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又説,廿多年前[約1980年代],本澳也曾一時興起鬥雞的玩意,只是曇花一現而已,不像鬥雀、鬥蟋及鬥狗那麼流行。當時,青洲、台山區鬥雞迷,都是愛好刺激玩意的年青人,每逢周末、周日假期,相互挑戰鬥雞。好此道者聞風而至觀戰,場面熱鬧。
用來搏鬥的雞與普通食用的雞不同,體型健碩,嘴爪銳利,生性凶殘好鬥,被人利用這種天性,再加訓練,便成鬥雞,以菲律賓及星馬泰著名,這種雞當時在香港農場也有繁殖出售,每隻數百元。而本澳鬥雞除來自香港外,也有人從普通雞隻中挑選出來,稍加訓練,便出賽參戰了。出賽前,為使鬥雞興奮,增強鬥志,有人灌以拔蘭地酒或注射興奮劑。在菲律賓,鬥雞都在足趾繫上柳葉小刀,增加殺傷力,這樣搏鬥更加殘酷慘烈,或將對方置之死地,或兩敗俱傷,不消一會便分勝負。在澳門鬥雞不用趾刀,故比賽時間較長,如果雙方功力匹敵,往往惡鬥半小時,一般也要數分鐘後才見高下。
這種鬥雞玩意,像鬥蟋、鬥雀和鬥狗一樣,帶有賭博性質,只是注碼不大,僅百數十元而已。勝者不僅捧走獎金,更重要的是贏了“牙較”。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