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子,字全昌,號夏聲,筆名蝦子,廣東南海(今屬佛山市南海區)人。港澳知名報人。 

霞子少年時代當學徒,後投身報界。[1]1938年10月廣州淪陷前,霞子停辦《七十二行商報》後來到澳門,加入當時《大眾報》主理副刊版,並在報上撰寫有名的通俗小說。他撰寫最有名的偵探小說《偵緝膽》和新派武打小說《芝加哥殺人王》等,膾灸人口,成為最暢銷的讀物。 

霞子在《大眾報》工作四年。[2]1944年8月15日,澳門《市民日報》創刊,這是市民報業公司(民營股份制)主辦的一份報紙,原為週刊,出版後不久改為日報,霞子和何曼公、徐佩之、余寄萍、李鏗、潘豪等成為創辦人。該報最初出版時內容以副刊、娛樂消息為主,沒有新聞版;之後改為一般性日報。何曼公任社長;1955年嚴慶騏接任社長。60年代初該報每日出對開一張至一張半,主要有澳門新聞及少量中國新聞、國際新聞、狗經、連載小說等。該報近年以議論政府施政的言論增多,社長何曼公,督印人飛歷奇,總編輯龔文,總經理朱耀德,社址在澳門營地大街45號三樓。[3] 

抗戰勝利後,霞子返回廣州。1956年,霞子在香港創辦《晶報》,後任社長兼總編輯。他一生獻身於新聞事業,對國家對社會貢獻很大。他幾乎視報紙為生命,每天必去某個固定的茶樓,泡上一壺茶,一坐就是兩小時,貌似養神,實際上是為了觀聽周圍茶客的閒聊,從中瞭解香港中下層市民的心理、政治觀點和熱點話題,並懂得如何去應對,如何把話說到市民百姓的心坎裡。[1] 

霞子歷任廣州《民生報》、《群聲報》、《誠報》、《越華報》編輯、香港《南強報》、《成報》編輯、澳門《大眾報》、《市民日報》編輯。[1][4] 

“文革”期間,霞子的一套做法被否定,他身心受創。打倒“四人幫”後,在香港工作的廖承志等領導挽留下,他一直努力為《晶報》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天。[1] 1979年,霞子去世,終年74歲。 

著名報人李子誦在廣州工作時,結交了不少新聞界朋友,其中包括《晶報》社長陳霞子等,他與陳霞子社長的交情最深。《晶報》開辦時,李子誦覺得陳霞子是最適當人選。《晶報》已結束了幾十年,但陳霞子的社論,至今仍為人樂道。他的名字其實是筆名轉過來的。當年,陳霞子用“蝦子”作為筆名,李子誦覺得這個筆名不大好聽,建議他改為霞子。之後,霞子變成了正名陳霞子。[5] 

[1].陳昌風:《香港報業縱橫》,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第43-45頁。 [2].陳大白:《天明齋文集》,澳門:澳門歷史學會,1995,第167頁。 

[3].《港澳大百科全書》編委會:《港澳大百科全書》,廣州:花城出版社,1993,第760頁。 [4].《百歲老人一生愛國》,載《文匯報》,2012年12月31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5/22/NS1205220003.htm。 [5].陳大白:《天明齋文集》,澳門:澳門歷史學會,1995,第21-22頁。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