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澳門國際機場於1995年投入服務後,往返內地除海路及陸路外,旅客仍可選搭在澳門國際機場搭乘飛機往來中國的主要城市,如中國西北航空在1998年曾使用前蘇聯製造的Tu-154、英國BAe146等客機經營西安—桂林—澳門航線。該公司於2003年被中國東方航空併購。
附註:
機型:Tupolev TU-154M
機身編號:B-2619
航線:西安—桂林—澳門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21/04/30
自澳門國際機場於1995年投入服務後,往返內地除海路及陸路外,旅客仍可選搭在澳門國際機場搭乘飛機往來中國的主要城市,如中國西北航空在1998年曾使用前蘇聯製造的Tu-154、英國BAe146等客機經營西安—桂林—澳門航線。該公司於2003年被中國東方航空併購。
附註:
機型:Tupolev TU-154M
機身編號:B-2619
航線:西安—桂林—澳門
更新日期:2021/04/30
佛山號、德星號和大來號,這些是“老餅”們口中經常聽到的港澳客輪船名,是1950至1960年代老澳門的集體回憶。現在,我們不妨來尋找這些舊港澳客輪的故事,或許你會發現一些鮮為人知的事件,讓我們由“佛山號”和“德星號”開始。
那些港澳客輪的往事(上)—— 佛山號、德星號
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過去多任澳門總督曾多次計劃在澳門興建機場。直到1980年代,前澳門總督馬俊賢曾提出澳門與珠海共用機場計劃,兩地共用一條跑道,其國際線屬於澳門,而國內線則屬於珠海。在雙方談判破裂後,時為新任澳督文禮治決定在氹仔雞頸以填海的方式興建國際機場。澳門國際機場於1989年正式動工,由於沙石不足,以及文禮治貪污案件等問題,原計劃在1993年落成的澳門國際機場延遲至1995年才啟用。
讓澳門“起飛”——澳門國際機場25年
澳門現今的交通網絡四通八達,但約100年前,小城居民的主要活動範圍集中於不足4平方公里的澳門半島,儘管如此,當時亦已見巴士的雛形。根據歷史資料記載,澳門早於1919年就有名為“自由車”的公共交通工具出現,當時在市區主要地點設站,前往關閘馬路。至1925年,發展為“街坊車”,街坊車由廉價大貨車改裝,在貨斗上裝設木座椅,再加上蓋以遮風擋雨,車內更分設頭等及二等車廂,主要行走內港區、新馬路、水坑尾、荷蘭園及關閘,成為巴士的雛型。
伴你同行:福利·新福利
時間: | 建國之後(1949-1999年) |
1995年 | |
1998年 | |
2003年 | |
地點: | 氹仔島--嘉模堂區 |
澳門國際機場 | |
關鍵字: | 飛機 |
中國西北航空 | |
停機坪 | |
地勤 | |
引導車 | |
一粒米控制塔 | |
跑道 | |
交通運輸 | |
公共交通 |
攝影: | Dickson Lau |
著作財產權人: | Dickson Lau |
數位作品提供者: | Dickson Lau |
權限範圍: | Dickson Lau授權澳門基金會使用。如需使用有關資料,需徵得有關版權實體的同意。 |
語種: | 中文 |
製作日期: | 約1998年 |
資料類型: | 圖片 |
照片 | |
彩色 | |
登錄號碼: | p0020571 |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