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與流變:澳門社團發展歷程
成長中嬗變:澳門社團發展現狀
“雙擬”角色及其變化:澳門社團功能
仁慈堂
只有文藝家——致敬澳門文藝家肖像畫及人物故事網上展覽
從澳門記憶看澳門回歸25載圖片展
心繫澳門 拓展未來 —— 澳門基金會四十週年網上展覽
“天路遺緒──澳門西式墳場遊蹤”網上展覽
上載空間配額:
熱門搜索
福利巴士的票務員穿着制服並帶上襟章於巴士前合照。
更新日期:2020/08/20
老城舊照
七、八十年代的澳門工種不多,職業選擇少,巴士行業被視為“筍工”之列。1974年,當時年僅17歲的周漢祺(祺哥)由父親介紹而進入福利巴士公司,當上輪胎維修學徒。
維修工作與時並進
在“新福利”尚未成立之前,大部分巴士上都有一位售票員。他們穿着工作制服,配上一個側肩布袋,袋邊用橡皮圈繫着一個打孔機,袋內放有一疊疊車票。
小車票,大里程
澳門的漁業有自己獨特的一面,漁民不只為市民提供漁獲,更是活生生的歷史。然而,隨着漁業式微,與漁業息息相關的行業也逐漸消失。下一代又應如何傳承海洋文化?
逐海而居:海洋文化傳承
現在女巴士車長(前稱巴士司機)、站長見怪不怪。原來,在八十年代以前,巴士司機、站長都是“清一色”男人。女性要擔任站長,除了能力,還需要一份膽識。
女站長站起來
澳門新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下稱新福利)源於澳門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下稱福利),生於澳門,成長於澳門,已立足澳門65年,也與市民大眾一起成長,共同經歷社會人生每一個重要時刻——從父母懷抱起,到孩童背起書包上學去,踏入社會工作、結婚、生兒育女,步向中年、邁進退休,享受三毛錢乘坐巴士的優惠。
六十五載服務 與社會共同成長
佛山號、德星號和大來號,這些是“老餅”們口中經常聽到的港澳客輪船名,是1950至1960年代老澳門的集體回憶。現在,我們不妨來尋找這些舊港澳客輪的故事,或許你會發現一些鮮為人知的事件,讓我們由“佛山號”和“德星號”開始。
那些港澳客輪的往事(上)—— 佛山號、德星號
澳門巴士行業在五十至八十年代期間,原來有一個人稱“巴士婆”或“巴士妹”的職位。她們都是女性,身穿白恤衫、藍斜褲、白布鞋,主要負責在巴士上賣車票。
“巴士妹”的藍斜褲回憶
男生刻意去乘搭最晚點的一班巴士,坐在巴士上靜靜地等待着負責售票的“巴士妹”下班,再一起去“拍拖”,這並不是某電影“追女仔”的浪漫橋段,而是潘滿添和他太太鍾愛群真實的愛情故事。
愛情專巴開滿花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發現澳門 〉澳門百業 〉商業及服務業 〉交通運輸
發現澳門 〉風俗民情 〉大眾生活 〉行 〉公共巴士
典藏精選 〉圖像館 〉照片
關鍵字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請填寫下面表格,完成手機驗證
請填寫下面表格,完成帳號創建
填寫簡單背景資料, 專享VIP會員功能: ✔ 200MB專屬相冊 ✔ 有獎問答遊戲 ✔ 相片徵集及投票
註:請核實上述個人資料真實正確,若資料有誤將影響您參加本站活動或領取獎品的權益。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