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卿,澳門富昌銀號、南粵煙草公司創始人、澳門商會主席。[1] 澳門四界(學術界、音樂界、體育界、戲劇界)救災會歷次籌募活動中,不但得到當時澳門商會(中華總商會前身)、各界救災會、婦女慰勞會、中華教育會等各大社團支援,得到工商界著名人士和社會名流的積極贊助。 商會主席徐偉卿,“華人代表”梁後源,殷商高可寧、崔諾枝、畢侶儉、李際唐等,國民黨澳門支部負責人、教育會會長、崇實中學校長梁彥明及著名廠商、全新織造廠東主陳聲始、楊惠馨夫婦,殷商徐偉卿夫人張瑞英,畢侶儉夫人莫翰聲(婦女慰勞會主席),岐關公司總經理鄭芷湘,愛國商人畢漪迢等,都是四界救災會歷次籌募工作的熱心支持者。[2] 1937年8月,廖錦濤、陳少陵、鮑雁坡等倡議召開澳門救亡工作聯席會議,決定建立“旅澳中國青年鄉村服務團”,推選陳少陵、楊雪溪為領隊,並負責籌備回國工作,得到各方大力支持,如澳門商會主席徐偉卿、愛國商人陳直生等紛紛解囊相助。[3] 1937年12月5日,澳門記者聯合會成立,成為澳門新聞界最早的社團組織。1930年,澳門《民生報》、《朝陽日報》、《大眾報》等五六家中文報紙共有幾十名從業人員。“七七”事變後,澳門先後成立“各界救災會”和“四界救災會”等抗日救亡團體。 澳門新聞界人士積極參與抗日救亡運動,為加強聯絡和團結,發起成立報界的團體,定名為“澳門記者聯合會”,會址設在《民生報》三樓,即今日新馬路24號的風光攝影無線電器行樓上。經會員大會正式選舉出第一屆理事,他們是陸翼南、文非一、陳仲藹、陳天心、陳少偉、許國潮、何曼公、黃偉俠(蘊玉)、何藹生。 他們多為各報負責人或資深記者、編輯。當時,獲得新任澳門商會主席徐偉卿鼎力支持“聯合會”。“聯合會”會址的全部財產,均由徐偉卿捐贈。澳門記者聯合會成立後,積極開展工作。各報在版面上加強宣傳抗日,組隊到中山等地旅行和宣傳抗日。“聯合會”與當地抗日救亡團體共同舉行義演活動,以籌款支持抗戰。[4] 抗戰期間,徐偉卿擔任中華總商會第25屆值理會代理主席、第26-28屆(1938-1940年)值理會主席、鏡湖醫院1938-1940年值理會主席、中國青年救護團團長。[1] 1939年,由於漢奸告密,澳門警察以“國民黨澳門支部設在媽閣街15號中德中學內,糾集抗日分子作種種抗日運動,危害澳門治安,日本駐華南海軍司令經提抗議、海軍武官亦到廳要求嚴辦”為藉口,9月16日搜查黨支部,後經交涉雖發還被取去的文件,但“聞報澳門華務局長葡人施多尼秉承澳門總督巴波沙意旨,分別召見澳門商會主席徐偉卿、澳紳國民會議澳門區選國民代表盧煊仲、中華教育會主席梁彥明,語多恐嚇,意圖分化。 其大意謂:本年“八一三”獻金時,你請周某主持,爾後周某對澳僑便發號施令,儼然領導僑民奪主喧賓。此次“九一八”籌備復事事以周某之意為從違,策動抗日,實為澳門地方不利。囑徐安分營商,勿參與抗日運動。[5] 抗戰勝利後,徐偉卿被廣東肅奸委員會拘捕,解返廣東高等法院控以漢奸嫌疑。他被捕後,時任澳門商會主席劉柏盈、銀業公會主席鄧晴隆以及商會、同善堂和鏡湖醫院主席、董事等20人證明他在任商會、鏡湖醫院主席時,未策動華商擁護偽政府,並且帳目清楚,無利用職位侵吞公款。徐偉卿本人及親友力證其“決無害國禍僑之不法行為”。[1] 1946年7月10日,檢察官以密告人所指稱各節均與事實不符,判決不予起訴。雖然徐偉卿終究免予法辦,經此訟事,其聲譽受損,從此銷聲匿跡。[1] 1940年深秋的一個晚上,何斗燦先生再次在聽松山館以茹素邀約竺摩法師聚首。同席的有澳門崇實學校校長梁彥明、澳門商會主席徐偉卿,還有羅季昭、岑權波先生及德國籍凌牧師等。眾友人暢飲高談,極盡賓主之歡。之後,竺摩法師作俚歌,以記其事。[6] 鏡湖義學前身是鏡湖義塾,是澳門第一所免費學校。1892年,澳門鏡湖醫院的董事會根據富商曹、周兩位先生的提議和捐贈,分別在澳門各區連勝街、賣草地、新埗頭、水坑尾、新橋等處,分別設立五所義塾,統稱“鏡湖義塾”。各處義塾內立孔子像,設戒方,教授三字經、四書、古文、尺牘等課程,學生免費入學。 1905年,鏡湖醫院總經理(總值理)張仲球先生鑒於各處義塾過於陳舊簡陋,將五所義塾合併為一所,並加以革新,制訂新課程,成為一所規模較大的小學,改稱“鏡湖義學”。校址設在鏡湖醫院右側。初時分辦甲、乙、丙三個班,學生150餘人。另外,為照顧貧童入學,專設上、下午兩個班,增招蒙學兒童80名。 1912年起,該校改為七年學制,並更名為“鏡湖小學”。1924年在下環街區開設鏡湖小學分校,1948年與澳門平民免費小學合併,改稱“鏡湖平民聯合小學”。該校歷任校長曹子基、何賓岩、范潔朋、徐偉卿等人,都由鏡湖醫院董事推舉。[7] 抗戰期間,徐偉卿妻子張瑞英積極澳門四界救災會活動,該會歷次募捐工作,都得到她的熱心支持。[8] [1]婁勝華:《轉型時期澳門社團研究:多元社會中法團主義體制解析》,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第274-275頁。 [2]濠江風雲兒女編輯組:《濠江風雲兒女》,澳門:澳門星光書店,1990,第18-19頁。 [3]吳志良、楊允中主編:《澳門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第342頁。 [4]《澳門記者聯合會》,載“澳門記者聯合會"網,2012年12月28日,http://www.gmw.cn/03zhuanti/2_zhuanti/jinian/macau/c70.htm。 [5]吳志良:《澳門政治制度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0,第185頁。 [6]盧友中:《雁蕩山僧:竺摩法師傳修訂本》,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第70頁。 [7]《港澳大百科全書》編委會:《港澳大百科全書》,廣州:花城出版社,1993。 [8]陳立平:《廣東革命史選論》,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9,第244頁。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