醫療等事業。隨著天主教在澳門推動各項活動,涉及範圍增大,因而產生各類文獻資源。現時,主教府附設天主教教會歷史檔案室,內藏古籍、18世紀古畫和手抄文件,圖書館存有全套的文物雜誌合訂本多輯,極具歷史價值。
主教公署的檔案最早可追溯至羅馬教廷於16世紀中葉致澳門的信函,例如,1575年教宗額我略十三世以拉丁文頒佈成立澳門教區的詔書(1803年重抄本),還有澳門與其他轄區教會的來往信函原件、教廷指示、手稿、活動計劃、活動報告、神父資料、會議記錄等等。他們將歷史悠久的西方文化帶到澳門。
圖3 “天主教澳門教區檔案文獻16—19 世紀”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的《世界記憶名錄》。楊開荊攝。

圖4 澳門主教公署圖書館藏豐富古籍。楊開荊攝。
傳教士從西方帶來了大批文獻,並且在澳門印刷圖書。另外,他們也竭力從事神學傳播活動,同時亦將中國文化向西方國家傳播,將西方的文明科學帶到中國。在這過程中,澳門產生了不少具有歷史意義的文獻資源,對亞洲以至整個世界的交流皆具深遠影響。這些文獻得以保存,澳門天主教教會功不可沒。相信這對亞洲乃至整個世界人類記憶皆具有意義,印證澳門在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角色。
禁教對圖書館的影響
圖書館是社會的一個子系統,它的發展總是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和制約,經歷興衰起落也是必然的。
18世紀初,由於天主教干涉中國教徒的傳統禮俗,康熙帝下諭禁傳天主教,在中國內地傳教的耶穌會會士不斷被驅逐,回到澳門。另外,歐洲各國政府紛紛下令驅逐耶穌會會士。1775年,澳門耶穌會亦遭解散。於是,天主教教務逐漸走向衰落。到1818年,澳門天主教教友只餘5000多人。隨著天主教這時期的窘局,對圖書館也疏於管理,文獻資源亦因此有所佚失。禁教時,很大一部份澳門教會的財產被沒收,有關的文件、文獻亦被當局一併收去。其中,由於1762年葡國首相龐巴爾侯爵(Marquês de Pombal)下令解散耶穌會並將傳教士逐出葡國,以致1773—1814年間,多國派兵驅走會士和搜集有關的文獻。傳教士在誠惶誠恐之下將存於澳門及各地教區的大量物品,包括圖書,急急盡載西去,經海路運往菲律賓馬尼拉、葡國,再運到羅馬總部,數量難以估計。當中有書籍、檔案等,成為澳門圖書館文獻一次重大損失。據文獻記載,僅是1761年3月14日耶穌會會員歐華利斯(J. Álvares)便將聖保祿圖書館的圖書、檔案共裝了四個中國式木箱運往馬尼拉。另外,由於 1835年聖保祿學院被大火焚毀,聖保祿學院圖書館擁有的4000多冊藏書毀於火海。這一時期與宗教相關的圖書館發展隨著天主教的衰落而停滯了一段時間。
另外,隨著香港開埠,1842年,馬禮遜學堂遷至香港,圖書館及其藏書全數搬遷。種種因素令澳門的學術環境陷於低潮,無疑也導致與社會息息相關的圖書館事業停滯不前。
總的來說,在澳門開埠以來的數百年漫長歲月裡,澳門的圖書館事業隨著西方傳教士東來傳教而發展起來。今天看來,在其發展的歷程中,最為重要的產物是相當數量的西方珍貴古籍,使之得以保存於澳門,當中不少為東南亞地區館藏最豐富、最具代表性的西方古籍。
澳門圖書館雖然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此時期的圖書館不具備現代意義,讀者主要為傳教士、教徒、外國商人、船員、軍人及其家屬。當時的澳門圖書館以藏為主,並未有向社會大眾開放的意識,更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公共圖書館。而最大特點是,以西方傳教士來華傳教而展開,他們將歐洲文明帶到澳門,同時以澳門作為基地,向遠東傳播西方學術思想。因而西方的科學通過澳門傳入內地,而中國的傳統文化也經傳教士翻譯後帶到歐洲,中西文化經澳門互相交流。
該書之參考書目如下:
1. 《盛世危言》導讀,URL:http://liulangmao.com/bbs/read.php?tid=6080。
2. 《澳門中央圖書館館訊》,2004年第9期。
3. 1594年11月9日范禮安在澳門寫給耶穌會總會長的信,轉引自高瀬泓一郎的《キリシタン時代の文化と諸相》。
4. Braga, J.M. The beginnings of printing at Macao. Macau: Biblioteca Nacional Macau. 1963.
5. Newsletter: Hong Kong Library Association. URL:http://www.hklib.org.hk/april04.pdf.
6. 王酉梅:《中國圖書館發展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年。
7. 多明古斯(Domingos, M.G.S):《澳門·遠東西方的第一所大學》,澳門:澳門大學,澳門基金會,1994年。
8. 吳志良、楊允中主編:《澳門百科全書》,澳門:澳門基金會,2005年。
9. 林家駿:《澳門教區歷史掌故文摘》,澳門:澳門天主教教務行政處,1979年。
10. 施白蒂著,小雨譯:《澳門編年史》(澳門譯叢),澳門:澳門基金會,1995年。
11. 費賴之:《入華耶穌會士列傳》,香港:商務印書館,1938年。
12. 楊開荊、趙新力:《澳門圖書館的系統研究》,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
13. 楊開荊:《澳門特色文獻資源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14. 圖書館事業發展白黃皮書用語釋義,URL:http://lac.ncl.edu.tw/06/info/13.htm.
15. 劉羨冰:《世紀留痕:二十世紀澳門教育大事志》,澳門:澳門出版協會,2002年。
16. 歐卓志(Arrima, Jorge de Abreu):《澳門中央圖書館》,澳門:澳門文化司署,1992年。
17. 歐卓志(Arrima, Jorge de Abreu)著,喻慧娟譯:《澳門中央圖書館百年歷史》,《文化雜誌》,1995年第22期。
18. 澳門基金會、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編:《知新報》影印版,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年。
19. 澳門圖書館暨資訊管理協會:《澳門圖書館名錄2004》,澳門:澳門基金會,2004年。
20. 廖澤雲主編,許世元、馮志強副主編:《鏡湖薈萃圖片集》,澳門: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2013年。
21. 李鐵城編:《聯合國的歷程》,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3年。
更新日期:2025/03/05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