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8日,統籌小組將流感大流行的戒備狀態提升至第V級,並進一步採取多項預防措施:包括通過教青局促使全澳學校和學生服務機構進一步加強預防措施,包括家長每日上學前為學生測量體溫或學校在入口處為進入的學生測溫;指定教師或人員每日兩次檢查學生健康狀況;加強通風和共用設施設備清潔消毒;延期進行校際學生活動,減少班際學生活動,如有必要聚集學生進行文化或體育活動,要先查核參與學生的健康狀況。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22/11/10
2009年5月18日,統籌小組將流感大流行的戒備狀態提升至第V級,並進一步採取多項預防措施:包括通過教青局促使全澳學校和學生服務機構進一步加強預防措施,包括家長每日上學前為學生測量體溫或學校在入口處為進入的學生測溫;指定教師或人員每日兩次檢查學生健康狀況;加強通風和共用設施設備清潔消毒;延期進行校際學生活動,減少班際學生活動,如有必要聚集學生進行文化或體育活動,要先查核參與學生的健康狀況。

更新日期:2022/11/10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2月13日─1897年2月1日)澳門各行公推鏡湖醫院總理12位:蕭文登(瀛洲,時豐號金銀行)、陸瑞年(穗廷,永豐號南北行)、陳清宜(麗波,永祥號綢緞行)、馮禮昭(勉卿,萬昌號茶行)、潘以昭(紫宸,和昌號絲行)、翁榮扶(其昌,均利號酒米店)、黃春林(褒詩,廣昌泰木店)、吳鴻海(屋籌,茗香茶居行)、餘濂中(冠南,和安號洋貨店)、黎湛光(筠圃,泗隆號醬園店)、鮑桂芬(玉林,的見洋行)、張有年(蕙睦,張蘊福堂)。《鏡湖醫院征信錄》上,第15頁。
澳門各行公推12位鏡湖醫院總理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1月22日─1785年2月8日)10月1日,澳門聖若瑟修院開學。有學生8名;修院由遣使會士負責管理,來自果阿的科雷亞‧瓦倫特神父擔任修院第一任院長。先是,葡萄牙人方濟各會士湯士選主教在果阿見葡國遣使會管理的修院頗上軌道,於是他決定在澳門亦成立一座修院,遂將聖若瑟修院重新修繕,湯士選主教提供必需品,並指定規則,修院教授拉丁文和中文語法、數學、修辭學、 哲學、倫理神學等。為此他請了果阿的二位遣使會士瓦倫特和魏臘兒至澳門,在耶穌會昔日的聖若瑟修院內,收了第一批修生;一切費用由葡國女王維持,因她曾批准成立。這是澳門著名的聖若瑟修院的來歷,最初是教區的,後來成為全國性的。它先後從海外招選了一批教師。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它由開始時葡法兩國遣使會士合作的局面,改變為各自為政。它的主體部分為葡國遣使會控制的聖若瑟修院葡國會院,另一部分為由法國遣使會管理的法國會院。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3, p. 668; 樊國陰:《遣使會在華傳教史》,第128—129,160頁;衛青心:《法國對華傳教政策:清末五口通商和傳教自由(1842—1856)》,第88頁。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183頁;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宣聖委員會:《中華殉道聖人傳》之《聖董文學司鐸》,第130頁。
澳門聖若瑟修院開學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1月26日─1896年2月12日)澳門各行公推鏡湖醫院總理12位:蕭啟基(衍波,泰隆號金銀行)、黃炳行(焯垣,協昌號南北行)、吳雄光(盤石,昆安號疋頭行)、譚儉成(儉生,三店油燭號)、鄭玉南(偉堂,信和欄鮮鹹魚號)、郭鑾傑(鑒昌,興記油米店)、梁廣發(煊禮,榮茂泰杉集木號)、陳竹興(月屏,昌盛正煙絲行)、張意求(則堂,連益號堂山貨店)、吳建科(幹廷,永安隆洋貨店)、宋文耀(照寰,宋永康堂)、曹善麟(子祥,曹永榮堂)。《鏡湖醫院征信錄》上,第15頁。
澳門各行公推12位鏡湖醫院總理
光緒三十年(1904年2月16日─1905年2月3日)澳門各行公推鏡湖醫院總理12位:官文鬥、鄧鑒泉(經昌號洋貨行)、唐麗泉、梁蔚廷(馮利興煙絲行)、李鏡波(匯通銀號)、蘇麗初(瑞昌號山貨店)、周靄臣(廣茂號綢緞行)、黎銳生(公源館番攤行)、黎玉亭(茂隆號杉集店)、葉瑞初(昆泰號魚欄行)、陳達亭(恒安公所南北行)、陳沛章(廣益永義堂)。《鏡湖醫院征信錄》上,第17頁。
澳門各行公推12位鏡湖醫院總理
光緒十一年(1885年2月15日─1886年2月3日)1月20日,九澳女麻風病人收容所建成並交付使用。該麻風院在選址問題上遇到重重阻力並幾經改變,先是在澳門(馬交石、關閘),後來又是氹仔或路環,最後終於在該日將圍欄及四周劃定的區域一併移交完畢。駐望德堂內的最後3名麻風病人也遷出該堂前往九澳。建於望德堂已有300餘年歷史的麻風院終於結束。5月1日,將舵尾島白沙欄之麻風病人全部搬往九澳。據程佐衡《勘地十說》,這次遷往九澳的僅為女麻風病人,時間是光緒十年(1884)。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37頁;林家駿:《澳門第一座華人堂區》,載《澳門教區歷史掌故文摘》,第78頁。《澳門政府憲報》1885年6月13日第24號。《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第3冊《幕客程佐衡著(勘地十說)》,第342頁。
九澳女麻風病人收容所建成並交付使用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2月10日─1900年1月30日)澳門各行公推鏡湖醫院總理12位:王華璨(雲卿,王厚德堂)、陳嘉善(鐸卿,陳崇福堂)、盧光裕(舜渠,恒和公司)、李鎮輝(裕堂,名利就闈姓行)、陳念文(輝林,和濟公司)、麥子豪(作舟,時和號南北行)、林化祥(子璋,逢吉號酒米行)、葉堯炷(燮芳,順益號山貨行)、余伯和(達卿,廣源益公白行)、趙士雍(艾文,華裕盛綢緞行)、黃求滔(惠南,恒和公司)、黃景賢(文蔚,成泰杉集店)。《鏡湖醫院征信錄》上,第16頁。
澳門各行公推12位鏡湖醫院總理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