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注:
A: 峰景酒店 B: 中建商业大厦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23/03/29
标注:
A: 峰景酒店 B: 中建商业大厦
更新日期:2023/03/29
民国三十六年 (1947年1月1日-1947年12月31日)12月,依照繁荣澳门计划,澳门政府开始办理疏河工程。工程初在第一号码头附近进行,使得港务局船舶易于停泊码头,由澳门唯一浚河船“比利士文”号负责挖掘,挖出之海泥则用自荷兰治河公司租赁之船只运输。《最近三年澳门属地完成及改善各项工程概况 (1947年9月至1950年9月)》,第40页。
澳门政府开始办理疏河工程
澳门开埠四百多年,从明清时期中国对外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发展至今时今日中西方文化荟萃的“东方拉城”,多少名人曾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经典、璀璨、足以影响世界的大汇演,但生、老、病、死是大自然不变的规律,回归黄土是他们人生的句点,坟场就成为了生命最终的归宿。
澳门坟场的发展及特色
光绪九年(1883年2月8日─1884年1月27日)9月16日,从里斯本来的公共工务部工程师囉利囉(Adolfo Ferreira de Loureiro)少校抵达澳门。其任务为研究起草一份关于澳门港口状况及需要的报告。据1865年至1881年的一份统计资料,内港堆积的沉积物形成的淤塞层已达1. 25米厚,当澳门的经济需要进一步向海上发展时,情况就越发严重。葡国工程师的方案于1884年公布,但因不具备条件而未实施。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231页;王文达:《澳门掌故》,第30页提到的1883年修改内港填筑计画的工程人员罗利老应即是阿道夫.罗莱路。
公共工务部工程师囉利囉少校抵达澳门
伊斯兰教坟场位于新口岸水塘之侧摩囉园路四号,即与濠江中学澳门本部校舍相对,又与澳门治安警察局总部之修车厂为邻,澳门人习惯上称之为回教坟场。 白头坟场,位于澳门半岛松山山腰卓公亭侧、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下,其入口面向岭南中学,是澳门唯一的琐罗亚斯德教墓园。
澳门坟场:伊斯兰教坟场和白头坟场
万历四年(1576年1月31日─1577年1月18日)本年,成图于万历四年(1576)的《广东沿海图》上澳门半岛中部标有“蠔镜澳”,并在其旁绘有六座房屋,标为“番人房屋”。半岛南部标有“亚马港”,其旁绘有外国船二艘正进入澳门内港,其南标有“十字门”,在澳门半岛与亚婆尾(大横琴岛东部与路环相对处)、深井(大横琴岛北部地名)之间绘有“西草澳(湾)”。半岛北部标有“望下村”,其旁称“有陆路至香山县”。在望下村之北,莲花茎出口处标有“凤凰山”。这是中国地图中第一次记录澳门的古图,亦是一幅极有价值的古澳门历史地图,很多澳门开埠问题在此图中能寻获证据。前者“亚马港”的出现证明葡人对澳门的称呼Amaquão已为华人所接受,并有相应的地名。后者“望下村”的出现证明当时华人进入澳门半岛的人数大增,“闽粤商人趋之若鹜”,望下村大约在此时开村。但值得注意的是,万历二年(1574)在莲花茎建起的关闸未见于图中,荷兰人特奥多雷•布利(Theodore de Bry)完成于1598年之前的《澳门城市图》亦未绘制关闸,但从1622年、1635年以后的葡人澳门地图及清康熙以后的中国澳门图则均明显标有关闸。故疑万历二年在莲花茎设立的关闸很可能只是一座很简陋的关卡,或是一道土墙,故至万历四十年(1612)时,张鸣冈又下令“于唐基环处垒石为关”。因此,真正具有城楼形式的“关”应是在万历四十年之后才建成的。正因为万历二年关闸初建,且简陋,故《广东沿海图》未绘制关闸。王文达的《澳门掌故》第150页称:“凤凰山,在沙梨头境。该山亦习称为白鸽巢山,寝且几忘其名为凤凰山。”唐思的《澳门风物志》第78页亦称“白鸽巢山又名凤凰山”。黄德鸿的《澳门新语》第243页否定此说称:“凤凰山就是今日所称的五桂山,又名香山,香山县得名就是自此而来。”祝淮的《新修香山县志》卷1《舆地•山川》称,“凤凰山在东城东南一百里,高七十七丈,广十里,东界南坑,北接官塘冈,西为金竹园,白蜮石,古壑诸峰,南赴海”。祝淮所言“南赴海”是否即指凤凰山的南面余脉已伸入澳门半岛直至海边呢?如此,李遐龄的《澳门头海边晚步》诗中“偶从白鸽巢边过”,“背指凤凰山月生”之凤凰山,就应指白鸽巢山。参见李遐龄:《勺园诗钞》卷1《澳门海边晚步》。王廷钤纂辑:《香山县下恭常都十三乡采访册》卷上《下恭常都地图说》称凤凰山为“下恭常都十余乡发龙之祖山”。白鸽巢山当是此祖山之余脉。郭棐:《粤大记》卷32附《广东沿海图》,成图时间参见汤开建的《〈粤大记•广东沿海图〉中的澳门地名》,载《岭南文史》2000年第1期。因该图在南澳岛上标有“新副总兵城”,南澳于万历三年九月设副总兵,万历四年建南澳副总兵城(《明神宗实录》卷42万历三年九月辛丑及郝玉麟的《(雍正)广东通志》卷14《城池志•南澳城》,图既称“新”城,可证图与南澳建城大约同时)。按:郭棐的《粤大记•广东沿海图》并非郭棐所作,以现存图比照,郭著的《广东沿海图》之香山部分与宋应昌的《全海图注》附图《广东沿海图》之香山部分完全一致,故知,郭棐之图当取之于宋应昌的《全海图注》之附图。宋应昌的《全海图注》有李化龙万历十九年(1591)序。可证,该图应完成于万历十九年之前。《全海图注》是一份全国性的海图,广东只是其中一部分。因此,全部地图的完成一定是分时间段完成的。广东沿海部分完成时间较早,应在万历四年时完成(参见曹婉如等编:《中国古代地图集(明代)》之143图及图版说明,第10—11页)。张廷玉:《明史》卷325《佛郎机传》。《明神宗实录》卷499,万历四十年九月戊戌。
《广东沿海图》上澳门半岛中部标有“蠔镜澳”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