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閣廟詹頊亭(前)與弘仁殿(半山)。相傳弘仁殿為澳門最古老殿宇,利瑪竇遊記中曾提到此處。
附註:《利瑪竇遊記》應為《利瑪竇中國札記》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6
媽閣是遊人必到之處,其所嚮往者,蓋非廟宇建築,而是景觀:殿觀疊架的佈局、錯落有致的山林廟宇景致。與此同時,國人亦偏愛留墨於媽閣,最直接的證明,莫過於媽閣的山石題刻:摩崖、石刻題詞與石刻詩。
媽閣廟的摩崖與石刻詩——摩崖和石刻題詞
同治八年(1869年2月11日─1870年1月30日)1—2月,溫陵泉敬堂再次在媽祖閣正覺禪林內立碑以頌天后聖母之聖德神功,碑仍名《香山濠鏡澳媽祖閣溫陵泉敬堂碑記》,撰碑人為羅定直隸州知州壬子年廣東同考試官及新安縣知縣黃光周。碑文稱:“凡吾泉郡之貿易於澳者,前後共叨惠澤。彼此均沐恩波。今泉敬堂既置業之嘗,為春秋祀典,統計共捐洋銀2318元,非是以答神靈而酬聖德也。”同治七年《香山濠鏡澳媽祖閣溫陵泉敬堂碑記》,轉引自譚世寶:《金石銘刻的澳門史:明清澳門廟宇碑刻鐘銘集錄研究》,第74—78頁。奇怪的是郭永亮《澳門香港之早期關係》第16—18頁及林子升《16—18世紀澳門與中國之關係》第29—30頁均將此碑題為《媽祖閣𤍤興堂碑記》,譚世寶先生已進行了批判,但未指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不可思議的錯誤,是否另有《媽祖閣𤍤興堂碑記》而使郭、林誤錄?如沒有,這種錯誤的來源又在何處,平白無故捏造出一個“𤍤興堂”?俟考。
溫陵泉敬堂再次立碑
除《媽祖閣五百年紀念碑記》外,餘者均以譚世寶《金石銘刻的澳門史——明清澳門廟宇碑刻鐘銘集錄研究》為底本,參校陳光《澳門媽閣廟歷史告澳人書》〔“陳錄”撰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為今見最早過錄媽閣碑文者。〕所出校記,繫於各篇末尾。為免煩瑣,凡底本不誤而“陳錄”明顯為誤者,皆不出校﹔凡古今字、異體字、通假字,皆不出校。另,錄文個別標點,今據文意重新訂正。
媽閣碑文彙編
媽閣共有二十四首石刻詩,作者分別是:林國垣、康健生、張道源、許敦元、西密揚阿、趙同義、趙元儒(四首)、張玉堂(兩首)、黃恩彤、潘仕成、暢瀾(兩首)、釋碧漪、陳詞博、遂昭、朱壽年、列贊雄、梁進輝、布衣,以及佚名作者一首。他們的身份包括:蒞澳的清朝官員、旅澳的騷人墨客和寓澳的僧道,也有澳門本地的名人才子。這些詩作的寫刻時間,始於清乾隆三年,終於民國年間。
媽閣廟的摩崖與石刻詩——石刻詩舉隅
| 時間: | 民國時期(1911-1949年) |
| 1925年-1941年 | |
| 地點: | 澳門半島--風順堂區 |
| 媽閣廟(Templo de A-Má) | |
| 關鍵字: | 寺廟 |
| 詹頊亭 | |
| 弘仁殿 |
| 攝影: | 若瑟‧利維士‧嘉德禮(Catela, José Neves) |
| 資料來源: | 若瑟・利維士・嘉德禮:《永不回來的風景 : 澳門昔日生活照片》,澳門藝術博物館,2001,第84頁。ISBN 99937-29-26-4 |
| 藏品所有人: | 澳門基金會 |
| 儲存地點: | 澳門藝術博物館 |
| 數位作品提供者: | 澳門基金會 |
| 權限範圍: | 如需使用有關資料,需徵得有關版權實體的同意。 |
| 語種: | 中文 |
| 英文 | |
| 葡文 | |
| 資料類型: | 照片 |
| 黑白 | |
| 電子資料格式: | TIF, 4299x3032, 49.74MB |
| 登錄號碼: | p0000080 |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