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口岸填海工程於1923年5月開始,由“荷蘭港口工程公司”承建。把關閘以內蓮花莖以東的海灘,填築成廣闊的跑馬場。沿黑沙環至馬交石天后廟,再沿劏狗環東望洋山東南麓,直至南灣東端,填築成讓輪船停泊的新口岸。這部分的填海工程到1926年基本完成。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8
新口岸填海工程於1923年5月開始,由“荷蘭港口工程公司”承建。把關閘以內蓮花莖以東的海灘,填築成廣闊的跑馬場。沿黑沙環至馬交石天后廟,再沿劏狗環東望洋山東南麓,直至南灣東端,填築成讓輪船停泊的新口岸。這部分的填海工程到1926年基本完成。
更新日期:2019/11/18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2月12日─1851年1月31日)在三巴仔街和下環街間進行了填海工程。當時,海岸位於現在的下環街一帶,岸上零散分佈著一些屋宇,居住著華人手工業者和貿易商人。該區填海工程結束之後成為城市的一部分,平行的道路與海形成直角,成為華人發展商業和手工業活動的地方。塔維拉:《澳門從開埠至20世紀70年代社會經濟和城建方面的發展》,載《文化雜誌》第36-37期,1998年。
在三巴仔街和下環街間進行了填海工程
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1912年12月31日), 據文獻及地圖顯示, 此時澳門半島面積為3. 40平方公里,氹仔、路環面積分別為2. 3、5. 9平方公里。至此澳門面積共為11. 6平方公里。古萬年、戴敏麗:《澳門及其人口演變五百年(1500─2000)》, 第75頁;李崇汾:《澳門公共行政中的土地政策和管理》, 載《澳門研究》第8期,1998年。
1912年澳門面積資料
時間: | 民國時期(1911-1949年) |
約1927年 | |
地點: | 澳門半島--大堂區 |
新口岸 | |
關鍵字: | 海岸線 |
填海造地工程 | |
澳門新港工程 | |
城市發展 | |
城市規劃 | |
船舶 |
資料來源: | 利冠棉、林發欽:《19-20世紀明信片中的澳門》,澳門歷史教育學會,2008, 第50頁。精裝ISBN 978-99937-927-1-0;平裝ISBN 978-99937-927-0-3 |
藏品所有人: | 利冠棉 |
數位作品提供者: |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
權限範圍: | 利冠棉授權澳門基金會使用。如需使用有關資料,需徵得有關版權實體的同意。 |
系列: | 明信片中的澳門--海岸 |
語種: | 中文 |
英文 | |
葡文 | |
資料類型: | 圖片 |
明信片 | |
黑白 | |
電子資料格式: | TIF, 1630x1049, 7.08MB |
登錄號碼: | p0007086 |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