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時,從澳門進入氹仔,沿史伯泰海軍將軍馬路前行,向左邊望去,便見到大幅田園菜地,低矮簡陋的小房舍散佈其間,這就是卓家村,再向前不遠,就是三家村與周家村。現今,路旁已高樓大廈矗立,遮擋了卓家村,而三家村也十室九空,成了待發展地段,周家村早已消失,為新建築代替。卓家村歷史在本書第一集已談過,這裡着重介紹三家村與周家村。 

三家村約建於七十多年前,與卓家村僅隔一條“坑口河”(即水溪),原來只有姓林的三家人建屋而居,初時稱為“林家村”,後來陳、李兩姓人家陸續遷進,於是改稱“三家村”。村屋多為平房木屋、磚舍,只有一間兩層高的磚屋。村民以種菜、種菊謀生,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多種薑花,在澳門出售。那時,路經史伯泰海軍將軍馬路,常見路旁種植大片薑花,花開時清香撲鼻。隨着氹仔市區發展,三家村不少村民陸續遷出,房舍大多空置,等待發展。 

周家村在雞頸公路入口處一側,靠近光遠炮竹廠,對開就是三家村。四十多年前,周家村村地屬於本澳一名富戶,僱請一名姓周的老伯看守。周某乃建屋開地耕種,其後一些人家遷進來,茅舍漸多,有廿多戶,儼然成村,時人以“周家村”呼之。由於地方狹小,缺地種菜,村民多靠做炮竹、養豬雞謀生,生活貧困。多年前,村地獲發展,開闢道路,興建酒店、住宅大廈,周家村便被湮没,僅在路旁留有周家村巴士站名,作為佐證。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